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兒童文學作家莊之明一談起讀書來總顯得格外有興致,他回憶自己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時說:“我從小就是個書迷,上初中的時候,我用節(jié)省下來的零用錢買了很多連環(huán)畫和寫劍俠英雄的書,結(jié)果作文還是寫不好,語文老師告訴我,買書,最好買文學名著,一輩子都有保存價值,因為文學名著是文學寶庫的精品,它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可以陶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p>
語文老師的話,使莊之明茅塞頓開。從此以后,他就遵照老師給他開的書目閱讀起名著來了,存放衣物的木箱成了藏書的百寶箱。書伴隨著莊之明度過了美好的中學時代。莊之明從會讀書開始,進而自己會寫書,進而成了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
莊之明從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中悟出了一個道理:讀書應該有選擇地讀。他還告訴青少年朋友,讀書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選擇:
一、分清什么是好書,什么是壞書;讀好書,不讀壞書。正如別林斯基說的:“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青少年要特別注意抵制黃色書刊的侵蝕。
二、分清什么是必讀書,什么是可讀可不讀的書,什么是不必讀的書。應像歌德說的那樣:“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面,把一切對你沒有好處和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
三、分清哪些書需要精讀,哪些書只需要瀏覽,略知其大概。正如培根說的:“有的知識只要淺嘗即可。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數(shù)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鉆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讀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書只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