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
一、問題本位學習的內涵
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有助于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問題本位學習,從廣義上講,應屬于探究本位學習(Enquiry—based learning),即指一切受探究過程驅動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自主確定學習需求,自行設計探究的路徑與方法,以團隊的形式主動投入到到達目標的過程中,再對達成目標進行必要分析,并以適當的方式展現自己的探究成果。
問題是首先的、最先給出的,問題的本身決定了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課堂中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問題。同時問題本位學習中的問題也不受學科邊際的限制常常會涉及跨學科的探究。
問題本位學習有以下四個基本特點:一是問題先于課堂教學呈現給學生,并且是后續(xù)學習的基礎和啟動者;二是問題本身是非結構化的復雜體,隨情境而有變化,需要學生通過深度探究、反思,理清相關線索,尋找各種可能解決的方案;三是整個探究過程是在教師的鷹架支持之下進行的,但學生仍然占主導地位,除了少數課堂教學之外,自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四是學生需要調動及收集各種有關資料,經過一系列的探究過程,最后以一定的方式呈現探究成果。
要求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從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知識吸收到主動建構、綜合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雙從發(fā)展。教師要從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角度出發(fā),減弱自己的權威身份。教師是小組探究的促進者或指導者。
二、小學美術課堂中問題本位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建立對問題本位學習的深度認識
讓學生對問題本位學習有深刻的認識。清晰完整的認識。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內在動力。
在問題本位學習中,學生賦予了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但教師適宜的鷹架支持仍然是不可少的,它能保證問題本位學習對學生發(fā)展的潛力得到完整的釋放,學生得到教師的有效支持和指導。
(二)提供合理的鷹架支持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發(fā)學生參與動機,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
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使他們一開始就明確探究的任務。
2.鼓勵嘗試,激發(fā)學生探究意原。
3.善用同儕合作及團隊討論協(xié)助學生構建與理解概念。
4.講解與示范,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方法、概念。
5.提示或暗喻擴展學生思維。
6.幫助學生實現概念的連接與整合。
教師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增強概念的連接與整合。也就是以系統(tǒng)的方式將學生的探究活動與學科知識、學習目標連接起來。教師可鼓勵學生貼紙記錄等文字記錄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思維歷程幫助他們進行必要的知識連接。
7.提問引導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
8.運用學習資源輔助學生科學探究。
9.采用互動回饋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10.促進學生進行反省。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將討論結果進行記錄。邀請學生寫學習心得記錄。讓成功完成任務組與任務失敗組的學生將自己的思維歷程、行為與情境做記錄。仿效那些成功的策略,牢記失敗的教訓,從而實現能力的遷移與提升。
鷹架支持對學生探索的影響包括以下幾點。
1.增強學生探究的意識與動力。
2.澄清已有的迷思概念。
3.使用多元策略進行探究。
4.增廣思考問題的面向與層次。
5.增加師生與同儕的互動頻率。
6.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教師建立與教學相對應的評價體系,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參與度;這種評價體系更加強調探究的過程體驗及表現;突出以問題解決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發(fā)展,注重跨學科的整體學習方式,重視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的原則。評價內容多元化。重視形成性評價及學生自己的評價。評價方式有以下幾點。
1.檔案袋評價。
探究小組及學生個體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反思性文本、學習成品、研究報告、錄音錄像等。
2.學生自評。
3.同學互評。
4.家長評價。
課堂上的匯報形式有以下幾點。
1.個別匯報。
2.小組匯報。
3.案列研究報告。
4.學習反思。
5.學習成品。
SBT(基于模擬的培訓)教學理念
SBT(Simulatian— based training)教學模式,即基于模擬的培訓,是2009年由Eduardo Salas提出的?!八哺谇榫硨W習理論,其主旨是創(chuàng)立一種人為的環(huán)境來傳授能力和技巧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特別專注與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和實踐所需能力并獲得實時反饋的機會?!?/p>
“這是一種更為系統(tǒng)和全面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不但注重在情景模擬中展開學習,而且更加注重在特定情景中的學習成果評價,并且將評價作為教學中比重較大的部分.”
其中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學習成果測評,
2.學習效果診斷,
3.發(fā)展性反饋。
這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從不同的側面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評價的特點如下。
第一,將評價視為學習的過程。
將評價視為學習的一個部分或者知識傳遞的一個途徑。學生是評價的主角。,他們除了用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缺點,更要提出幫助他人提升表現的建議,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個人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第二,評價的情境化。
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評價環(huán)境,保證有一定的趣味性、靈活性和拓展性,既能促進學生獲取知識,又能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情商。教師應注重設計生動的評價情境。
第三,評價的多元化。
評價多元化包括三個方面,即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限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包括知識、技巧和情感等多方面。評價主體多元是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積極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