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劉陸燕
梅毒是輸血前必須篩查的項目,有研究發(fā)現,我國梅毒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主要傳播方式是性傳播,是臨床高發(fā)的傳染病[1]。其中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法(TPPA)應用較為廣泛,而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的檢出率也較高[2]。本次研究中,取血液樣本應用3種不同的檢測方法,以此幫助血液樣本臨床檢測選擇最佳檢測方法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采集的50例確診梅毒的血液樣本設作觀察組,再抽取同期采集的50例健康血樣標本設作對照組。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18~50歲,平均(31.5±2.6)歲;梅毒分期:22例為一期,25例為二期,3例為三期;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18~51歲,平均(32.0±2.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100例血液樣本,每例樣本均分為3份,其中1份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檢測,應用全自動酶免疫分析儀;第2份應用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法(TPPA)試驗,應用梅毒旋轉震蕩器設備進行檢測,配合配套試劑盒;第3份應用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法(TRUST)檢測,應用電熱恒溫水浴箱及配套試劑盒。每份樣本都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說明書與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共100例血液樣本分別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法(TPPA)及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法(TRUST)檢測的陽性檢出率[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ELISA法陽性檢出率96%,TPPA陽性檢出率98%,TRUST陽性檢出率82%,比較3組陽性檢出率,ELISA與TPPA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均高于TRUST法,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附表。
附表 比較不同檢測方法的陽性檢出率(n/%)
ELISA是根據抗原夾心法檢測血清內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以檢出梅毒各個分期,而且這種檢測方法操作比較簡單,可以根據酶標儀直接讀取檢測數據,也是臨床診斷梅毒的首先診斷方法,尤其適用于大規(guī)模的血清疾病篩查中應用。TPPA是梅毒臨床理想方法,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一旦人體受到梅毒感染,體內就會持續(xù)存在抗體,終身保留。所以,應用TPPA檢測并不會受病情進展影響,尤其對不同時期梅毒可以得出比較穩(wěn)定的檢測結果,很少會發(fā)生假陽性。TRUST臨床用于梅毒診斷容易發(fā)生假陽性與假陰性,具有較高的誤診率與漏診率。所以,應用TRUST篩查梅毒效果并不理想。但是,TRUST滴度和病程具有明顯的相關性,當梅毒復發(fā)滴度升高,可以將TRUST用于檢測滴度的變化,評估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與他人相符[4],可見,梅毒檢測選擇ELISA法和TPPA法陽性檢出率較高,是用于臨床檢測梅毒的首選方法,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