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治華 ,牛繼平
(1.西藏昌都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西藏 昌都 854000;2.西藏昌都市農(nóng)牧局,西藏 昌都 854000)
色素萬壽菊雜交品種與常規(guī)品種的主要農(nóng)藝性狀研究
武治華1,牛繼平2
(1.西藏昌都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西藏 昌都 854000;2.西藏昌都市農(nóng)牧局,西藏 昌都 854000)
對18份色素萬壽菊材料的8個主要農(nóng)藝性狀進行了差異顯著性分析、聚類分析及綜合評價。差異顯著性分析說明,各主要農(nóng)藝性狀均存在極顯著差異。聚類分析結果表明:18份色素萬壽菊供試材料可分成4個類群,綜合農(nóng)藝性狀較好的是類群Ⅰ(雜交15)與類群Ⅱ(雜交13)。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雜交品種中,雜交15表現(xiàn)最好,雜交13次之;常規(guī)材料中,品系3最好,品系2次之。
色素萬壽菊;農(nóng)藝性狀;聚類分析;綜合評價
色素萬壽菊(Tagetes erecta)屬菊科萬壽菊屬,別名叫臭芙蓉、金盞菊、萬盞菊、西番蓮、蜂窩菊、臭菊花,原產(chǎn)于墨西哥及美洲地區(qū),是適應性很廣,特別耐粗放型管理的一年生草本花卉,抗性強、花期長,花型蜂窩狀、花色純正且品種眾多,在我國廣泛栽培[1-3]。其花中含有豐富的天然葉黃素,能夠延緩老年人因黃斑退化而引起的視力衰弱和失明癥,以及因機體衰老引發(fā)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腫瘤疾病[4],還可以保護人體免受單氧和自由基作用帶來的傷害,預防癌癥,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具有較高的藥用保健價值[5]。試驗以8份色素萬壽菊的雜交F1代和10份色素萬壽菊常規(guī)種為材料,比較了株高、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株花朵數(shù)、單花鮮重及干重、葉黃素含量等8個主要農(nóng)藝性狀,了解雜交F1與常規(guī)種群體間及群體內(nèi)部的性狀表現(xiàn)差異,為色素萬壽菊的品種鑒定提供依據(jù);然后通過聚類分析獲得優(yōu)質類群,再進行權重分析綜合評價得到葉黃素產(chǎn)量高的品系,為色素萬壽菊育種親本利用或新品種推廣種植提供選擇。
色素萬壽菊雜交F1:蒙菊1號 、蒙菊、科豐、金諾1號、鑫卉1號、雜交13、雜交14、雜交15;色素萬壽菊常規(guī)材料:赤菊1號、赤菊2號、赤菊3號、赤菊4號、藍翔1號、士杰1號、士杰2號、品系1、品系2、品系3。
在盛花期,取各種供試材料的頭狀花序,進行萬壽菊花序鮮、干重測定;并采用柱層析法測定葉黃素的含量;農(nóng)藝性狀評價:株高、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株花朵數(shù)、單花鮮重、葉黃素含量等指標的滿分均為2,權數(shù)依次為0.1、0.1、0.1、0.1、0.2、0.2、0.2[6],分別計算出18份材料的綜合評價得分。
在盛花期時,測量并記錄各供試材料的田間主要農(nóng)藝性狀(株高、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株花朵數(shù)、單花鮮重及干重、葉黃素含量),每一性狀重復測定30次。
采用Excel和DP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1.1 株 高由表1可知,金諾1號株高最高,品系1株高最矮,差異極顯著;金諾1號與科豐、雜交14、鑫卉1號、雜交13、蒙菊1號、雜交15、蒙菊、赤菊4號之間株高差異不顯著,品系1與士杰1號、赤菊2號、士杰2號、品系2、赤菊1號之間株高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的株高普遍高于常規(guī)種。雜交F1中,金諾1號株高最高,蒙菊株高最矮,雜交F1中株高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內(nèi),赤菊4號株高最高,品系1株高最矮,且差異極顯著;赤菊4號與藍翔1號、品系3、赤菊3號、士杰1號、赤菊2號之間株高差異不顯著,品系1與士杰1號、赤菊2號、士杰2號、品系2、赤菊1號之間株高差異不顯著。
2.1.2 冠 幅由表1可知,雜交13冠幅最大,赤菊3號冠幅最??;雜交13與蒙菊、藍翔1號、赤菊2號、品系1、赤菊3號冠幅差異顯著,與品系1、赤菊3號差異極顯著,其余供試材料之間冠幅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中,雜交13冠幅最大,蒙菊冠幅最小,兩者差異顯著,其余雜交F1代之間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內(nèi),赤菊4號冠幅最大,赤菊3號冠幅最小,常規(guī)種內(nèi)冠幅差異不顯著。
2.1.3 一級分枝數(shù)由表1可知,雜交13一級分枝數(shù)最多,品系3的分枝數(shù)最少,兩者的差異極顯著;雜交13與赤菊1號、品系2、品系1、品系3一級分枝數(shù)差異顯著,與品系2、品系1、品系3差異極顯著;金諾1號與品系1、品系3一級分枝數(shù)差異顯著,與品系3差異極顯著;其余色素萬壽菊供試材料間一級分枝數(shù)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中,雜交13一級分枝數(shù)最多,雜交14一級分枝數(shù)最少,雜交F1代之間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赤菊3號一級分枝數(shù)最多,品系3一級分枝數(shù)最少,常規(guī)種內(nèi)一級分枝數(shù)差異不顯著。
2.1.4 花 徑由表1可知,雜交15花徑最大,蒙菊花徑最小,兩者差異極顯著;雜交15與雜交13、雜交14、金諾1號、科豐、鑫卉1號、蒙菊1號、蒙菊、士杰2號花徑差異不顯著,赤菊1號與士杰2號、赤菊4號、赤菊3號、藍翔1號、品系3、品系1、品系2、赤菊2號、士杰1號、赤菊1號花徑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的花徑普遍大于常規(guī)種。雜交F1中,雜交15花徑最大,蒙菊的最小,雜交F1內(nèi)花徑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士杰2號的花徑最大,赤菊1號的最小,常規(guī)種內(nèi)花徑差異不顯著。
2.1.5 單株花朵數(shù)由表1可知,雜交15的單株花朵數(shù)最多,品系1的單株花朵數(shù)最少;雜交15與品系3、品系2的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不顯著,與士杰2號,士杰1號、赤菊4號、赤菊1號、科豐、鑫卉1號、赤菊3號、蒙菊、雜交13、赤菊2號、藍翔1號、雜交14、品系1的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極顯著;品系3、品系2與雜交14、品系1之間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顯著,金諾1號與品系1之間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顯著。雜交F1代中,雜交15的單株花朵數(shù)最多,雜交14單株花朵數(shù)最少,雜交15與其他雜交F1代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顯著,與科豐、鑫卉1號、蒙菊、雜交13、雜交14的差異極顯著,其他雜交F1代之間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品系3單株花朵數(shù)最多,品系1單株花朵數(shù)最少;品系3、品系2與雜交14、品系1之間差異顯著,品系3與品系1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余常規(guī)種之間單株花朵數(shù)差異不顯著。
表1 18個色素萬壽菊參試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比較
2.1.6 單花鮮重由表1可知,金諾1號的單花鮮重最重,士杰1號單花鮮重最輕,兩者的差異極顯著;金諾1號與雜交13、雜交15、鑫卉1號、蒙菊1號、科豐、雜交14的單花鮮重差異不顯著,士杰1號與赤菊3號、品系2、品系3、赤菊1號、品系1、赤菊2號、赤菊4號、士杰2號、藍翔1號的單花鮮重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的單花鮮重普遍重于常規(guī)種。雜交F1代中,金諾1號的單花鮮重最重,蒙菊的單花鮮重最輕,兩者的差異極顯著,其余雜交F1代間的單花鮮重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赤菊3號單花鮮重最重,士杰1號單花鮮重最輕,各常規(guī)種間單花鮮重值差異不顯著。
2.1.7 單花干重由表1可知,鑫卉1號的單花干重最重,士杰2號的單花干重最輕,兩者間差異極顯著;鑫卉1號與雜交13、雜交15、蒙菊1號、蒙菊的單花干重差異不顯著,士杰2號與品系3、士杰1號的單花干重差異不顯著。雜交F1代的單花干重普遍重于常規(guī)種。雜交F1代中,鑫卉1號單花干重最重,科豐單花干重最輕;鑫卉1號與金諾1號、雜交14、科豐的單花干重差異極顯著,其余雜交F1代間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赤菊4號的單花干重最重,士杰2號的單花干重最輕;赤菊4號與士杰1號、品系3、士杰2號的差異極顯著,赤菊3號與士杰1號、品系3、士杰2號的差異顯著,與品系3、士杰2號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赤菊1號、品系1、藍翔1號、品系2、赤菊2號與士杰2號的單花干重差異顯著;赤菊1號、品系1、藍翔1號、品系2與士杰2號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余常規(guī)種內(nèi)差異不顯著。
2.1.8 葉黃素含量由表1可知,雜交15的葉黃素含量極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士杰2號的的葉黃素含量極顯著低于其他品種。雜交F1代中,雜交15的葉黃素含量最高,科豐的最低,兩者間差異極顯著。雜交15的葉黃素含量極顯著高于其他雜交F1代,而科豐與金諾1號、蒙菊1號葉黃素含量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中,品系3的葉黃素含量最高,士杰2號的最低,兩者差異極顯著;品系3與品系2差異不顯著,品系3與其余常規(guī)種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由圖1和表2可知,18份色素萬壽菊供試材料經(jīng)過聚類分析分成4個類群。類群Ⅰ:只有雜交15,該類群單株花朵數(shù)、花徑、葉黃素含量均為最大值,單花干重較重,株高、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及單花鮮重均較?。ㄉ伲?。類群Ⅱ:只含雜交13,該類群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單花干重均為最大值,株高、花徑、單花鮮重、葉黃素含量均較大(高或多),單株花朵數(shù)較少。類群III:包含14份材料,該類群葉黃素含量較低,株高、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株花朵花朵數(shù)、鮮重、單花干重值均最小。類群IV:即蒙菊1號、金諾1號,該類群株高、單花鮮重最高(大),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株花朵數(shù)較大(多),單花干重較小,葉黃素含量最低。在5個重要農(nóng)藝性狀中,類群Ⅰ的單株花朵數(shù)、花徑、葉黃素含量均為最優(yōu),是相對符合育種目標的類群。因此,雜交15綜合表現(xiàn)最優(yōu),雜交13次之。
圖1 18份色素萬壽菊供試材料農(nóng)藝性狀聚類分析圖
表2 色素萬壽菊4個類群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平均值
從表3中可以看出,雜交15綜合評分最高,雜交13次之,品系1最低;雜交15、雜交13、金諾1號、蒙菊1號、雜交14、鑫卉1號、科豐這幾個雜交F1代的綜合評分普遍比常規(guī)種高;雜交F1代間綜合評分最高的是雜交15,最低的是蒙菊。常規(guī)種內(nèi)綜合評分最高的是品系3,綜合評分最低的是品系1。
對18份色素萬壽菊供試材料的8個農(nóng)藝性狀各自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后得到,各主要農(nóng)藝性狀均存在極顯著差異,株高、花徑、單花干重、單花鮮重4個農(nóng)藝性狀雜交F1代的數(shù)值普遍高于常規(guī)種。雜交F1代的株高、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3個農(nóng)藝性狀差異不顯著。常規(guī)種內(nèi)冠幅、一級分枝數(shù)、花徑、單花鮮重3個農(nóng)藝性狀差異不顯著。聚類分析后得到4個類群,既而得出供試色素萬壽菊材料中綜合農(nóng)藝性狀較好的是類群Ⅰ(雜交15),類群Ⅱ(雜交13)次之。由8個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綜合評價可見:雜交15綜合評分最高,雜交13次之,品系1最低;雜交15、雜交13、金諾1號、蒙菊1號、雜交14、鑫卉1號、科豐這幾個雜交F1的綜合評分比常規(guī)種高;雜交F1代綜合評分最高的是雜交15,最低的是蒙菊。常規(guī)種內(nèi)綜合評分最高的是品系3,綜合評分最低的是品系1。聚類分析和權重綜合評價法均表明雜交15最優(yōu),雜交13次之,雜交15有可能經(jīng)品種審定成為色素萬壽菊優(yōu)良的雜交新品種。品系3再經(jīng)進一步選育或培育,有望成為優(yōu)良的育種原材料或常規(guī)新品種。
表3 色素萬壽菊不同供試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權重分析綜合評價
[1] 鄒 瑜,王繼濤. 色素萬壽菊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04,(5):46-47.
[2] 葉秀勇,蔣 梅,張東霞,等. 色素萬壽菊栽培技術[J]. 新疆農(nóng)業(yè)科技,2002,(6):35.
[3] 李福榮. 萬壽菊雄性不育的遺傳與應用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
[4] 李 娜,王 平,吳志剛,等. 色素萬壽菊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北方園藝,2010,(10):228-231.
[5] 陳利梅,戴桂芝,孫小凡,等. 萬壽菊黃色素穩(wěn)定性的研究[J]. 食品與藥品,2005,7(6A):36-39.
[6] 梁順祥,唐道成,郭洋楠,等. 萬壽菊種質資源主要觀賞性狀綜合評價[A]. 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C]. 北京:北京林業(yè)出版社,2009.14-17.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Hybrid and Conventional Varieties of Pigment Margoid
WU Zhi-hua1,NIU Ji-ping2
(1. Changdu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Changdu 854000, PRC; 2. Changdu city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Changdu 854000, PRC)
The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had been done on 8 agronomic traits of 18 kinds of pigment margold.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very agronomic traits; Clustering analysis got four groups, the better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is groupⅠ(hybrid 15) and groupⅡ(hybrid 13).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hybrid 15 is the best; hybrid 13 is second to the former. and strain 3 is the best, strain 2 is the second among conventional materials,.
pigment margold; agronomic traits; cluster analysis; synthetic evaluation
S682.1+1
A
1006-060X(2017)09-0073-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20
2017-07-03
武治華(1988-),女,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人,助理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
牛繼平
(責任編輯: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