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安龍民國時期的民俗人民生活

        2017-10-21 14:12:52王培民
        科學導報·學術 2017年5期

        王培民

        【中圖分類號】 K8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236-1879(2017)05-0180-07

        安龍位于貴州黔西南、地處桂邊,與廣西省隆林縣南隔南盤江相望。為通兩廣要沖,是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糧產(chǎn)豐富,素稱貴州產(chǎn)糧縣之一。除自給自足外,尚有余糧外運,因之,人民生活比較穩(wěn)定,惟時而發(fā)生食鹽短缺,造成鹽荒,以致貧者終年不知鹽味,深受其苦,廣種鴉片,人民染上吸鴉片者,約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醉生夢死吞云吐霧之中,生活腐化墮落。

        第一節(jié)

        職工生活

        教師職員衣著斜紋布中山制服,月收入工資銀元二十元至二十四元,工人衣著對襟短衣,都已本地青、藍、白布做成,月收入十一元至十五元。通貨澎漲時期,則以稻谷開支,教師職員月收入二市石,工人月收入一市石,以大米為主食,蔬菜、瓜、豆、肉類等為副食。一般是一日兩餐,住宅系石木磚結(jié)構,中式瓦房三間,三間或四合院式,有堂屋設神龕。

        第二節(jié)

        農(nóng)民生活

        農(nóng)民衣著本地青、藍、白布對襟短衣,主食以玉米為主,其次大米、麥、蕎等多以瓜、豆、蔬菜、苕等為副食,富者備有臘肉、雞、鴨,住宅大都以草屋三間或五間,中堂設神龕,有牛棚,豬圈,個別富有人家,住的是樓房、瓦房、有廂房,吊腳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終年勤勞耕耘。

        建國后,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和提高,出現(xiàn)了空前的繁榮景象,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僅以食鹽一項,城鄉(xiāng)山區(qū)角落,均有商店,網(wǎng)點供應,徹底解決了舊社會民生所需的食鹽困難問題,不再出現(xiàn)舊社會的“斗米斤鹽”的情景,在黨的大力宣傳鴉片的危害性,嚴禁吸食鴉片,種植鴉片的政策貫徹下,改造了吸食大煙鬼,變成了新人,走上了勞動致富的道路,農(nóng)民當家作主人,除完納國家公糧和出售部分余糧外,剩余歸自,過著安定、溫飽的幸福生活。

        家庭

        第一節(jié) 婚姻

        民國時期的結(jié)婚,雖經(jīng)過辛亥革命,但仍局限于封建枷鎖和禮教的束縛,男婚女嫁全是父母包辦,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天經(jīng)地意的,男女雙方根本沒有自主的權利,男方向女方求婚,是要經(jīng)過媒婆介紹,居間撮合,花言巧語,不管男女知識水平,健康情況,有無缺憾,特別是近親通婚為最,是以宿命論,要八命相合,追求門當戶對,經(jīng)過媒妁,做到三回九轉(zhuǎn),不退聘禮(點心二封,富者還有衣料金蓋指,)便祘成親,再通過三至五年或十年(成親時年紀過小者)才能擇期結(jié)婚。待至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有婦女會組織后,婦女覺悟有所提高,在婚姻問題上,驅(qū)于力爭自立,但仍脫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框框,以致演變自殺,逃婚,離婚等現(xiàn)象,也無婚姻法的保障。

        第二節(jié) 結(jié)婚過程

        擇期

        將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時辰,送請算命子擇一良好吉日為結(jié)婚佳期,叫擇期。制成期單,何時接八字(即結(jié)婚證書)何時下剪,栽剪新郎新娘服裝,何時架馬,請木工打床打家具,何時看床,何時結(jié)婚,何時進親,何時梳頭上轎,何時回車馬下轎,何時拜堂,(即舉行結(jié)婚禮)何時入洞房……等都是照期單辦理,不外乎都是大吉大利的時辰。

        接八字

        接擇定日期舉行接八字禮節(jié),即是正式填寫庚書,有的叫燒毛香,或叫送庚書,這天也要設宴請親友參加,但不送禮,是將男女雙方出生年月日時刻,填寫于“鴛鳳和鳴”的大紅封內(nèi)的“天作之合”小紅封上空白的乾坤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時某某刻生。這便是庚者(即結(jié)婚證書)和看期單,用高盒,抓抓盒(敬神用)鹽、茶、米、豆,內(nèi)七方八肘,火炮、香燭、糖食、水果、衣料(在二十套)約二十多盤,連同針線錢,禮豬錢(約百元以上)若不收豬金者,就得送上約百斤以上肥豬一頭,由媒人送到女家將庚書填好送回男家,即是正式婚姻成立的文字根據(jù),這叫接八字(燒大香)

        結(jié)婚

        根據(jù)擇定結(jié)婚日期的前三天,男女雙方家長用紅柬請貼通知親友按時光臨參加結(jié)婚,典禮,懸燈結(jié)彩,燈燭輝煌,設宴三天,賓朋親戚,前來掛紅送禮,大擺酒席,給來賓每人雜包二封(即喜糖),席間新郎新娘還要向親友斟酒至謝鞠躬。真是喜氣盈門。男家對聯(lián)“喜有良辰迎淑女,愧無旨酒宴佳賓”橫聯(lián):“喜氣盈庭”女家則是“但愿三從有訓,敢云四德無違”。橫額“之子于歸”頭天請幫,第二天過禮,第三天結(jié)婚,過禮是男方將新婦單、爽、棉服裝、金、銀、玉手飾等裝高盒,抓抓盒、鹽、茶、米、豆、酒、肉七方八肘、糖食、果品、紅雞蛋兩盒、火炮、香蠟等約二十多盤,打著彩旗上書“天作之合”四字,在前向?qū)?,燈籠、火把、白鵝、雞鴨、喇叭、鑼鼓、吹吹打打,由押禮人帶隊,送往女家,還備有紅包若干封,(是用紅紙包錢)給女家廚師和執(zhí)事人員,以示酬勞慰問。由女家接回家具等回到男家,這叫過禮,注(高盒內(nèi)裝海味和肉類,抓抓盒內(nèi)裝糖食供品,是作敬禮用的)第三天便是結(jié)婚時期。用四人抬花轎一乘,掛上紅綢,轎廉貼上紅紙寫的男家郡名轎封,還掛上箭桿,銅鏡,作辟邪之用,二人抬接親小轎四乘(內(nèi)坐接親婆媒婆)在前,花轎在中(內(nèi)坐押轎小孩或用押轎粑粑)送親小轎四乘在后,但別人家還要賠嫁丫環(huán)(即使女)備有小轎一乘,彩旗、燈籠、火把、白鵝、用盤抬著抓抓盒,酒香燭、火炮、氈包(內(nèi)包著新婦上橋服裝一套)吹吹打打列隊,浩浩蕩蕩前往女家,迎接新娘,行將分別之際,同家人等一陣痛哭,所謂哭嫁(這樣才算吉利)家主把香燭祭祀祖宗神位堂中安置一把椅子,前面盛滿著谷子的斗插著香燭,由接親婆媒婆等把新娘牽出,坐于椅上,腳踏在斗上,這叫踩斗,接親婆用煮熟雞蛋在新娘頭額上摸擦,燃著油紙煉左右拜照,這叫取親,是辨別是否真操之說,完畢后,將紅綢羅帕和黑絲帕蓋上,叫蓋頭,把頭臉全部遮蓋,接親婆等向主人道喜退出,由新娘的兄或弟背上花轎,把男家郡名橋封取下,又用女家郡名轎封貼上后,仍依秩,吹吹打打,迎回男家,到了門前暫停下來回車馬,門前位置大桌一張,上面擺著谷子的斗,斗上置鏡子一面和尺子算盤等,燃上香燭,敬神供品,門坎上放置馬鞍子,即是好女不配雙鞍之意,由道士口唸咒語,退邪光,放邊炮,叫回車馬。起除邪氣作用,跟著小姑們來給親娘喂紅飯(紅飯是親友們用紅色的染的飯新娘這時跪拜禮節(jié))。是使今后一家老小團結(jié)友愛的意思,接親婆把新由花轎中牽出,這時男家全家老小和四眼人(孕婦)帶老人等都要回避。

        進入堂中于紅氈上右方站立,新郎藍袍馬掛站立左方,由司儀叫新郎新娘面向外跪拜天地九叩首,再拜祖宗九叩首,新郎新娘到相見禮后入洞房,這時男女爭先入房,由新郎把新娘的蓋頭揭下,這叫搶房。拜堂時用的紅氈下早放一些錢幣,入洞房后,把氈收拾,一群小孩涌上搶錢,這叫搶拜堂錢,跟隨著男女送親客向主人叩喜,送親來的小舅子還要給他披紅綢和紅包,以上是一般結(jié)婚過程,在個別地區(qū),接婚那天,還要新郎騎馬坡著紅綢去迎接新娘,這叫親迎,有的地區(qū)新娘到了男家門前,要向男家索取走路錢,才進門的風俗,這叫走路錢。還有新娘回門轉(zhuǎn)來,要向公公,婆婆親友舉行跪拜禮,以認識稱叫,這時親友們要給紅包給新娘,這叫跪拜禮節(jié)。然后新娘要送給公、婆、親友新布鞋,個別世家還要奉行報祖禮,那個場面就更大了。

        自己戀愛,文明結(jié)婚,在民國二十三年間(一九三四年)縣城個別人家也曾提倡舉行過文明結(jié)婚典禮,廢除彩禮,鋪張浪費及一切封建陋習,反對了父母之命,做到了男女雙方自己戀愛,自己結(jié)婚,擺延席一天,在安龍是史無前例,轟動一時的新人新事,僅此一家,由于封建勢力,根深蒂固,曇花一現(xiàn)未得暢行,終被惡勢力征服了。

        在舊社會還有婚姻極不合理,如“童養(yǎng)媳”“割三斤”“一夫多妻”“沖喜親”“對靈成親”“姑表親”男人死后女人要守寡,未婚男方死了,女人要守節(jié)(叫望寡)等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束縛了婦女對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把女子當成了奴婢。

        回門禮

        結(jié)婚第二天,男方做一桌延席送敬岳父母叫回門席,反過來女方用紅柬貼請新郎新娘的親友,共同赴宴,這叫回門。

        會親禮

        婚后男女兩家各自設宴,互相邀請親友會面,這叫會親,到了年節(jié)男家還要送禮物給媒人,這叫謝媒,送給女家親友,這叫拜年。有的地區(qū)拜三年,通過以上禮節(jié),結(jié)婚過程基本做到結(jié)束。

        滿月酒

        結(jié)婚分娩的第一個孩子,三天后就得拿著一支雞到女方家報喜,生的男孩就得抱支公雞,生的是女孩就得抱只母雞,這叫報喜,女家當即籌辦小孩的服裝和產(chǎn)婦的食物,同時用紅雞蛋敬發(fā)親友報喜,以示女兒已分娩了。親友們也要給小孩送禮物,到了滿月那天,岳父母家便把備好的甜酒,紅糖、雞蛋、大米、雞鴨以及小孩衣帽、背帶、鞋襪、被氈、玩具、手飾等,用盤裝好和親友們送到女兒家,這天也要設宴招待,這叫滿月酒(月末酒)。

        提籃會

        農(nóng)村婦女分娩孩子,不拘頭胎,以致多胎,不管誰家分娩,每戶都提著大米(包谷)一升,雞蛋十個,在分娩期內(nèi)送去,使產(chǎn)婦即時得到營養(yǎng),也不鋪張浪費,不講排場,是一種互助的好風尚,這叫提籃會。

        報祖禮

        報祖禮節(jié)是縣境內(nèi)一個世家,是在一所磚木石結(jié)構的高樓中式七間大廈里,舉行這樣盛大報祖典禮,在民國以來,可說僅此一家,在結(jié)婚當夜約八時舉行,禮堂設于堂中,兩側(cè)房間全部敞開,約容納四五百人,天井也可容客百人,約計千余人參加,張燈結(jié)彩。燈燭輝煌,四壁汽燈炫耀,禮堂及天井設置長餐桌,凳桌上盛滿糕點、水果、煙茶、場面很大,報祖禮開始,由司儀人高呼鳴炮、奏樂、主持人燃香燭祭祀祖宗,眾新友入席就坐,祖父母就位,母親就位,閣族人等就位,新郎新娘就位,全體肅立,向x氏祖宗行敬禮三鞠躬,新郎新娘向祖宗跪下,靜聽庭訓,由祖父講述家史以及齊家治國,三綱五常,次由親友演講后,舉行向祖父母,母親、閣族長者,親友長者一一跪拜,大家都要給予新郎新娘錢物,跪拜完畢禮成,這叫報祖典禮。

        門當戶對的慘劇

        這事發(fā)生在縣城,有x與x的家庭都是地方士紳階級,為了門當戶對,彼此有錢有勢,也就不講究什么年齡大小,竟把一個年滿二十多歲,發(fā)育了的女兒,嫁給一個十多歲沒發(fā)育的小孩,結(jié)果婚后因不滿足女子的要求,這個姑娘竟與他人發(fā)生兩性關系,而私逃了。兩戶親家成了冤家。因此,流為社會上的話炳。又有一對,也講究門當戶對的士紳之家,因女兒是教師,較有知識,不喜歡對方,臨到快結(jié)婚前夕,竟服毒自殺。因婚姻不滿,造成神精病的男女青年,縣城內(nèi)有龔瘋子,張瘋子,羅瘋子,孟瘋子(女)。

        肺結(jié)核遺傳違害婚姻下場

        城內(nèi)x與x聯(lián)婚后,生一女孩后,因肺病死亡,其女孩長大成人,又與xxx結(jié)婚,生了孩子,約四十多歲時因結(jié)核死亡,遺下大兒二十左右因結(jié)核死亡,二兒結(jié)婚后不久又因結(jié)核死亡,又興隆鄉(xiāng)x姓,出嫁女兒四人,結(jié)婚后,均因疾病而妖折,由于封建婚姻不能深入了解之所致。

        略舉以上實例,都是婚姻不自由,而受封建禮教束縛,所產(chǎn)生的悲劇。

        童養(yǎng)媳

        童養(yǎng)媳,是把幼小的女童,接在男家養(yǎng)起來做媳婦,叫小媳婦,到了長大成人,才舉行結(jié)婚,這叫童養(yǎng)媳。

        割三斤

        割三斤,是甲乙雙方的婦人都懷孕了,嬰兒還在胎中,就來實行訂親,若分娩同是男孩,就結(jié)為弟兄,若同是女孩就結(jié)為姐妹,若是一男一女,就結(jié)為夫妻,這叫割三斤。

        寡婦再嫁

        丈夫死后,女人要守節(jié)三年以后才能出嫁,也有長期守節(jié)不嫁的,也有嫁給兄弟做妻妾的,出嫁時不準由丈夫家起身,要到廟里去,請道士唸經(jīng)超度亡夫,叫脫白,離開亡夫家時,不準走前門,要從后門出走,不能夾帶任何東西,還要給公公婆婆禮物,有的還要索取重金,在廟里經(jīng)道士唸經(jīng)脫白后,由廟出發(fā)到男家,在夜晚舉行婚禮是草率的,這叫寡婦再嫁。

        沖喜親

        沖喜親,是丈夫的老人病危,家中缺乏人做事務,把未婚兒媳接來成婚沖喜,病就可以希望好轉(zhuǎn),這叫沖喜親。

        吊孝親

        過門吊孝,是未婚的丈夫死了,家中只有孤獨的老人,又有財產(chǎn)無人照料,未婚兒媳來吊念死者,管理家務守節(jié),這叫吊孝親,又叫望門寡婦。

        對靈成親

        對靈成親,是未婚的丈夫父母死亡,家中無人照料情況,男女在靈堂舉行結(jié)婚儀式,這叫對靈成親。

        建國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頌布婚姻法,是一夫一妻制,婚姻自主,任何個人無權干涉,男婚女嫁得到徹底解放,男女雙方可以自由戀愛,自由結(jié)合,是男女雙方自主的,父母無權過問與干涉,幾千年來枷在婦女頭上的封建枷鎖被銷毀了。婦女在改治經(jīng)濟上得到平等,在婚姻上得到自主,可以自由結(jié)婚,自由離婚,自由復婚。在法律上是給予保障的,結(jié)婚要依法向政府請領結(jié)婚證書,要作體檢,經(jīng)政府批準發(fā)給結(jié)婚證書,即可結(jié)婚,舉行婚禮,一般是利用節(jié)日和旅行等方式進行結(jié)婚,給彩禮,不設宴,多以茶點待客,做到新事新辦的新風尚,節(jié)約從儉的婚禮,根除了幾千年來的封建迷信。禮教束縛的舊式婚姻制度。待至八十年代后,在婚禮儀式上,舊觀念極其濃厚,恢復了訂婚、過禮、迎親、回門、滿月酒等的老調(diào)重彈,女方追求全堂高級家具,高檔裝修和電器化,講究豪華,鬧排場,講闊氣,大勢鋪張,以追求享受為榮,借婚斂財,大擺延席有過之于舊式婚禮,窮家小子不勉有向隅之感。

        第三節(jié) 家庭結(jié)構

        男女結(jié)婚,生男育女,家庭成員逐漸增加,演為幾代同堂。撰家譜,定字輩,建宗祠,是父親家長制。家長的男子掌握經(jīng)濟大權和家政,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員都要絕對服從他,重男輕女,對女子是不平等的,兒子有對財產(chǎn)繼承權。諺語:“嫁出去的姑娘,潑出門的酸湯,”以及“兒大分家,樹大分叉”。不超過三代,兒子們都已結(jié)婚,離開父母分居,各立門戶,組成小家庭,四代,五代同堂,都是個別人家。

        分家是先把父母的養(yǎng)老費資留除一份,其余財產(chǎn)由兄弟均分,有的還要分給長孫一份,誰和父母同居,就得負擔生養(yǎng)死葬的責任,其養(yǎng)老費同居的兒子繼承,分家有的是在父母去世以后,年老無兒,丈夫先死的由妻子管業(yè),妻死后由丈夫的同胞兄弟繼承。老年無子,可接抱親侄親屬及晚輩為養(yǎng)子,族中找不到適當?shù)娜?,可以接養(yǎng)外姓的男孩,須跟養(yǎng)父同姓,養(yǎng)父母死后,遺產(chǎn)歸養(yǎng)子繼承,有女無子的可招婿上門,叫贅婿,有財產(chǎn)繼承權,財產(chǎn)不多的人家,由弟兄輪流贍養(yǎng),使生有所養(yǎng),老有所終,若不奉養(yǎng),遭到人們遣責忤逆不孝,這是要受法律制裁,因之,尊老愛幼的品德,養(yǎng)成了良好風尚,德高望重,為人公正的老人,群眾甚為敬愛,形成地方自然領袖,村莊,街鄰,糾紛,一經(jīng)調(diào)解,勿次上訴發(fā)府。

        第四節(jié) 稱謂

        血親姻親成員間的稱謂,是非常重視輩分,對于血親的老前輩則稱祖(爺)父輩則稱伯父叔父,晚輩則稱侄兒,同輩則稱兄弟對于姻親老前輩則稱外祖父,父輩則稱舅父,晚輩則稱侄兒,同輩則稱表兄弟等。稱弟兄的岳父,姐妹的公公稱為姻伯,稱姐妹丈夫弟兄,妻子的表兄弟為姻兄姻弟,稱妻子的父親為岳父,妻子的兄弟為內(nèi)兄內(nèi)弟,稱妻子兄弟的兒子為內(nèi)侄,稱父親的姐妹為姑母。

        喪葬

        第一節(jié) 停喪尋地

        民國時的喪葬,跟前清一樣,人死入殮,停放堂中,其安葬過程是:人死快要壽終落氣時,將死者背入堂中坐在椅上,燃香燭,鳴邊炮,燒落氣錢三斤六兩,這叫樽終,經(jīng)過沐浴修容(男性)、梳妝(女性)用絲棉全身裹好(富有之家)穿上壽衣服裝,蓋上百壽圖被,面部用紅綢一方遮蓋,停放停床,經(jīng)裝殮工人,把松香熔化盛入棺木內(nèi)敷設陋洞,將白紙草紙墊上后,把死者放入棺木,死者口內(nèi)放入玉裝口盒一個,內(nèi)盛金、銀、鹽、茶、米、豆、府香、玉手圈、玉豆心牌、玉簪、玉戒指等入棺殉葬,將棺密封停于堂中,在靈柩下點過橋燈,棺木前面掛上竹廉,貼上(正寢男)(內(nèi)寢女)掛上死者遺像,設靈牌,然香燭,供倒頭飯,用白紙將祖宗牌住及大門上蒙蓋,門額上貼上“當大事”三字,男女孝子尊禮成服,披麻戴孝,男的還要穿草鞋,守在靈側(cè),席地坐臥,不能高坐高臥,叫做守靈。男孝子要束發(fā)百天,不理發(fā)修容,女孝子不能擦脂抹粉,穿紅戴綠和金銀手飾。說話時不能落白,(即是不能露出牙齒)見人要叩首禮節(jié)。

        第二節(jié) 堪輿蹍地

        停靈堂中,早晚焚香供飯,俟勘輿(陰陽)尋好陰地(墳地)才能擇期舉行葬禮,因之,有的停放兩三月甚至半年或一年幾年不等,非尋一穴好地不可,勘地講究來龍去脈,因此,漫山遍野尋找墳地。這叫蹍地。若附近尋不著,就得蹍到十里幾十里以致很遠的地方去,要經(jīng)過長期的勘查尋找,要看什么向山靠山,左右兩側(cè)壞抱山形,前面案形,以及風水,有天然氣邪氣,是否傷害閣族人等,要子孫繁衍,升官發(fā)財,只要看什么方向利不利,山架空不空,若當年不利不空,得推到第二年去埋葬,封建迷信氣氛甚為濃厚,勘地工具,只僅羅盤一個(上有陰陽八封和指南針)用羅盤對照,及有上述情況,墳地算就勘定,再向地主買此墳地,勘輿即擇期埋葬,舉行葬禮。

        縣境內(nèi)一位豪商去世,他的兒子請勘輿尋找墳地,是非常認真,迷信極深,要尋找一穴真龍墳地,請的這位陰陽是一個冒充勘輿,其人善于迎合,能講會說。這人原來是個判長(大煙鬼)竟去官不做,在他家蹲上蹍地,玩弄花招,進行迷信惑欺騙手段,竟把他家兩個兒子迷著了,就蹲了幾年之久。兩個兒子因家財很大,在黔西南也算著屈一指的豪商之家,深恐陰陽作弄使法術傷害了自己,兄弟二人各懷鬼胎,私下對這位陰陽,奉之如神,除殷勤款待外,還給予重金的許愿,企圖自己不受傷害。因此,被這位去官不做的勘輿家騙得不少財物。結(jié)果,家破人亡,墳墓被掘了。

        第三節(jié) 擇期

        擇期是把死者生辰及死亡時辰,連同全家人口生辰。送請勘輿擇一大吉利時辰,舉行埋葬,主要以不傷害全家人口的原則,何時發(fā)引,何時出殯,何時破土,何時下墳,何時回秧(又叫煞、指死人是魂回來)等等,都得按照擇好時間去做(下成期單)這叫擇期。

        一、組織治喪

        葬期擇定后,喪家跟著叩請地方長老士紳親友前來籌組治喪一切事宜,專人負責,貼出執(zhí)事紅榜:請勘輿、大賓、禮生、司書、總管、管帳、管禮、採、保管、管廚、管煙茶、管酒、煮飯、擔水、勤雜等若干人。做到分工明確細微,照榜各執(zhí)其事。

        二、訃聞、訃告

        由司書房將喪家孝子,依秩排出姓名,擬出請貼及葬期(個別的還要敘述死者生平事跡)刻于木板印刷訃,通知埋葬日期,按來吊唁親友除發(fā)訃聞外還發(fā)孝衣孝帕,個別人家還要報普孝(見人給孝帕)同時還寫出訃告,張貼于大街小巷,以便親友前來奠祭。

        三、陳設靈堂

        在葬期前三天,由執(zhí)事人員陳設靈堂,扎松柏牌坊,搭敞棚,設餐廳,懸掛彩燈,靈前地面墊上松柏,門前懸白(用約二丈余長的白布)貼上對聯(lián)“哀哀我(父)(母),悠悠蒼天”橫額:“抱恨終天”,擺上紙人、紙馬、紙轎、龍傘、靈房、紙幡、花花旗、開路先鋒、(用于男性),大和尚(用于女性),靈堂兩側(cè),金童、玉女、金山、銀山、香煙繚繞,燈燭輝煌、日夜不斷,鳴搶、放炮、排場越大越光彩、越闊氣、來顯躍門庭。

        四、點主

        在葬期第一天舉行點主,就是把死者的神主靈牌,用衣針刺兒孫的中指血,來點在神主牌上,叫點主,那就得請一位地方賢達知名之士,曾任過文官職務的人來點主,這人叫大賓,一般來說都是貢爺之類的人。

        在靈堂前設一張紅案,墊上紅氈,于上置簽筒、筆架、 硃盒、墨硯、毛筆二支,焚香燭、正中置椅一把并墊上紅氈,先把神主書就,開始點主,其形式進程如下:

        在案兩側(cè),各站立著長袍馬褂、禮生若干人,以二人司儀,一唱一和,請大賓升座,大賓并著長袍馬褂就座,孝子出幃拜叩大賓三叩首,孝子捧主出幃,跪見大賓三叩首,執(zhí)事者迎主于案,傳大賓出櫝,請大賓排主,執(zhí)事者引針刺血請筆潤硃,請大賓秉筆先點隠中,穿神點主,次點題面提神點主,香天庭,天庭飽雨、香地角、地角方園,香左耳、左耳聰、香右耳、右耳咽、先前、裕后、等發(fā)后,請大賓入樓、請?zhí)熨e讚主,孝子捧主拜謝三叩首,請主升堂,孝子入幃,鳴炮,禮成。

        五、祭奠

        第二天是祭奠之期(叫堂祭)親友們用香燭炮、祭幛、花圈、供品、祭文等前來吊唸死者,女婿、及男家還要用豬、羊、靈房、紙人金山、銀山、棉香(紙被臥)祭席、祭碗、祭文、香燭炮等以及喇叭、鑼鼓、大號炮、舞獅、吹吹打打,洋炮,邊炮齊鳴,前來吊唁,未過門(未結(jié)婚)的女婿,兒媳還要披紅來祭,這叫堂祭,是喪葬中為死者舉行的最隆重的祭奠儀式,前來堂祭親友,男女孝子都要跪接。這一天是大擺酒席,財富之家,還要送給親友每人磁碗一個手帕一張,以作紀念。有的吃完飯后,還要把飯碗帶走,叫趕老人長壽(死者)的風俗。

        夜晚舉行家祭,在靈堂前,左右兩旁,搭起講經(jīng)和讀禮高臺各一座,放置講經(jīng),讀禮牌以及香爐,花并、供品、火燭等由禮生講解孝經(jīng),頌 讀禮記,禮生若干人,分站兩旁,孝男孝女跪拜靈前,供奉豬、羊、雞各一支,祭席一桌,靈堂對面置死者銘旗,茅沙。其家祭儀式過程是:

        司儀二人,一唱一和,開始,起鼓,奏樂,孝子出幃于神位前跪,行上香禮,叩首,行迎神禮,痙毛血,灼脂于火之戾酒于茅沙。歌唱迎神詩:痛維兒(父)(母),奄棄世塵……誦思親之目:思其苦處,思其所嗜……行禮獻禮,歌詩:蓼莪之章……

        行亞獻禮,歌詩:哀哀我(父)(母),撫我育我……

        誦經(jīng):摘孝經(jīng)一段來講

        讀禮:摘禮記中一段來朗讀

        誦經(jīng)、讀禮、為人子者對父母要孝敬,要反思的道理,起教育作用。

        讀祭文是將死者生平事跡,撰為祭文唱讀出來,這時孝子們嚎哭起來,氣氛凄涼,肅穆,讀畢。

        行終獻禮,歌詩,人生百歲兮,七十者稀……行送神禮,歌送講經(jīng),對靈泣奠兮,風慘雲(yún)愁……禮畢撤饌,孝子入幃,鳴炮,家祭結(jié)束。接著道士做隔夜(道場)唱唸經(jīng)典,直至凌晨由道士唸經(jīng),接擇期時辰把棺材遷出家門,搭倒頭碗,用磨裝在一斗糧食于堂中,插上寶劍,大喊大叫,將柩抬出停于戶外,放邊炮,這叫發(fā)引。

        六、出殯

        發(fā)引遷出靈柩,準備出殯,俟良辰吉時一到,按秩序出殯,靈柩上放上木柴二捆,公雞一支(叫占籠雞),罩上喪罩,放入黃煙籠罩,一人丟買路錢,用約四五丈長的白布兩段,把靈柩左右牽起來,手執(zhí)亞字牌在前拉頭的是女婿,順序拉著的都是穿孝衣的親友,孝子低頭彎腰執(zhí)杖,執(zhí)引魂幡,捧靈牌,捧遺像,居中,若是死者為女性,男人健在者,男人要杖齊眉棒送喪,送葬親友人各手執(zhí)小紙幡和料香。在靈柩兩側(cè)鳴洋炮,土炮,這叫護靈,出殯燃大炮在前,跟隨開路先鋒,紙馬,紙人、紙幡,紙轎、靈房、花圈、晚聯(lián)、祭幛、彩亭、舞獅、大號喇叭、鑼鼓道士、吹吹打打、鑼鼓喧天、燃放邊炮、洋炮、火炮齊鳴,當過橋時,孝子要跪下,設香案以供品奉祀,燃香燭焚紙錢,放邊炮,以示迎接之意,孝子則叩謝,這叫接靈,行至途中停下,由道士“打饒棺”親友止步,孝子叩謝,親友回家,孝子則直送達墳地。

        七、安葬

        按照勘輿勘定墳地,進行破土打井,勘輿用大米畫一八封,寫上“富貴雙全”四字,放上龍盤龍碗,海馬,石燕,糯米飯一小罐,將公雞放進墓穴啄米,啄到富貴二字為吉利,叫為跳井,將棺材入井叫下礦,再用羅盤拔正字向,散放雄黃,石灰,加上木炭,以作除蟲防潮之用,由孝子跪在棺上左右各挖兩鋤土入井,眾孝子輿土入井后,再由工人用土餅,石頭泥土壘丘為墳,個別人家,還用火磚,把棺材全部密封,這叫外廓,最后道士用供品酒肉,焚化紙錢,燃香燭,焚化引魂幡,靈房等先祭死者,結(jié)束埋葬,在三天內(nèi)要給死者送火,叫做送火種。

        八、謝大賓

        葬后第三天,還得要道士到墳上去設席供奉,為死者買地,這叫復三,在這天設有很好筵席待大賓,和各執(zhí)事人員,以示謝意,同時還要送大賓的禮物,這叫謝大賓,和謝幫。

        三年內(nèi)全家仍在孝中,還要守制三年,不穿紅戴綠,不能嫁娶,在家不能娛樂彈唱,逢年過節(jié),要貼素紙對聯(lián),其聯(lián):“親去是吾愛也,年來于我何哉。”橫額:“望雲(yún)思親”這是孝家守制三年的禮節(jié)。

        第四節(jié) 做齋

        埋葬后個別財富之家,要為死者做齋(又叫大道場)請道士在家里來念四十九天的經(jīng),又叫做七七四十九的道場,這樣來超度死者。

        在孝家設立誦經(jīng)堂,掛上神像,敬供品,焚香燭紙錢,日夜不斷,道士敲鑼打鼓,唱頌經(jīng)文,孝子沐浴齋戒,忌葷夫婦不能同宿,穿上孝衣,跟道士一起跪頌經(jīng)典,不能離開經(jīng)堂。

        大門上系上精致的紙坊,懸掛各種紙燈,花花紙旗,紙幡,插遍門前,還有紙人、紙馬、紙轎、紙傘、紙廂。房屋園圄,架立幡芉,懸吊紅、黃、黑布等布幡,其布約三丈余長,于空中飄蕩,這叫立幡,每天早晚,道士敲鑼打鼓,孝子捧著香盤去東,西龍井打水敬神,這叫請水,早晚還要到各幡面前敬神,叫朝幡。

        在露天廣場,用石灰畫一長方形,長約三丈余闊約二丈余,內(nèi)畫萬字綠紋,四周擺上荷燈若干盞,搭起高臺,焚香燃燭唱頌經(jīng)典,天空用鐵絲把臘燭成排列式的吊起來燃著,叫點天燈,道士領導孝子在這石灰綠紋上穿游,念經(jīng),是在夜晚舉行,上下燭光輝煌,十分有趣,這叫遊地廟,又在露天廣場,對面搭起高臺兩座,用四五丈長的白布,把兩臺連接起來,叫搭天橋,又叫放焰口,懸排天燈幾排,道士于高臺唱頌經(jīng)典,孝子在下跪拜,是超度死者上西天之說,此外還有“撈油鍋”、“買魚放生”“放河燈”“放煙火”“放孔明燈”等等活動。

        目地是為死者解脫罪過,早日脫離陰朝地府,以免受罪。使死者升入西天之說,是表示為人子思親的孝意,親友們并要前來恭賀送禮,結(jié)束之日,也要大擺筵席,看煙火,看孔明燈來助興結(jié)束,這大道場叫做齋。

        建國后,喪葬禮俗,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倡導移風易俗,破除迷信,因之,大大地簡單化了。人死入殮,設靈牌于堂中供奉,孝子僅頭纏白帕,在三天內(nèi)尋地安埋,請道士做一夜道場,打繞棺,因此,迷信色彩禮俗大為消減,親友吊念只僅一天時間,埋葬后招待親友幫忙人員一餐,一切從節(jié)約出發(fā),廢除了舊時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的喪葬禮俗,從而,不致有因喪葬而債臺高筑的現(xiàn)象。

        風尚習俗

        第一節(jié) 生活習俗

        一、飲食

        1、主食:安龍地產(chǎn)水稻,苞谷,以大米,苞谷為主食,其次是麥蕎等,以肉類,魚類,豆類,瓜類,蔬菜等為副食,大米來加工制作為粉、剪粉、涼粉、泡粑、甜糕等,糯米加工為糯米面,做湯元,粑粑,沙糕,糖果,又可釀酒,做為米花,做粽粑等副食品,苞谷除供食外,還可釀酒和飼養(yǎng)生豬,糯苞谷可制作粑粑和麻糖等,小麥加工成面粉,可制糖食點心,包子等副食品,蕎子可作蕎涼粉,蕎粑,蕎面條等副食品,自建國后,舊時田地冬閑,現(xiàn)在變成了冬忙,普遍種植小麥,產(chǎn)量大增,做饅頭,機器大量生產(chǎn)面條等小麥成為主食之一。

        2、菜肴:菜類種植有白菜,青菜、芹菜、蘿卜、蓮花菜、辣子、萵筍、萵苣菜、西紅柿、茄子、韭菜、茼蒿菜、菠菜、捧瓜、南瓜、東瓜、紅苕、洋芋、白山藥、黃豆、米豆、碗豆、蠶豆、四季豆、蔥、蒜、姜等。其中可以加工腌咸菜的,有酸辣子、鹽酸、大頭菜、蘿卜干、鹽菜、甜蔥頭、甜大蒜、干板菜、酸豇豆等,可以加工制成調(diào)味品的,有霉豆腐、豆鼓、豆醬、甜醬、醬油等,可供常年食用,肉類飼養(yǎng)有豬、羊、雞、鴨、鵝、魚等,可以加工制成臘肉、香腸、尿色肉、血豆腐、鹽豆腐、腌雞、腌鴨、腌魚、腌牛肉、鹽蛋、皮蛋等可供備存食用,其他蒸、炒、炸、煮、烤等的菜肴種類更為繁多,味道鮮美。

        3、點心:有火肘餅、洗沙餅,白糖餅,芝麻餅、雞蛋糕、金錢酥、胡桃酥、花生酥、白米糕、太司餅、鹽菜餅、酥餅、餅干、芙蓉糕、豆沙糕、軟糕、夾沙糕、白糖糕、湯元、粽粑、糯米粑、米團子、糯米飯、耳塊粑、油炸粑、豆沙粑、清明粑、麥粑、麥蕎粑、包子、包谷粑等。

        4、酒類:堆花燒酒(糯米酒)、苞谷酒,高梁酒、刺梨酒、拐棗酒、甜酒等。

        二、服飾

        安龍自民國以后,服飾都是沿習前清,而逐漸改變,男服長衫八團花級馬掛,民國十多年又盛行一時的團花緞西式背心,有暗色三個,廣莊對襟短衣,有明包三個,剪刀式大褲腳,光頭瓜皮小帽,或青布包帕,青布拌鞋,白布襪或赤腳草鞋,男學生三個包的灰,白布學生服或四個包的八八塊衣,大褲腳,留短發(fā)或平頭,戴學生帽,布襪布鞋,衣料多以興仁青藍布,灰布,漂白布為佳,逐漸改變外來機制斜文布,士林布,陰丹布,標布為衣料,漸有戴昵帽者,尚稱儉僕,婦女服飾變化較大,婦女著大襟大袖大鑲邊欄干短衣,青花級大襟背心、青裙、紅裙、纏足、布襪、繡花鞋、挽發(fā)成盤于腦后,插上銅,玉、金、銀、骨與簪子和團心花,戴勒子包青紗帕或青布帕,金、銀耳環(huán)、戒指、文明鏈、玉手圈、金銀手圈等。女學生梳長辮紥紅頭繩,著白布大襟短衣,青裙、布襪、布鞋、花鞋。到了民國十六年后,婦女服飾改變,大鑲邊欄干已改不鑲邊小袖的父母裝,放足不纏,民國二十幾年后,一般多著旗袍,衣料多有講究,昵絨,綢緞之類。辮子,發(fā)誓已剪為短發(fā),女學生著白色大襟喇叭口倒袖短裝、青短裙、長統(tǒng)綠襪、提籃式布鞋。男人服飾工作人員,全都改穿中山服裝,戴昵帽式工作帽,社會青年也跟穿上中山服飾,而一般中年人,仍著對襟短衣,老年人著長衫外,戴小帽,包青帕,穿布鞋,草鞋等。建國后,服飾大有改變,男子除少數(shù)老年人著長衫外,大都改穿對襟短衣,工作服,勞保服。解放后,男女都穿上解放鞋,球鞋、雨鞋,棉膠鞋、布膠鞋、赤腳鞋、元形絕跡,這是解放后共產(chǎn)黨給人民帶來的一大幸福,也不再受光著赤腳之苦了。女子著父母裝,工作服、勞保服、短發(fā)或辮子、雙辮子、戴帽、衣料多以卡機布,陰丹布、勞動布、綠昵等為佳,而儉僕。自八十年代以后,服裝演變更大,由于向外開放,西方傳入服飾,花色品種繁多,青少年多著西服、假客、牛崽衣褲、留長發(fā)八字胡、燙花、戴撮帽、高跟皮鞋,手表、項鏈、戒指。青年婦女服飾更為突出,名目繁多,奇形怪樣,式樣不下百種,頭型發(fā)式,變化多姿、畫眉、抹脂、口紅、染脂、耳環(huán)、項鏈、項珠、手表、手圈、戒指、高跟皮鞋。男女學生沒有一定制服,難于分辮識別,是否學生,特別是透明玻璃服裝,令人毛骨悚然,如此放任自流,追求時髦,追求西方,不免有矢民族特點和風格。

        三、家具

        安龍家具常用木材的選擇,以梓、杉、紅椿、泡桐,白楊等木材為主要材料,其他雜木次之,一般用的有方桌、圓桌、圓方桌,小八仙桌、書桌、長板凳、方凳、圓凳、椅子、躺椅、茶幾、書柜、衣柜、單人床、雙人架子床、坐柜、踏凳、洗臉架、衣架、小椅、小凳等均皆油漆光澤奪目。

        農(nóng)村家具較為減單粗糙,能經(jīng)久耐用,僅有方桌、條桌、板凳、書桌、柜子、床等。

        富裕人家床的造型是三道墻式的浮雕花板的架子床,精巧細致,椅子也是浮雕花板套上紅緞繡花套墊,堂中大桌掛上紅緞繡花桌圍,像腿腳浮雕花邊的書凳,客房陳設有琴桌,茶桌、太司椅、炕床、炕幾,餐桌墊白臺布,以及穿衣鏡等。個別人家還有廣東紫檀太司椅、貴妃床、大理石桌、椅、凳以及鋼絲銅床甚為豪華講究。

        建國后,家具逐漸改良,造型新穎,尤其是由外引進式樣精巧美觀,有方桌、兩用方桌、飯桌、活動餐桌、園方桌、小方桌、小園桌、衣柜、多用柜、食品柜、碗菜柜、電視機柜、電唱機柜、鞋柜、床頭柜、書柜、抽屜柜、高紙柜、角柜、寫字臺、梳妝寫安兩用臺、梳妝臺、木析椅、扶手椅、靠背椅、板椅、沙發(fā)椅、單人沙發(fā)、多人沙法、簡易組合沙法、多用沙法、茶幾、角幾、輪椅、方凳子、園凳子、小椅、小凳、高底床、單人床、鐵木床、雙人床、梳洗柜架、洗臉架、書架、報架、衣架、盆景架等其款式有組合式、鋼管式、一式多用等,造型美觀、適用、大方。具有藝術感受,舒適感覺。

        第二節(jié) 歲時習俗

        節(jié)日都是以(農(nóng)歷)計算。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中秋節(jié)、其中最大的節(jié)日要算春節(jié),是我國各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節(jié)日氣氛從初一起一直持續(xù)到十五的元宵節(jié)。

        春節(jié)

        春節(jié)是在一年中歲首的農(nóng)歷正月,初一,在節(jié)前(臘月)間人們都在忙著準備過節(jié)食品,其品種繁多,如煮甜酒,火酒,制糯米粉,做荷葉、米花、泡果、糖果、玉米豆糖、米花糕、糕點糖食、打耳塊粑、糍粑、包粽粑、黃粑、鹽蛋、皮蛋、豆豉、霉豆腐等,到了臘月中旬宰殺肥豬(過年豬)制臘肉、香腸、火肘、臘豬頭,臘金銀肝,血豆腐,鹽豆腐,干魚,干牛肉,干鴨,干雞以及三十夜的長萊,算是特殊味鮮的,平時是不會有的美味佳菜。臘月二十四日送灶神菩薩后搞清潔衛(wèi)生,大掃除運動,叫打楊塵。整理祖宗神牌,寫春聯(lián),在除夕前,門窗戶壁貼上春聯(lián),門神,貼錢,吉利貼等,張燈結(jié)彩。除夕之夜(三十夜)堂中桌上供上各種糖食果品,個別人家,藏有古董玩具,名人字畫,金、銀,元寶,還要展示陳列。設筵席,燃通宵大臘燭,門前插上一兩丈長的通天大香,鳴放邊炮祭祖,全家老小都得向祖宗叩首,然后閣家人等連仆人(使女幫工)也在內(nèi),歡聚一堂吃年飯,郡人張蔚齋竹枝閣云:“除夕焚香祭祖先,妻兒翁媳聚莘筵,一家齊拜紅燈下,兒女爭穿押歲錢。”飯后,沐浴更上新衣,互相喊拜年,家長發(fā)押歲錢,入夜以賭作樂,不分長次,全家參加,毫不拘束,擲骨子,搶紅,擲狀元紅,擲六棵,三棵,打麻將,打字牌,呼喊亂叫,其樂無窮,助興守歲,借此防火防盜,午夜迎接灶神菩薩,供粑粑,焚香燭紙錢,放邊炮,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關門閉戶,仍在家賭博,忌諱很多,不準開門不準灑掃,不準出門,不準煮生食,不準挑水,早晚祭祖。至半夜,殺公雞祭供財神菩薩,叫打押忌,(特別是商人)點通宵大臘燭,焚香紙錢,大放邊炮,叫起押。送銀水、送柴火、送元寶、送財神、送春貼(日歷)你來我去,川流不息,一進門便開口:“恭喜發(fā)財,事事如意?!钡乃难园司涞囊恍┘Z,一直鬧到黎明初二,每來一個必須打發(fā)紅包一個(包的錢)吃押忌公雞,通要看什么雞卦,本年財運是否亨通,還要把雞腳留下,叫抓錢爪,用紅絲線紥好,置于家神上,這支財神雞只限于男的享受,初二開始拜年,互相間送遞名片或賀年卡拜年,老年長袍馬掛,互相登門恭賀新喜,晚輩到長輩家,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郡人張蔚齋竹枝詞云:“衣裳楚楚拜年忙,佳客相逢楫畫堂,大抵入門呼叩喜,主人笑說請檳榔”。這一天,街頭巷尾,花燈鑼鼓,打財神,耍西洋鏡,賣玩具,放氣球,轉(zhuǎn)糖,轉(zhuǎn)糕,抽面人人,打秋千,拍皮球,放花炮,放火箭,放黃煙,放地古牛。開放賭博三天,設攤賭寶,四門攤,賭單雙,擲紅蛋等真是熱鬧極了。夜晚開展,打燈迷活動,花燈換戶恭賀新年,索取紅包。

        龍燈會

        組織龍燈會,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在初九日龍燈拜八大廟后,從十一日起由東保開始挨戶恭賀,十二日南保,十三日西保,十四日北保止,每戶都給予紅包,十五日恭賀各機關社團結(jié)束,玩舞拐拐魚和彩龍亦然,玩龍燈要算最熱鬧,彩燈,排燈,臺燈繁多,鑼鼓喧天,花光火炬閃爍,邊炮音響,天號笛聲,助威舞龍,鄉(xiāng)村農(nóng)民,城郊群眾,大都趕來觀看龍燈會,人山人海,特別是斗紙花炮,炭花龍,拐拐魚等熖火禮花互相輝映,別有性趣。

        元宵節(jié)(過了年)

        元宵是正月十五的夜晚,當時把這天定為“上元節(jié)”。相傳元宵張燈,成為一種習俗。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到祖先墳墓。以香燭火炮,燈籠去祭祀,這叫亮燈。設酒席祭祀祖宗,舉行送祖,這叫過了年。夜晚房屋前后周圍,都要張燈敬神,諺語:“三十夜的火,正月十五的燈?!毙『兺娓鞣N燈彩,吃元宵(湯圓)叫元宵節(jié),又叫燈節(jié)。

        請春酒

        從正月初二起直到了年。開始請春客,親友互相請客吃酒,辦起很好筵席,讓大家在一年辛勞之余,在此春光明媚閑月之際,借此歡聚,以示太平盛世,人民之樂也,這叫請春酒。

        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是民族掃墓節(jié)日,相傳在清明前后兩三天內(nèi),勿忌諱,可以整修墳墓的習俗。因此,在這幾天內(nèi),立牌,壘墳,除草的人家很多,在墓上插上墳飄,以香燭紙錢,來祭祀,這叫清明掃墓節(jié),還採野菜名清明菜的來和糯米打粑粑過節(jié),食品叫吃清明粑。

        端午節(jié)

        五月初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重五節(jié),端陽節(jié)家家戶戶,包三角粽,黃粑,做面條,包餃子,做包子,餃皮,鏝頭等食品,這天主要是祭奠屈原,可是民間于門上懸掛艾葉蒼蒲,以示除蟲之意,還用紅紙寫道:“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手執(zhí)蒼蒲劍,蛇蟲入地府”。這樣的詩句,貼于堂中,據(jù)說這一天百草都可以作藥用。因之,農(nóng)民入市賣草藥者甚多。室內(nèi)外用雄黃水灑,以防蟲蛇,吃雄黃酒,掛香包,到東龍井(珠泉井)洗眼睛,煮草藥水沐浴等習俗。

        中元節(jié)(七月半)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叫鬼節(jié))相傳在七月間老祖宗要回家,民間在七月十一日起,堂中一旁另設桌一張,掛上老祖宗牌,置香燭奉供品,燃香燭化紙錢,迎接老祖宗回家,早晚設酒席祭奠,不能放邊炮,直到十三十四送老祖宗,要焚燒金銀錁錠紙錢、紙人、紙馬、紙轎、紙衣、紙箱等。新故亡人,還要從七月初一日起迎接來家供祀。

        中秋節(jié)

        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各家商鋪,張燈結(jié)彩,懸掛走馬燈籠,鋪臺上陳列各式糕點月餅糖食,招攬顧客。

        中秋節(jié)是在夜晚舉行,于露天設桌子,擺上各式月餅,糖食,水果,燃香燭化紙錢,供祀月亮菩薩,閣家老小歡聚一堂,圍桌吃餅賞月,在月老下安置鐵鍋,煮稀飯吃,叫做月亮稀飯,還要放河燈類活動。

        第三節(jié) 禮儀習俗

        一、壽慶

        老人在耳順之年,有了三代或四代同堂,子孫滿堂,要做六十壽慶的生日,風俗人家,在生日來臨之際,家里熱火朝天,布置春堂,張燈結(jié)彩,貼紅對聯(lián),壽堂內(nèi)墊上松柏,掛上壽星圖像(男的生日)或麻姑圖像(女的生日)桌署花并插滿鮮花,焚香爐,祀供品,置椅一把墊上紅緞子椅墊,神龕上香通宵龍燭二對至四對,在生日的前夕夜晚,親友們要來慶賀祝壽,叫上壽,其儀式:壽星(做生的人)衣穿長衫馬掛戴紅頂小帽,穿雲(yún)頭鞋,坐于椅上,由司儀人高呼慶祝xx祖爺六十大壽典禮開始,燃香燭,鳴炮,奏樂,拜壽人員就位,向壽星祝壽,依秩先由大兒子拜跪,輪流下去至親友晚輩,拜跪完畢,禮成,開宴,吃長壽面。第二天是誕生日子,親友紛紛前來祝壽送禮,大擺席延,早面午席,中午開點心,并贈送親友每人一個壽碗作為紀念,中午迎送壽匾,其題詞如:“五代同堂”“竹苞松荗”之類,都是女婿家和親友送的,還有壽衣,壽帽,壽靴,磁器三星,壽彩,壽屏,壽聯(lián),壽星,麻姑等,龍燭若干對,喇叭鑼鼓吹打,放邊炮,迎送到壽星家,迎匾是慶壽中最熱鬧的一天,還搭高臺唱川戰(zhàn),打洋琴唱歌等來助興,一般壽慶,只僅幾桌親友,也不鋪張浪費,有的到了生日,請道士打一個“誕生保福”念誦經(jīng)典,設宴也不過幾桌。這種形式農(nóng)村中最為普遍。

        二、建房

        建造房屋,迷信很深,忌諱很大,也要請堪輿看字向及擇期,講究方向,要避免煞氣,一些人家門額上掛上雕象,或一面鏡子,就是避煞氣的意思。

        在建立時,石木工人還要燃香燭敬神,先由石工把地基腳砌好,木工才排扇建立,木樁上貼著姜太公在此,諸邪回避,以及百無禁忌,大吉大利等的四言八句紅紙條,親友們送梁送挑梁粑,掛紅掛彩,在上梁時,石木二匠騎在梁上一方、一唱一合,四方八句,云(手扶銀梯搖一搖,問你云梯牢不牢,上了頭川上二川,主家兒子做高官,上到三川息過氣,主家兒子做皇帝,拋梁粑一對,主家富貴,拋梁粑一雙金銀滿倉等),說接粑粑,群眾也早跟著搶粑粑,非常有趣,敲鑼擊鼓,吹奏喇叭,放邊炮,洋炮,喜氣洋洋,熱鬧極了,大擺酒席。

        房屋建好后,大門是封閉不開,還要擇日請道士念經(jīng)典開財門,還要請地方長者老人來踩過,這叫踩財門。

        城鎮(zhèn)住房建筑,多是磗,石木結(jié)構的中式瓦房,大都一棟三間,高于二丈,亦有樓房高不過三丈,堂中設神龕,為供奉祖宗神位所在,其余房間分別作臥室,客房、書房、廚房、儲藏室等,堂屋間一般都移過三四尺,為院窩,此外還有一棟五間的,有一正左右有廂房的,有對廳式的,有四合院式的,有三重堂式的,及重堂式的不等,臨街均為鋪房,大街小巷都是石街路面,富裕人家的住宅,有石砌圍墻和避火的封間磗石墻壁,門窗是精致浮雕萬字花文,房屋都漆上油漆,有花臺,花園設備,房屋內(nèi)外,布置大方舒適。

        農(nóng)村建房,就在取材,以木、竹、草土墻結(jié)構的草房一棟三間或五間,牛棚,豬圈,堂中一間設神龕,火坑,富者住宅是樓房瓦屋,有廂,牛棚,豬圈,客房等有圍墻,筑有碉樓,布衣族多為吊腳樓。

        第四節(jié) 廟會

        安龍的迎神廟會,有三月的東嶽會,五月間的城隍會,玉皇會,觀音會,佛生辰,關帝會,張爺會,老君會,魯班會,梅苔會,以及土地會等,其中要以東嶽會為最。

        一、迎神廟會

        暮春三月十一至十五日五天是東嶽廟會會期。會首是地方一些長老,執(zhí)事人員約在百人以上,均要齋戒沐浴,每天早晚開齋飯幾十桌,由廟產(chǎn)租谷開支,在這五天之內(nèi),城鄉(xiāng)人民紛紛前來還愿者,絡繹不絕,有還叫化愿者,還香愿者,還燈油愿者,還龍袍愿者,還枷鎖愿者,還牛、馬、豬、羊畜牲愿者,還愿者,有殺豬還愿敬神者,尤其殺雞還愿敬神者,不知凡幾,雞血淹滿了化紙錢坑,則可想而知了,日夜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鐘聲鼓聲,鳴過不休,還愿中要算“案愿”耗費最大,還愿的人要在會期前一月和法師在廟住宿誦經(jīng),請馬腳(抬案的人叫馬腳)二十多人,也一同齋戒沐浴食宿廟中,還愿者要新制青布對襟衣衫背面開叉及汗衣褲,青布包頭,紅腰帶、襪,鞋等一套特制服裝,馬腳并要新制時白布短衣褲,襪單鞋,紅綠絲綢褲帶,青布包頭,每天早中晚,夜四餐的招待:“案”是木村制造的一座亭子,(面積如小八仙桌)前腳短,后腳長,亭內(nèi)供奉東嶽菩薩神位,在會期中,每天先在菩薩前出發(fā),(中午十二時后),馬腳四人將“案”抬著,法師把還愿人“上了轉(zhuǎn)”(在脊骨部位插上銀針叫上轉(zhuǎn))還“案”者立即昏迷,進入案中,由馬腳抬走出廟,到處亂跑亂竄,在案的前前后后馬腳若干人手執(zhí)荷麻草維護,不讓人接近,一路上的馬料打在桌上,叫做馬料(豆類稻草等)越撒得多,越跪得塊,殺氣騰騰,威風凜凜,其勢兇兇,人聲鼎沸,一時涌上一時涌下,亂奔亂跑,如臨大敵,若停留在誰家門前,東轉(zhuǎn)西繞,旋轉(zhuǎn)不止,就有大禍臨門之勢,弄得人心惶恐不安。若被案打的人家,立即焚香化紙叩首請罪,祈求大神息怒,大神大發(fā)雷霆罵道:(即是還愿者)許愿不還,吾神要你的狗命,認罪還愿后,案即掉頭他去。固之,該戶遭受此無理冤屈,還被無知之徒,宣揚遣責,作為話炳,償還這種案愿的人家耗費在數(shù)百銀元以上至千元者,縣城內(nèi)有個別之家,父子連續(xù)還案愿,因此,貧 窮下來。從而給人們帶來無形災難。

        案回廟后,三炮一響,東嶽菩薩出迎,依秩列隊長達里許,排場十分龐大,鳴鑼開道,大號、喇叭、鑼鼓、全堂執(zhí)事,即肅靜,回避、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高腳牌,金瓜、月斧、關刀、長矛、神叉、神手、龍鳳旌旗,民傘,巴蕉扇等,還有大型紙紥,青獅,白象,神牛,神馬,騎擺馬還原者,舞獅子,耍彩龍,踩高蹺,抬春,香亭,最后是十六抬涼轎上坐著身穿龍袍全冠的東嶽菩薩隅像。青壯少年爭抬菩薩為榮。一路上家家戶戶,焚香燃燭放邊炮還神,直至深夜才能回廟.

        玩耍中要以“春”最為講究,是以窮家小孩來扮,用鐵柱約二丈余長,把小孩捆綁在鐵柱,穿上古裝衣服,如扮演是呂布戲嬋,四龍搶傘,空城計之類,用八人抬著,有時四面用叉叉著小孩,高處有險,以防萬一,這樣的“春”仍有六抬至十抬之多,停下來要拉長一條大街,這時進行“春”活動,好的人們給予掛紅賞錢,放邊炮來獎勵,話說:“好男不裝春,婦女不看燈,”裝春的小孩是婢賤的。

        還神出會期中,時值鴉片新漿登場,各路客商雲(yún)集,四鄉(xiāng)農(nóng)民入市賞鴉片,又叫“煙會”。因之,旅店馬店有人滿之患,交易頻繁,一片繁榮氣象,真是十分熱鬧,人山人??磿觯迡D愚夫,供手拜神,許愿祈求,望神保佑,郡人張蔚齋竹枝詞云:“三月春??磿觯裢|嶽竟拈香,紙拁木案紛償愿,愚婦愚夫勢若狂”。可想見當時,迎神的勝況。待至民國三十一年九月一日安龍破除迷信運動中,已將東嶽,城隍,土地等偶像倒毀,自此民智漸開,逐漸失去信仰,廢除了迎神運動。

        二、香會

        園通寺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三個觀音會算是隆重熱鬧。男女信徒都來期山拜佛,開飯達七八十桌之多,除上香上油掛紅上帳縵樂捐功德。(即是開飯錢)建國后,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貫徹執(zhí)行后,經(jīng)縣委縣人民政府批準,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了縣佛教協(xié)會,恢復了佛教活動。

        四月八日佛生辰,大佛寺內(nèi)香煙裊裊,燭光閃閃,和尚把如來偶像置于盆內(nèi),婦女們紛來求子敬神,將錢擲入盆中,絡繹不絕,爭先恐后,熱鬧極了。

        (2012年于安龍)

        日本免费一区精品推荐| 老师翘臀高潮流白浆|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产精品无码久久_亚洲国产精| 国产精品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男生射精高潮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一级片麻豆|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制服有码|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免费在线视频亚洲视频|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日韩无码无播放器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自拍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999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网站首页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一区| 日本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毛片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日本a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区在线观看| 中国老熟女露脸老女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亚洲av美女在线播放啊|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男人的天堂av一二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