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萌璐
摘 要: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fā)展迅猛,電影帶來的商機和營銷效應已經(jīng)在各種行業(yè)凸顯。然而在眾多影視機構對電影的商業(yè)價值不斷進行塑造、肯定的過程當中,許多人已經(jīng)忽略了電影當中的美學傳播。這些影視作品帶熱的旅游景點也的確帶有自身的特色和資源優(yōu)勢,被觀眾所熟知和追捧,但電影當中過于濃重的商業(yè)氣息也使得電影當中的美學研究失去了意義。
關鍵詞:東方美學;當代電影;《刺客聶隱娘》
中圖分類號:J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094-01
中國當代電影當中無外乎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和中國的現(xiàn)代元素,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是東方傳統(tǒng)美學的主要承載者,傳統(tǒng)東方美學大多是通過傳統(tǒng)的文化的傳播來承載的。例如中國盛唐時期的歷史文化內涵,或是明清時期的歷史進程的發(fā)展等等,都是中國當代電影當中非常常見的元素。本文以《刺客聶隱娘》為例,分析中國當代電影當中東方美學的體現(xiàn)。
一、東方美學與文學的融合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播當中,唐朝文化是具有代表性地位的,從公元六世紀到九世紀,將近三百多年的歷史,影響了周圍諸多國家,如倭國、新羅、高句麗、突厥、摩揭陀國、吐蕃等國均受到大唐的恩澤。盛唐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東亞地區(qū)一個頂禮膜拜的帝國,中國、日本皆有不少影視作品著力于揮灑盛唐的文墨。電影是作為一門經(jīng)典的視聽語言藝術,它是動態(tài)的現(xiàn)代科技下的產(chǎn)物,而東方美學往往所體現(xiàn)的多為靜態(tài)的方面,但在《刺客聶隱娘》中有了與其他年代電影的不同之處?!洞炭吐欕[娘》作為一部在盛唐背景之下的古裝電影,既有文藝電影的文藝氣息,又有其盛唐背景之下濃厚的文學特征。從一幅幅畫面構成影像,都是由每一幀集結成韻。古裝電影必須要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風韻,那么在電影拍攝當中,無論是服裝、道具、畫面或是色調都必須講究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美。那么古典美是什么呢?中國眾多的古詩詞當中都對中國傳統(tǒng)的“美”有著別樣的解釋,如《紅樓夢》中有一句著名的詩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有一種或靜或動的畫面來讓欣賞者感受當中的“風骨”。而《刺客聶隱娘》當中的許多畫面正是能夠體現(xiàn)這種朦朧的“仙氣”與“風骨”。
二、隱于風韻的厚重歷史
任何電影畫面的傳播,一定都是為了傳達導演的某些思想內涵,無論多美、多么具有特色,它存在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傳達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每一個建筑都有自己的風格,每一部電影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印記。電影《刺客聶隱娘》當中構建出來的大量具有唐朝特色的建筑,給人以古樸大氣、端莊典雅的觀感;而這其中,又能夠讓觀影者看到唐朝發(fā)展當中留下來的濃厚的歷史文化?!耙粋€人沒有同類”的聶隱娘站在這樣一組建筑中,她內心的孤獨就變成了這個建筑的氣場,達到了人景合一的境界。影片中大量的隱娘隱藏在簾幕之后一動不動的鏡頭,也是影片特色。看似一道簾幕之隔,其實卻是隔了十三年之后的差距;十三年前,在田季安枕塌前苦守的隱娘,十三年后,卻只能透過簾幕,聆聽著昔日青梅竹馬回憶當年的點點滴滴。這道簾幕,是十三年難以逾越的鴻溝。當然,這一厚重的歷史感,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具有唐朝風格的歷史建筑當中,更多的也是通過服裝、道具等諸多方面展示出來。以古琴為例,琴是中國古代非常常見的一種弦樂器,在古代是一種弦樂,因伯牙撫琴的典故而被賦予了知音難求的寓意。影片當中嘉誠公主撫琴,琴和“青鸞舞鏡”典故同時出現(xiàn),沒有同類、知音難求。后來我們通過隱娘的描述——“公主娘娘教我撫琴”,我們知道,這個畫面中實際上有兩個人,但鏡頭卻只給了娘娘的全景,公主娘娘孤絕之心,躍然屏幕,令觀影之人回味無窮,這種方式是中國電影當中極具有特色的手法,確是西方影片難以企及的,這是東方文化所特有的內斂與委婉所能夠帶來的效果。
三、古典音樂之美
音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方美學當中的經(jīng)典內容,《刺客聶隱娘》當中的音樂也極好的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的古典美。雖然整部影片當中幾乎沒有完整的音樂,大部分都是通過劇情當中的配樂以及音效為主,結合劇情,充分將影片當中想要表達的氛圍、情境都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更是奠定了整部影片的風格。影片以擊鼓聲作為開場,陰沉的鼓點節(jié)奏將影片的基調做出了一個基本的設定,隨著劇情的推進,配樂也逐漸更為多元化,尤其是具有濃厚的“日和風”的配樂融合在唐朝的古典建筑當中,所謂的“日和風”實際上正是由我國唐朝傳播過去,這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我國國力的強盛和古典文化的傳播之廣。
四、結語
當前,全球都已經(jīng)進入全新的新媒體時代,這是一個快餐化速食的時代,各色的微產(chǎn)物諸如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為我們帶來了更迅速更即時的體驗,這種速食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一代的我們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必須看到這種快速發(fā)展的快餐文化會對我們傳統(tǒng)的美學觀點造成什么樣的沖擊,中國當代的電影制作當中必須摒棄這種快速的節(jié)奏,更多的考量電影美學思維,將更多的中國古典美學融入到當代電影當中去,促進我國電影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潘文文.當代中國公路電影的東方美學特征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5.
[2]金丹元.論中國當代電影與中國美學之關系[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0(03).
[3]梁倩.東方美學體系下的王家衛(wèi)電影[D].重慶:重慶大學,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