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000)
西周時有《史籀篇》,該書已佚,它是我國見于著錄的最早的一部字書,是教學童識字的課本,是中國歷史上記載最早的兒童識字課本?!妒肤ζ分谐霈F(xiàn)的文字被稱為“籀文”,是“大篆”的其中一種。秦漢期間又繼續(xù)編有多種識字課本一類的字書。包括“秦三倉”:《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和“漢三倉”:《凡將篇》、《急就篇》、《元尚篇》。與此同時,經(jīng)學家和小學家關于漢字形、音、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搜集和整理圖書的工作也逐漸形成熱潮?!墩f文解字》就是在這些基礎上產(chǎn)生的?!墩f文解字》是我國最早按部首編排的一部字書。許慎用540個部首來統(tǒng)率9353個小篆文字,540個部首的次序安排,一是“據(jù)形系聯(lián)”,把具有相同部件的字歸納在一起;一是“始一終亥”。每部之內(nèi)的字又“據(jù)義系聯(lián)”,即按字義類別編排?!墩f文解字》創(chuàng)造了符合漢字特點的部首編纂法,對后代字書的編纂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辭書有《字林》和《玉篇》,這兩部辭書都是照《說文解字》而編撰的。《說文解字》以后的重要辭書就是《字林》,此書為西晉呂忱所撰,雖已亡佚,但它沿襲《說文解字》的部首編排法,仍分540部,《說文解字》所收的字都是篆書,而《字林》是以隸書字體為主的?!蹲至帧分蟮摹队衿窞榱撼櫼巴跛?,《玉篇》是《說文解字》之后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字書,也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楷書字典。它依《說文解字》的體例,按部編排,但它對《說文解字》的部首、次序都進行了調(diào)整?!队衿穭h去了《說文解字》中“哭、畫、教、眉、白、飲、后、弦”等11部,增設了“父、云、處、兆、磬、索、書、單、弋、丈”等13部,這樣比《說文解字》多出2部,共542部。《玉篇》還按意義相同的原則對部首次序進行調(diào)整。這一時期的辭書,大多是在《說文解字》的基礎上編纂的。
隋唐時期的《文字指歸》、《匡謬正俗》、《干祿字書》、《五經(jīng)文字》、《新加九經(jīng)字樣》,宋元時期的《佩觽》、《復古篇》、《字通》、《字鑒》、《龍龕手鑒》、《類篇》、《四聲篇?!芬灾劣诘矫髑鍟r期的《字匯》、《正字通》、《康熙字典》等不僅有對《說文解字》的繼承,又有了新的發(fā)展。例如郭忠恕的《佩觽》,上卷全面論述形聲訛變的由來,中、下兩卷選收形體相近、讀音相同相近的字,按四聲分為“十段”,也就是10部。李文仲的《字鑒》不建部首,它是按平、上、去、入四聲和206韻來編次文字的。釋行均的《龍龕手鑒》先把242個部首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編為4卷,各部之中,又按平、上、去、入四聲的順序排列本部所收諸字。這是一種部首法和四聲相結(jié)合的新的編排漢字的方法,它開創(chuàng)了字書音序檢字法的先河。韓孝彥的《四聲篇?!返牟渴装慈帜傅捻樞蚺帕校蛔帜傅牟渴子职此穆暸帕邢群?,每部之內(nèi)的字依據(jù)筆畫的多少來排列,這是《龍龕手鑒》以來漢字音序檢字法的新發(fā)展。這一時期,雖然大多繼承《說文解字》的編纂體例,但又有了新的發(fā)展。
明清時期,章黼的《重訂直音篇》,都俞的《類纂古文字考》,周家棟的《洪武正韻匯編》、徐孝的《合并字學集篇集韻》,梅膺祚的《字匯》、張自烈的《正字通》、張玉書等編撰的《康熙字典》等辭書的大量出現(xiàn),不僅促進了部首法的發(fā)展,使其不斷合理化、科學化、方便化,還為后世字書的編纂提供范例?!吨赜喼币羝?,章黼撰,它按部首排列,同部之內(nèi)按照韻排列;同韻的字按二十二組韻類的順序依平、上、去、入四聲排列,并在每韻前標明韻類、每調(diào)類前標明聲調(diào)。前代的字書大多按部首編排,或者按韻編排,或者按四聲編排,而《重訂直音篇》將部首、音韻和四聲的編排方式融為一體,極大的方便了閱讀和檢索?!额愖牍盼淖挚肌罚加嶙?,這部辭書不僅按部首排列,部內(nèi)之字又按筆畫多少排列,開創(chuàng)了部首結(jié)合筆畫編次的先河。《洪武正韻匯編》,周家棟撰,它按部首排列,部首和部內(nèi)之字又按筆畫多少排列,它是第一部完全運用部首筆畫法來編排的字典。《合并字學集篇集韻》,徐孝撰,它按部首排列,部內(nèi)之字按筆畫多少排列,繼承了前代辭書的編排體例。直到梅膺祚的《字匯》,它依據(jù)楷書字形的結(jié)構(gòu)特點,將《說文解字》的540部做了重大調(diào)整,突破了以往字書分部的原則和體例,首創(chuàng)214部,并按照從1畫到17畫按筆畫多少的順序把214個部首分類排列,最后又把部首按筆畫多少分配到從“子”到“亥”的12集中,奠定了后世字書的部首體系。隨后的《正字通》和《康熙字典》都是在梅膺祚《字匯》的基礎上增補和發(fā)展的,它們合理繼承了《字匯》的214部。清張玉書、陳廷敬等人奉康熙帝之詔編纂的《康熙字典》,第一次明確提出“字典”的概念,其內(nèi)容詳實,體例完備,堪稱中國字書編纂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康熙字典》的編排體例,大體依仿《字匯》和《正字通》,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12集,以12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3卷,并按韻母、聲調(diào)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共214部??梢哉f,沒有《字匯》214部的首創(chuàng)之功,就沒有后來集大成的《康熙字典》。后世的字典,如《現(xiàn)代漢語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辭?!?、《辭源》等,也大多因襲214部的編排體例。
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使前代辭書的缺點越來越清晰地暴露出來,從清代末年開始,致力于改變舊的部首法、發(fā)明新的部首法的研究已經(jīng)悄然興起。前期大都致力于《康熙字典》部首的改良,圍繞立部數(shù)目、歸部依據(jù)、部首位置、部首之間的排序以及同部漢字的排序等問題展開。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已有十來種部首檢字新法被發(fā)明出來。新中國成立后,對漢字進行了簡化,漢字字形又有了較大的改變,如《新華字典》改為189部,《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改并為200部。改革開放以來,《統(tǒng)一漢字部首表(征求意見稿)》的201部首表公布,并被用于《學生規(guī)范字典》、《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字典》、《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等辭書中;《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應用的部首表也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關于漢字部首法的討論也從來未停止過其討論的焦點仍然不離立部數(shù)目、部首定位、部首定序、取部依據(jù)等問題,另外部首統(tǒng)一和部首規(guī)范化等問題也提上了討論日程。新中國成立之后,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這說明漢字部首法為了滿足群眾的排序與檢索等方面的要求還在不斷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演變,漢字部首法為了滿足群眾的需求依然在不斷的發(fā)展,這也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推進漢字部首的統(tǒng)一和部首的規(guī)范化進程。
[1] 黃德寬,陳秉新.漢語文字學史(增訂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 孫鈞錫.中國文字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
[3]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北京:中華書局,2003.
[5] 林源.20世紀以來的漢字部首法發(fā)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07.
[6] 宋揚.《康熙字典》對《字匯》、《正字通》的繼承和發(fā)展.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06.
[7] 王少鳳.宋明時期漢字部首法的演變.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