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何謂目標?字典上的釋義為:射擊或攻擊的對象;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那么,教學目標,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教學內容的對象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一般情況下,學科間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區(qū)分學科的重要標的,不同學科教學目標的設定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學科,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目標也有區(qū)別。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維度。表面上看,這三個目標維度在課程標準中是平行列出的,但是我們認真閱讀,便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三個維度中,只有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是具有學科特點的目標設計。
知識和能力是學科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科特點的重要標識。如果在實際操作中缺少這樣的認識,那么在教學中,學科邊界就會變得模糊,失去其特點,上出不倫不類的課。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有教師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或歷史課,甚至是其他的課。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誤讀課程標準,沒有很好地把握三個目標維度的層次,甚至是不理解知識和能力這一基礎目標的真正內涵。只有牢牢抓住知識和能力這一目標維度,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學科的特點,才不至于跨出學科邊界,才能犁好自己的“田”。
語文是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但語文又是特點極為突出的一門學科,它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又有濃厚的人文性,這一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科的內涵和外延至今尚未討論清楚。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哪些目標是語文的,哪些目標是語文學科派生出來的。屬于語文的目標,必須完成,而派生的目標則可以量力而行。畢竟語文學科有自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瞄準語文學科的訓練重點設計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內容。我以為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重視思考以下兩點。
第一,關于三維目標的思考。從本質上把握三維目標的內涵。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于是我們便看到了教師在設計教案時,都會把這三個目標分別列出,唯恐遺漏。我認為,這是對課程標準理解的誤區(qū),三維目標不等于三項目標,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水乳交融的,是一個整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人為地硬性分開,是不科學的,實際上好多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盡管無奈地強行分開,也是給別人看的,沒有任何實際操作意義。尤其是在公開課上,有的教師為了怕遺漏目標的三個維度,絞盡腦汁硬湊成三條目標。仔細研究一下,尤其是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兩項目標,是否與知識和能力目標相重合?就我所見到的的教案設計,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重復表述,頂多換一下說法而已。試想,掌握知識和訓練能力,能不能離開過程和方法?我想是不能的,那么過程和方法還有單獨列出的必要嗎?在掌握知識和訓練能力的過程中,能不能離開情感態(tài)度,我想也不能,那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還有單獨列出的必要嗎?我以為,并列提出三項教學目標,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會干擾教師的教學操作,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第二,關于三維目標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如何拿捏的思考。既然我們沒有必要在教學設計中同時并列表述三維目標,那么我們該如何確定具體教學目標呢?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值得每一位教師反思。我認為,語文教學首先要把語文的目標想清楚,也就是要弄清楚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也是語文教學之所以稱為語文教學的學科依據(jù)。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兩項目標的達成,其他學科也有責無旁貸的義務,非語文學科所獨有。當然,我們如此說,并不是在否定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是強調應該把這兩個目標維度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知識和能力訓練的基礎上達成這兩個目標。由此看來,課標中三維目標雖然并列提出,但是三者的關系卻不是平行和并列的,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語文教學的根,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則是語文教學的花朵。培育好根本,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因此我主張,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要致力于挖掘教材中語文的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和提升語文能力的同時,體驗過程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品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