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ewsweek”網站10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崩壞書籍”的崩壞倒計時 風靡世界的“中國崩壞書籍”,如今卻走向死胡同。
這種所謂“反中書”中大多主張“中國經濟有太多問題,早晚露出破綻”,在美國和日本都大量存在?!皩嶋HGDP比公開數據要少得多”“暴動和罷工每年超過10萬次”“房地產泡沫已經達到極限”……這都是作者常用的、以個案來對中國經濟下結論的寫作方式。
“中國崩壞書”不再大賣的原因,是因為過了十幾年“狼來了”后,中國經濟絲毫沒有崩壞的跡象。更重要的是,許多這些書中寫的事情和中國實際情況截然相反。比如經常寫到的“中國治安費比國防費還高”,而實際上2016年中國在公共安全上的支出只占GDP的0.62%,比日本(0.67%)還少。
當然,學術界對于中國經濟“崩壞論”也存在,但是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都可以明確知道,對于急速成長、持續(xù)變化的中國經濟,連知識豐富的專家都難以預測。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復雜的狀況,讓投機分子寫出“中國崩壞書”誤導讀者。筆者認為,民眾能正確地認識中國,才會真正對日本有利。▲
(作者高口康太,張雪婷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