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泳君
摘要:廣西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有銅鼓、花山壁畫、壯錦和繡球。廣西壯族藝術元素是壯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yōu)楝F代設計理念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源泉。本文通過介紹廣西壯族元素來分別闡述壯族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分析重點壯族文化藝術的特點以及結合當今設計的審美將壯族文化傳統(tǒng)和藝術特色反映在現代包裝設計當中。
關鍵詞:包裝設計 壯族元素 融合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1-0126-02
引言
廣西是以壯族為首的多個民族聚集的自治區(qū),其與東盟國家接壤,作為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十多年來,隨著東盟博覽會召開,壯族特色產品得到東盟國家的認可和歡迎。為進一步提升壯族特色產品的價值和品位以及傳播廣西民族文化,促使壯族的商業(yè)和文化得以傳承與繁華發(fā)展,可以在產品包裝上著手,將廣西壯族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民族特色產品包裝設計中。壯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不是單純地復制,要以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的精神去深刻領悟,精心提煉和全面總結之后,將壯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在設計過程中既要凸顯產品自身的獨特魅力,又要強調包裝設計的民族傳統(tǒng)風格,還要兼顧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因此,在注重產品特點的基礎上,應加強挖掘銅鼓、花山壁畫、壯錦和繡球等壯族傳統(tǒng)文化元素,結合現代國際流行元素,設計出兼具產品獨特品質,濃厚傳統(tǒng)壯族文化色彩和強烈的現代氣息的包裝產品。
一、廣西民族產品包裝設計的現狀
目前,廣西地理和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民族產品獨特,在東盟國家深受歡迎,但有的土特產品包裝設計相互仿照,只是簡單地加上銅鼓、壯錦和繡球等壯族元素,導致廣西特色產品包裝設計都大同小異,在色彩方面則千篇一律地用大紅,大綠、大藍色、大紫等,缺乏獨特的民族氣息;有些產品只是為了“包”而“包”,往往忽視了“裝”的意義和價值,在土特產品商店或景區(qū)的民族產品包裝千篇一律,令人有“走入迷宮,鬼打墻”的錯覺,令人視覺疲勞不已,民族特色產品包裝“高、大、上”或“令人眼睛一亮”的甚少。由于產品包裝設計相互仿照,品牌特點不突出,無法快速識別品牌所屬,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不能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此要做大、做強、做久更是難上加艱難,最終不能達到促進商品銷售的目的。據此,廣西壯族特色產品包裝設計急需融入更多的廣西少數民族元素來突出品牌特點,提升品牌象形。
二、廣西少數民族元素
(一)壯錦
廣西少數民族的織錦藝術主要以壯錦、瑤錦、苗錦為主且以壯錦居首。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與云錦、蜀錦和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中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歷史悠久,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壯錦以棉紗、棉絲、棉麻為經,五色線為緯平紋交織。傳統(tǒng)紋樣主要有萬字紋、云雷紋、回紋、水紋、水果、花卉、龍鳳動物等20多種,現代增加了“桂林山水”、“北海珍珠”、“民族大團結”、“雙鳳朝陽”、“花山壁畫”等80多種具有民族風格的新圖案;壯錦傳統(tǒng)圖案種類繁多,常見以幾何圖形作為主體,配以不同的紋樣,形成各具特色又一脈相承的壯族織錦。壯錦織工精巧,圖案生動,色彩明亮,結實穩(wěn)固,質地耐用,散發(fā)奔放熱烈、開朗熱情的壯族格調。常用于制作床毯、被面、嬰兒背帶、衣裙、頭巾、臺布、墻上飾物等。目前壯錦已經遠銷越南、泰國、老撾、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二)銅鼓
銅鼓是廣西古代民族的文化遺物,集冶金、鑄造、繪畫、雕刻、音樂、舞蹈于一身,具有樂器、權力重器和神器的象征。廣西銅鼓有2個系別8個類型:一個是滇桂系,包含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和麻江型銅鼓,另一個是粵桂系,包含北流型、靈山型及西盟型銅鼓。銅鼓結構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鼓身上段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間有兩對鼓耳。銅鼓大小、輕重不一感覺造型穩(wěn)重大氣。鼓面多用重復多方式排列,形成強烈的穩(wěn)重感。銅鼓表面常以幾何紋飾,以圓形、方形、三角為基本元素,配上各種紋飾如:太陽紋、云雷紋、水波紋、櫛紋、細方格紋、翔鷺紋、同心圓、圓圈紋、錢紋、席紋、青蛙紋、十二生肖紋、幾何紋等。鼓面中心常配以太陽紋,外圍則以暈圈裝飾,與鼓邊接近的圈帶上鑄著精美的圓雕裝飾物,鼓面常常飾有青蛙,一般四至八只蛙,有的大蛙負小蛙,有的大蛙中還有數只小蛙。這是古人對蛙生殖能力的崇拜。除青蛙之外,還采用牛馬魚鳥作為銅鼓的飾物。鼓胸常配人物活動紋,鼓腰常配羽人舞蹈紋等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的裝飾性繪畫圖案。鼓足則空留素底,避免在日?;顒又幸蚰Σ烈饒D案的磨損。這些豐富多彩的銅鼓藝術造型,是由壯族人民多年社會活動中對大自然的感悟和總結,是壯族人的智慧結晶。
(三)花山壁畫
2016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花山壁畫是壯族的藝術瑰寶。它采用了古樸粗獷的涂繪筆法,簡明的風格,在花山巖壁上生動概括地畫上各種土紅色的人像、物像,配以銅鼓、牛、羊、狗、刀劍、太陽、竹筏等簡圖,再采用平涂剪影畫法,大量涂上赭紅色彩,記錄當時人類豐富的社會活動場景。寧明花山壁畫其中心人物像最高大的有2.4米,占據畫面中心地位,雙手向上平舉,兩腿下蹲叉開,呈蛙形。中心人物像周圍分布眾多的小人,最小的只有0.3米,多數人像在0.6-1.5米之間,他們半蹲式側面正面背面,排列或圍圈,肢體語言生動活潑,有男有女,頭形發(fā)式多種多樣,畫法樸實,場面宏大,蔚為壯觀。
(四)繡球
繡球,是廣西壯族人家的吉祥物和青年男女定情信物,是壯族人民世代相傳極具廣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間手工藝品?,F在拋繡球已經不再局限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活動,已經是廣西中小學生體育運動中重要的項目之一,也是中考體育項目之一。廣西繡球多以紅、黃、綠三色作底及面料。先用布制成花瓣狀,并在每瓣上用色線或加上色布繡成壯族人民所熟悉和喜愛的各種花鳥蟲魚圖案或吉祥文字,如龍鳳、鴛鴦、梅蘭竹菊或是萬事如意、歲歲平安、百年好合等,然后按6、8或12瓣(一般以12瓣為主)等合成花球狀,填充物是栗豆、棉籽、棉花、綠豆等種子,符合壯族世代農耕,熱愛農業(yè),對種子孕育新生命的向往與追求。將花瓣合成花球后,在最底端系一條五彩絲墜,在四周系4條絲墜,在頂端系一條彩帶方便攜帶或掛飾。endprint
三、廣西壯族文化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一)壯錦元素與包裝設計的融合
壯錦圖形色彩設計來源于生活和大自然,樣式簡潔有序,色彩明亮鮮艷,富有獨特且強烈表現力,形成廣西壯族特色的圖形語言。因此將壯錦圖形色彩語言結合現代產品包裝設計理念,應用在廣西民族產品包裝設計上,可以突出廣西少數民族的地域特色,提高產品檔次,對消費者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使產品快速被人們認識認可。包裝造型本著表現產品特色,簡潔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原則,運用壯錦幾何圖形精心結合棉麻、紙張、陶罐、稻草等原生態(tài)的材料融入包裝設計中,可以使產品包裝既具有民族地域特征又具有強烈的現代商業(yè)性。
(二)壯族銅鼓元素與包裝設計的融合
包裝的形態(tài)結構是包裝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壯族銅鼓造型、物像圖紋、物飾等元素加以提煉創(chuàng)新融入現代包裝設計中,可以凸顯壯族地域特色和銅鼓的神秘,體現了強烈的壯族文化特色。在銅鼓的古樸元素中,保持傳統(tǒng)的要點,加上現代元素,將其元素加以延伸闡釋,這樣一來即便包裝設計圖形的基礎源于舊的民俗傳統(tǒng)圖形,也能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如將銅鼓造型高度概括,設計出現既有銅鼓古樸元素又有現代奢華元素的包裝容器,采用金屬材質最為方便,廣泛應用到化妝盒、食品盒、禮品盒、酒水盒等容器,有利于保留欣賞或反復使用,不僅可作其他產品的儲存容器,也可作為家中具有藝術性的擺件,饋贈親友色體面大方有較高的紀念意義。
(三)壯族花山巖畫元素與包裝設計的融合
壯族花山巖畫的主要特點是簡而不繁,僅僅取人、物的最典型部分,利用排比手法和重復手法,將人與動物熱鬧積極的活動場景生動展現開來,令人心生向往,忍不住要參與其中。在包裝設計的運用中,對產品的造型描寫,可從花山巖畫對人、動物、器物描寫的構圖特點、繪制風格、造型色彩等加以借鑒,采用平涂剪影的手法,用單線條把產品形象的主要特征簡練概括地勾畫出來,然后平涂單色,即可給人強烈的活動感和參與意愿。
(四)壯族繡球元素與包裝設計的融合
在包裝設計中,可以根據繡球造型呈立體球狀、多個花瓣結構、色彩艷麗奪目的特點,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借鑒,設計出現具有壯族繡球元素的包裝產品。可以繡球上吊墜為突破口,將吊墜設計為繡球容器的開關或語音開關,同時在包裝開啟內涵上也體現出繡球是壯人對愛情的敬重與向往,對花婆的崇拜與尊敬。也可以繡球的花瓣為突破口,將繡球花瓣獨立設計為新的飾品,擺出花狀造型,也能吸引部分消費者。再者可以將繡球整個作為設計繪畫的重要元素,整體運用到平面設計當中。
結語
廣西壯族元素在包裝設計上的運用過程中,不單要考慮壯族文化元素的運用,還要合理考慮整個產品的包裝設計的理念和材料,使壯族文化元素深刻地融入產品包裝設計中,成為產品重要的一部分,讓消費者在沒有人介紹的情況下,僅僅憑借產品包裝就可以快速地認識、讀懂產品并認認可。因此廣西壯族產品的包裝設計應將壯錦、銅鼓、壁畫、繡球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現代國際流行元素充分融合,將國際元素帶入廣西本土,將廣西本土引向全世界,真正使壯族文化元素成為廣西壯族與國內各民族友誼的橋梁、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溝通的紐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