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鴻 霍俊明
霍俊明品讀:
有時候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為什么要寫詩?為什么要不停地寫詩?是什么維系了這種痛苦抑或歡欣的沖動?尤其是讀到有幾十年寫作時間的詩人的作品,這個疑問總會不自覺地到來。似乎,詩人一生都是在反復地抒寫“一首詩”。這既關乎一個詩人的精神生活,又與修辭意義上的自我譜系有關。沈天鴻的這首《其他人看不到的星星》所維護的正是一個詩人的個體主體性,抱有了一個詩人的視力和不能被任何他者代替的內在感受。當我們回復到這首詩,陽臺和金屬的百葉窗以及火柴盒一樣壓縮的城市空間似乎構成了這個時代詩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在“生活之外”和“別處”寫詩是可能的嗎?也許在日??臻g寫詩其難度要更大。詩人袒露給我們的是一個詩人的內心世界,甚至那種人與物、人與空間、人與時間的精神肖像般的對話并不新鮮,但是可靠之處在于這是一首在自我的視域下不能夠被替代和縮減的詩,起碼對于一個詩人反復抒寫一首屬于自我精神世界的詩歌而言是如此。某種程度上,也回答了為什么一個人要寫詩的問題,“有很多意義的星星 / 在變化,在閃耀, / 加入我們的存在,像最明亮的詩行”。
風把陽臺的雨棚
吹得叮當作響
敲打著金屬的百葉窗
魯莽地想進入
我的內心世界
它想做什么?
我的內心此刻已經(jīng)擠滿了
幻想的星星
是內心與星星的結合
一個夢
然而有著真實的旋律
穿透
并壓倒風聲
其他人此刻看不到星星
更看不到
有很多種意義的星星
在變化,在閃耀
加入我們的存在,像最明亮的詩行
(選自本刊2017年第4期“紫氣東來”欄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