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忠強
清統(tǒng)治者為了“皇圖永固”,大興文字獄,用屠殺流放等嚴厲殘酷的手段來鉗制士大夫知識分子的思想。冤獄籠罩之下,誰還敢提著腦袋“譏切時政”,謀求革新?龔自珍用了兩句詩來描寫時人的恐怖:“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文人士子被文字獄嚇破了膽,個個噤若寒蟬,避之唯恐不及;他們著書作文,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何談國計民生!
龔自珍清醒地看到,清統(tǒng)治者不但以文字獄來摧折和殘害人才,而且又通過“論資升遷”的選官用人制度,訓(xùn)練出一大批效命于皇室的忠實鷹犬和唯唯諾諾的庸官。他在《明良論三》里說:“凡滿洲、漢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其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極速亦三十年。賢智者終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馴而到。此今日用人論資格之大略也?!辈浑y看出,清王朝正是要用這樣一種典型的“論資排輩”制度來限制人才,無論賢智還是不肖,無論資歷深淺,都得謹小慎微、戰(zhàn)戰(zhàn)兢兢做奴才,熬到了年頭才能加官晉爵,誰敢嘵嘵然去“觸忤時忌”,反對皇帝的“乾綱獨斷”?于是,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像啞巴一樣默不作聲,無所作為,剩下的唯有感謝“圣恩”,俯首帖耳,庸怯阿諛,麻木不仁,明哲保身,卑污墮落,而真正的人才卻因資格而被排斥,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針對這種“論資用人”制度,龔自珍以沖決網(wǎng)羅的精神,提出了“不拘一格”地培養(yǎng)和選用人才的觀點。道光十九年(1839),他飽含激情,寫下了一首思想銳利的詩:“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熱切地盼望中國能出現(xiàn)一場大的社會變革,掃除一切污泥,打破一切桎梏,讓社會上下呈現(xiàn)一派蓬勃生動的氣象,讓人才無限制地生長起來,每個人都意氣風(fēng)發(fā),自由地參與創(chuàng)造新的局面。對當時腐朽黑暗的封建專制和沉悶的思想界而言,龔自珍的響亮吶喊,簡直就是驚世駭俗的狂言,它就像一聲炸雷、一陣疾風(fēng),催人警醒,給人力量。
龔自珍的“不拘一格”絕不是一時興起的“狂言”,而是他志在改革現(xiàn)實,經(jīng)過多年潛心思考找到的救國單方。早在道光十二年(1832),他就大膽宣稱:“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fēng)氣無不移易”,而每一代的新興者都必是要“革前代之敝”的。作為一個敏感的思想家,他已覺察到晚清衰世時代的古老中國危機四伏,因此,他懷著憂國憂民之心,希望清統(tǒng)治者能夠“自(主動)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要破除成格,解放人才。
社會要發(fā)展,人類要進步,國家要富強,就要勇于進行改革;而改革呼喚倡導(dǎo)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就要積極培養(yǎng)和大膽使用各種各樣的人才。應(yīng)該說,龔自珍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對于人才“不拘一格”的認識,不僅經(jīng)受住了歷史的檢驗,而且至今仍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轉(zhuǎn)自《學(xué)習(xí)時報》)
素材壓縮 龔自珍在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不僅是以詩文名世的文學(xué)家,而且是一位頗有影響的啟蒙思想家。他的關(guān)于破除成格、解放人才的思想,顯示了一個思想家的敏銳洞察力和打破陳規(guī)、銳意創(chuàng)新的精神。
閱古知今 龔自珍敢于揭露和批判清朝的思想禁錮和人才禁錮政策,他針砭時弊,大膽提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觀,絕不是一時興起的“狂言”,而是他志在改革現(xiàn)實的救國單方。本素材適用于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觀等話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