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日龍
摘 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產量高,并且還要保證水稻的質量優(yōu)良,因此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術已不能滿足水稻生產的需求。通過不斷試驗,人們總結出一種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該技術的應用使我國水稻農業(yè)生產質量和產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到目前為止,其在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的運用并不廣泛,主要是由于人們對該項技術缺乏完整和清晰的認識?;诖?,介紹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途徑,旨在為水稻農業(yè)生產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無公害;豐產;水稻;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4.002
水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之一,而糧食是人們生活的保障,若糧食供應不足,則人們也無法正常地生活和生產。當前,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是大多農戶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對其施予大量的復化肥、農藥,以及其他催熟劑藥物等,雖能使水稻產量明顯增加,但食用種植出來的水稻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此外,我國很多地區(qū)人們大多選擇進城務工,造成地區(qū)農業(yè)生產荒廢,農作物產量不斷減少,因此采用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培育優(yōu)質和大量的水稻作物顯得十分重要[1]。
1 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
1.1 選擇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水稻品種
水稻產量和品種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水稻種植前,需根據當?shù)氐霓r作場地土壤性質、氣候條件、日照情況和雨水情況等綜合選擇合適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優(yōu)質水稻品種應具有適應性強、品質優(yōu)、抗逆能力強以及豐產性高等特征。通過市場對比和分析,上林縣最終選擇合豐占×奧泰占水稻品種進行育種種植,該品種屬于感溫秈型常規(guī)水稻,適合早稻(全生育期一般為123.7 d)和晚稻種植(全生育期一般為108.2 d),其生產出的水稻具有水稻葉片長寬較大,葉片、葉梢呈綠色,穎殼、穎尖稈呈黃色,無芒等特征,并且該品種還具有抗逆能力強(苗葉瘟5~6級、穗瘟損失率20.78%~23.24%、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shù)為6.0~6.3、抗白葉枯病9級、感稻瘟病和高感白葉枯病蟲害),稻穗有效率(每穗總粒數(shù)約為200粒)和結實率高(81.3%),米質優(yōu)良(糙米率78.1%、整精米率60.5%、堊白米率6%、堊白度1.1%、膠稠度
78 mm、直鏈淀粉含量14.2%)等特征[2]。
1.2 選擇合適的田塊育秧
水稻的產量與秧苗的質量成正比,育秧秧田應就有土壤肥沃、農業(yè)排灌便利、向陽背風及田面相對平整等條件,為保證秧苗的質量需保證苗床平整,秧田整地質量較高,并且在育秧之前需擱置一段時間,避免種子發(fā)生落塘爛種,從而降低稻種的出苗率。育秧方式主要可以分為薄膜濕潤育秧和肥床旱育,并采用充分腐熟的農家基肥作為苗床的施肥材料,肥料不能直接覆蓋在稻種上面,秧田的灌溉盡量采用無污染的清水,避免使用污水灌溉[3]。
1.3 合理規(guī)劃播期和播種方式
水稻生產的質量和安全由種子的播期決定,播期過早會導致秧苗產量降低,播期推遲則會導致秧苗貪青晚熟和生產稻谷癟粒較多,從而降低稻谷的產量。根據上林縣自然條件,在3月上中旬早稻播種,7月上旬晚稻播種。為了保證稻種的質量,上林縣還將稻種適當?shù)貢窀桑⒑侠砜刂品N子的發(fā)芽情況,催芽溫度需適宜,燒芽不可用于播種,且芽長不宜太大,種子發(fā)芽后均勻攤開晾曬24 h以增強稻種的抗寒能力,為播種均勻,采用扣種稀播的方法播種。應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播種,播種溫度不宜過低和過高,一般在春天的播種效果最佳[4]。在播種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栽培技術。第一,合理密植。合理地控制秧苗的密度,不宜太稀,也不能太密,秧苗播種密度過大,易造成苗數(shù)不足且降低有效穗的生產率,從而影響整體的稻谷產量;秧苗播種密度過小,則易導致秧苗間密閉,不僅會導致秧苗的透光和通風性能較差,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從而影響秧苗生長,并且其還易加重病蟲災害,因為絕大多數(shù)農作物害蟲會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快速繁殖,從而對農作物的生產造成嚴重的破壞作用。上林縣的插秧密度基本控制在20 cm×15 cm,每蔸插三四苗。第二,科學施肥。為保證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的質量和產量,上林縣還依據科學合理的施肥標準和原則培育秧苗,在秧苗種植后5~7 d采用天福一號藥肥(肥滿地公司生產)施肥25 kg,隔15~20 d再撒15 kg。第三,合理灌溉。水稻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的支持,在秧苗全生育期間為滿足其生長需求,需保持充足的水量供應,但不能使其長期處于淹水狀態(tài),水稻用水應遵循淺水插秧、深水回青、寸水活棵、中期干濕交替、后期干干濕濕等原則,并且在其生長后期,不宜過早斷水。
1.4 稻田管理
在稻苗分蘗的后期,需根據其自身的生長狀況進行擱田處理,弱苗需輕擱、旺苗可重擱,在稻苗出現(xiàn)幼穗分化直至發(fā)生抽穗期間,需保證稻田水量充足。在稻穗結實期間需保持稻田干濕平衡,以濕環(huán)境為主,當水稻進入黃熟期,便可停止灌溉。為了提高水稻農作物的產量,還可以采用前肥后移的方式以不斷提高肥料的使用率,降低生產投入成本,并能達到良好的生產效果[5]。為了減少病蟲災害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影響,還需在秧苗抽穗初期或早期防治穗疫,在分蘗盛期防治葉瘟、螟蟲,并重點關注水稻白葉枯病、稻飛虱及防治稻曲病。若防治無效,可采用生物性低毒、高效以及殘留量較少的農藥對病害蟲進行統(tǒng)一防治。值得注意的是,稻飛虱噴藥需看天氣及外地蟲源而定,如有外地蟲源遷飛及下雨多就噴。
1.5 稻谷收割、儲藏以及后期包裝加工
當?shù)竟鹊墓攘3墒於冗_到0.9級后便可收割,并且是搶晴收割,稻谷收割后不能將其置于黃泥砂或瀝青路面上攤曬,而是將原糧晾曬直至達到農作物貯存干度標準,再對其進行清雜、拋光及去皮等加工工序,最后采用麻袋對加工好的成品包裝,同時標注好產品的品種、產地、重點等信息,放入糧庫統(tǒng)一貯存。在稻谷加工過程中,需嚴格執(zhí)行水稻加工標準,將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加工成安全性能高、無污染以及營養(yǎng)成分高的優(yōu)質綠色糧食。endprint
2 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產量表現(xiàn)
2013年,上林縣進行合豐占×奧泰占水稻品種栽培初試,晚稻栽培,平均每667 m2產稻487.9 kg,相比柳沙油占202品種產量增加11.8%;2014年上半年進行早稻續(xù)試,平均每667 m2產稻489.3 kg,相比柳沙油占202品種產量增加12.76%;兩年試驗平均每667 m2產稻488.6 kg,
平均每667 m2比柳沙油占202增產12.32%,增產點比例100.0%;2014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稻
453.9 kg,相比柳沙油占202品種產量增加13.66%[6]。
3 結語
稻米是我國人民最主要的糧食之一,其產量和質量不僅關乎到人們的生存,同時也關乎到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了提高水稻農作物的產量和保證其生產質量,必須采用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首先,選擇與本土環(huán)境相適應的優(yōu)質水稻品種,使其具有適應性強、品質優(yōu)、抗逆能力強等特點。其次,選擇合適的田塊對稻種進行育秧處理;育秧完成后需合理規(guī)劃播期,播種方式需按相關規(guī)范,播期不宜過早和過晚,一般選擇溫度適宜的時期播種,此外在播種期間還需注意合理的控制秧苗的密度,不宜太稀和太密,使秧苗能夠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為提高秧苗的產量還需按照科學合理的施肥標準和原則對秧苗進行施肥培育。最后是合理灌溉,在秧苗全生育期間需保持充足的水量供應,但也需保證干濕平衡;播種完成后,還需對稻田進行管理,主要是保證稻田水量充足、肥料供應充足以及減少病蟲災害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做好早期的防疫工作;待谷粒成熟度達到0.9級后即可收割,并嚴格執(zhí)行水稻加工標準,將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加工成安全性能高、無污染以及營養(yǎng)成分高的優(yōu)質綠色糧食。通過采用無公害豐產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上林縣2013、2014年兩年的水稻產量有了明顯提升,為了促進我國全體的農業(yè)產量快速發(fā)展,特將該項農業(yè)種植技術進行推廣,望大家參考借鑒和指出不足,上林縣將全力整改。
參考文獻
[1]華淑英.水稻無公害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研究示范與推廣[J].農業(yè)與技術,2016,36(12):76.
[2]鄭建平.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探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3,33(8):101.
[3]張光.無公害水稻優(yōu)質栽培技術研究[J].新農村(黑龍江),2014(24):108.
[4]段云慧,趙乾希.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3(21):43.
[5]鄭煥云.無公害優(yōu)質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yè),2015(6):16-17.
[6]高艷波,任明.優(yōu)質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5):42.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