葉小倩 王耿介 洪 蘭 柯華琪 楊 艷 陳海臘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廣東湛江 524042
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
葉小倩 王耿介 洪 蘭 柯華琪 楊 艷 陳海臘
廣東省湛江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廣東湛江 524042
目的探討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方法2016年1~12月我院呼吸內(nèi)科收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常規(guī)護理組(A組)和綜合康復護理組(B組),每組各50例,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后肺功能改善情況。結(jié)果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2.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和PEFR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 結(jié)論 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中效果顯著,明顯改善肺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康復護理措施;肺功能;臨床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常見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一,氣道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等刺激物的具有高反應性可引發(fā)長期慢性炎癥,導致氣流受限并呈慢性進行性發(fā)展[1-2]。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COPD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3-4]。COPD的病程較長且易于復發(fā),難于根治,因此COPD患者治療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是采取規(guī)范化的的治療緩解氣道炎癥,減少發(fā)病次數(shù),控制患者病情,減少由COPD引發(fā)的各功能障礙 ,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5-6]。我院呼吸內(nèi)科2016年1~12月收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通過分析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探討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對綜合康復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進行評價。
2016年1~12 月我院呼吸內(nèi)科收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73例,女27例,年齡(61±7.8)歲,病程2~7年,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的診斷標準[7]并處于急性期,排除合并支氣管哮喘以及嚴重心血管﹑肝﹑腎和血液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患者。隨機分成常規(guī)護理組(A組)和綜合康復護理組(B組),每組各5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納入研究對象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并取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A組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常規(guī)護理,不指定醫(yī)護人員全程負責實施,由當班醫(yī)護人員按照常規(guī)進行祛痰﹑平喘﹑吸氧等一般護理。B組實施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實施如下:(1)由科主任﹑護士長和參與綜合康復護理措施的工作人員制定綜合康復護理措施內(nèi)容并進行理論以及操作培訓;(2)心理干預: COPD病程漫長而且易反復發(fā)作,容易導致老年患者心理焦慮﹑恐懼﹑壓力較大,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心理改變,積極與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有效的言語溝通,疏導患者消極﹑悲觀的不良情緒;(3)認知干預:采用集中教育方式用通熟易懂的方法講解COPD的發(fā)病機制﹑治療方案﹑用藥方法以及疾病轉(zhuǎn)歸以及急性加重的誘發(fā)因素等相關(guān)知識,提高患者對COPD的認知;(4)藥物干預:科學指導患者用藥進行正確的祛痰﹑抗炎治療,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5)日常行為干預:制定營養(yǎng)食譜,保證患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糖﹑易消化飲食,鼓勵患者進行適當?shù)倪\動鍛煉,督促吸煙患者戒煙以及遠離通風不良或者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6)肺康復訓練干預:幫助患者進行日常排痰訓練(叩背排痰﹑刺激咳痰和深部咳痰)以及每次15~20min,每天3次的呼吸康復訓練(縮唇呼氣:用鼻小量吸氣,縮嘴唇做長時緩慢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或是半臥位,吸氣時緩緩地隆起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慢慢地內(nèi)收腹部);(7)隨訪干預:出院當天告知患者遵循醫(yī)囑,幫助患者掌握自我用藥以及護理知識,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控制,督促患者進行肺康復訓練以及長期家庭氧療。
依照下列標準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價[8]:(1)顯效:經(jīng)干預后患者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且半年內(nèi)未復發(fā);(2)有效:經(jīng)干預后患者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得到改善;(3)無效:干預后患者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其中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肺功能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FVC)和呼氣高峰流量(PEFR)。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2.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干 預 前,兩 組 的 FVC﹑FEV1﹑FEV1/FVC和PEF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FVC﹑FEV1﹑FEV1/FVC和PEFR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和PEFR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COPD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為主的呼吸道癥狀。上述呼吸道癥狀可出現(xiàn)短期內(nèi)加重,超出其日常的波動范圍,則定義為COPD的急性加重期[9]。急性加重期是COPD病程的主要部分,COPD急性發(fā)作期過后,臨床癥狀雖然可用藥物控制緩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繼續(xù)惡化,因此在有效的抗炎藥物治療下,對急性期COPD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干預非常重要[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 %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2.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綜合康復護理有助于COPD患者臨床呼吸道癥狀的緩解;并且綜合康復護理B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和PEFR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A組的患者綜合康復護理(P<0.05),說明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預后以及生存質(zhì)量的提高。方麗[11]研究結(jié)果表明心理溝通等技巧可明顯縮短老年COPD患者住院天數(shù)。同樣李麗紅[12]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80例老年COPD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對老年COPD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克服對治療的不安或抵觸情緒,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建立良好的用藥習慣以及良好護患關(guān)系并且給予患者充分的能量補充,鼓勵患者進行適當?shù)倪\動鍛煉,特別是肺康復訓練可以通過縮唇呼氣和腹式呼吸的呼吸康復訓練鍛煉呼吸肌,增強呼吸肌的功能,避免外周小氣塌陷,避免低氧血癥發(fā)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13-16]。
綜上所述,以心理和認知干預﹑日常行為干預﹑肺康復訓練干預以及隨訪干預為主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科學有效的緩解COPD患者呼吸道癥狀,改善肺功能指標,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1] 申永春,文富強.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chuàng)議更新解讀 [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7,37(2):132-135.
[2] 唐文芳,劉日輝,于雅琴,等.2000-2014年中國40歲以上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1(5):961-968.
[3] 陳琴,姜小鷹,房曉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顧認知與自我效能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34-238.
[4] 史碧君,張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 [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25(4):366-369.
[5] 王夢瑩,劉冬靜,黃輝,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遺傳易感性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12):1678-1682.
[6] 劉婭欽,馬麗,劉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6):1113-1117.
[7]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一)[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484-491.
[8] 劉紅,萬耘,鐘宏菊.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15):2048-2050.
[9] 李若白,楊麗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47-49.
[10] 馮玉麟,歐雪梅,唐永江.重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異質(zhì)性及其個體化診治[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4,37(4):241-244.
[11] 方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 [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1):195-196.
[12] 李麗紅.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J].全科護理,2013,11(4):310-311.
[13] 郭愛敏,韓江娜,王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顒訝顩r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5):409-412.
[14] 李芳,邢靜文,張何琴,等.運動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中應用及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2017,37(5):1270-1272.
[15] 梁永春,蔣玉宇.運動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中的研究進展[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4,12(23):14-16.
[16] 賈紅光,葛潔明,陳曉艷,等.電話隨訪式健康教育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15,32(12):821-823.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YE Xiaoqian WANG Gengjie HONG Lan KE Huaqi YANG Yan CHEN Haila
The F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Zhanjiang City,Zhanjiang 524042,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100 patients who diagnosed as COPD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A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group B),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mprovements of pulmonary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 group was 92.0%,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A group(72.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VC,FEV1,FEV1/FVC and PEFR in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A group.Conclusion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ulmonary index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Pulmonary func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R473.5
A
2095-0616(2017)19-149-03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