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摘 要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學生發(fā)展的“泵”。在教育教學中,許多老師都采用多種教學評價手段來推進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果。作為一名小學畢業(yè)班的數(shù)學老師,我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有一些困惑:使用什么樣的評價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樣編制評價試題最合理、高效?本文就自己的認識作一些粗淺的解釋。
關鍵詞 教學評價 教學效果 評價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1評價手段
教學中主要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來實現(xiàn)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常常把兩種評價手段混為一談。只有明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區(qū)別,才能正確編制和使用不同的評價手段。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例如數(shù)學學科中的單元檢測和階段訓練多應用形成性評價,這種評價手段主要著眼于學生還沒有掌握的那部分知識。而終結性評價則是一種總結性評價,學期或?qū)W年檢測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目的在于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著眼于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其次,形成性評價把一個單元里所有基本知識點及掌握各知識的不用層次要求均包括在內(nèi),而終結性評價則是在有限測試時間內(nèi),對整個階段所涉及知識點抽樣測試。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把兩種評價手段的作用及目的混淆。例如,許多單元檢測表面上是為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而編制的目的和方法卻使其成為了小型的終結性評價。老師們不是更多的通過單元檢測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是以等級或分數(shù)給學生一個單元學習成績,不是積極尋求補救教學不當引起的失誤,而是為了完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進行測驗,使得形成性評價流于形式,這樣的檢測評價必然是低效的。只有將兩種評價手段充分合理地結合應用,才能真正反應出教學評價手段對教學效果的積極促進作用。
2教學效果評價的編制
在編制命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形成性評價或終結性評價都要先編制命題雙向細目表,在雙向細目表中將要考察的知識點以及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目標整理清楚,根據(jù)“題型豐富,難易結合,考察全面”的原則逐一落實試題。
(2)編制試題時,要有層次性,從最基礎的知識,最基本的認知層次入手,然后再按教學目標要求逐漸提高層次。整套試題要體現(xiàn)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下面以六年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試題分析為例,試題可將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周長公式作為基本題,難度較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作為第二梯度;圓的周長及面積公式的推導和變化應用作為較難程度;各種平面圖形的組合、圖形的周長、面積的計算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應用作為拔高題。這樣的預先設計才能使試題編制有的放矢,使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得到正確的評價并及時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老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查缺補漏。
(3)編制試題要有適當性,要根據(jù)知識點的認知要求適當編制難易適中的試題,不能一味拔高。小學階段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記憶、理解、運用”三個層次。老師要把握好每一個考察知識點所需達到的認知要求,如:五年級下冊《因數(shù)與倍數(shù)》中,對“因數(shù)、倍數(shù)、質(zhì)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要求是理解層次,而對“2、3、5的倍數(shù)”的特征要求是運用層次。只有把握好教學目標和要求,才能更準確的編制試題,所編制的評價試題也才能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好壞,從而幫助教師反省自己教學中的失誤和存在的問題。
(4)編制試題要體現(xiàn)全面性。整套試題要包括單元的基本知識、技能,也要包括不同層次的認知要求,防止偏重“記憶”“理解”的低層次要求,而忽略“分析”“綜合”“評價”等更高層次的要求。如: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中,試題不僅包括應用圓柱圓錐的有關公式進行計算,還應包括運用公式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題型,可以編排下題“用左圖的紙板制作一個最大的圓柱,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這樣的試題可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分析運用能力,是高年級學生不可缺少的評價內(nèi)容之一。
3圍繞教學目的,恰當使用教學評價手段和評價方式
3.1正確選擇評價手段,及時反饋
對于應用性強,技能要求高的知識,如《混合運算》,可以在每個新課的教學之后就針對性地進行形成性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對運算技能的掌握,對于學生學習有困難的部分應及時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下一個知識點的障礙。
每個單元評價結束后,應針對學生評價結果,及時統(tǒng)計出錯率較高的試題,如果65%以上的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出錯了,應看作是教材中的難點或是由于教學不當引起,教師應重新尋求解釋這些內(nèi)容的不同的途徑與方法。如:六年級《圓柱與圓錐》中出現(xiàn)一題“把一個底面半徑為3厘米,高4厘米的圓柱形鋼錠熔鑄成一個高為9厘米的圓錐,求圓錐的底面積?!苯?jīng)評價統(tǒng)計有近65%的學生答錯,這是老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重新引導學生用方程來解答這類題目,并專門將類似的題型作了整理分析和專項練習。經(jīng)過調(diào)整,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圓錐之間關系的理解,基本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及時、有效地解決了一個教學難點。
3.2按時評價、切實評價,反饋促教學
教學評價不僅要將信息反饋給老師,也要把信息反饋給學生。針對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及時、切實地反饋信息,有利于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合作。教師對學生的試題及作業(yè)不可積壓,必須按時評價,使學生迅速得到反饋信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中成長和進步。
4結論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老師應該正確認識教學評價手段的意義和實施方法,并合理恰當?shù)貞眠@些評價手段,使“手段”為提升教學效果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云有. 巧用激勵性評價,提高教學質(zhì)量[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