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剛畢業(yè)的那段時間,每到下雨天的下午,先生都會去附近的菜市場買蝦,因為會比平時便宜。雨天道路泥濘,愿意出門的人較少,更不會有閑情逸致去菜市場閑逛。陰雨天氣壓低,養(yǎng)在玻璃水箱里的蝦容易缺氧,商販擔(dān)心當(dāng)天若不能及時賣掉會賠錢——活蝦與死蝦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張嘉佳寫美食時有一個比喻,愛情的好與壞就像蝦一樣,能看出來。活著的蝦子被扔進(jìn)油鍋里,它痛啊,然后抱成一團,肉質(zhì)緊致,QQ彈彈。而死的蝦子在鍋里四仰八叉地一躺,肉越燒越松散。“痛出來的鮮美,才足夠顛倒眾生?!睕]有一起經(jīng)歷風(fēng)雨的愛情,就如同死蝦一樣,無滋無味,經(jīng)不起生活的考驗。
蝦還略好一些,不夠鮮活也能吃。其他海鮮比如皮皮蝦和螃蟹,生與死的味道區(qū)別更大,實力證明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記得單位有位阿姨說閨女愛吃皮皮蝦,活蹦亂跳的太貴,沒舍得買,就退而求其次,買了剛死的,結(jié)果回家閨女一吃就吃出來了:咋是死的?她舌頭咋這么神吶。我說,這有啥吃不出來的?死皮皮蝦肉軟塌塌的,殼子都是空的,帶著一股腥氣。活皮皮蝦的肉是飽滿緊實的,最好吃的方式就是最簡單的——上鍋隔水輕輕一蒸,略撒上些鹽,別的什么都不必放,否則會奪了食材本身的鮮美氣息。
蝦的做法就豐富多了。鮮蝦鹽水輕煮,口感是鮮甜的。小時候我媽剛從市場上漁民手里買回來的最新鮮的蝦,就只是用水煮,我一個人坐在小板凳上慢慢剝殼,能吃上一斤。在烤箱里烤熟,則有一種焦香,類似燒螞蚱的味道。蝦是最容易做的海鮮,廚藝菜鳥可以大膽嘗試,工具多種多樣——微波爐、電飯鍋、蒸鍋、炒鍋、烤箱,怎么做都不會難吃。
小龍蝦是近幾年國人的新寵,可惜處理起來很麻煩,要拿牙刷一只一只刷腳,只有尾部的一點肉,吃完桌上留下一堆殼子,嘗的主要是各種調(diào)料的味道。不明白它為何這樣風(fēng)靡,或許吃小龍蝦和嗑瓜子一樣,制作過程的難度,增加了食物的誘惑力。而吃時沾了滿手的油,也避免了有人邊吃邊拿起手機劃拉的心不在焉。
曾有姑娘在微博上抱怨,辛苦兩個多小時做的小龍蝦,老公和朋友們居然全都吃掉了,一只沒給她留??礋狒[不嫌事兒大的網(wǎng)友們的一致意見是:離婚吧。如果吃美味食物不想著你,就是不夠愛——這是很多人認(rèn)可的邏輯。好在人家老公趕緊請了老婆一頓小龍蝦,了結(jié)此事,夫妻重歸和睦。吃的賬,還得拿吃的還。一頓不能解決的事情,那就兩頓。
《儒林外史》里有一段關(guān)于蝦的故事,中舉后的范進(jìn)到湯知縣家吃飯,架子很大。因為母親去世要遵制丁憂,銀鑲杯箸范進(jìn)是不用的,換過一雙象牙箸也不行,直到換了一雙白顏色的竹筷才作罷,開始動筷子吃飯。對筷子尚如此挑剔,換過好幾雙才滿意,請客的湯知縣很忐忑,怕他不肯用酒肉,沒準(zhǔn)備素齋——這可如何是好?直到見范進(jìn)在燕窩碗里夾了一個大蝦圓子送進(jìn)嘴里,才放了心。
范進(jìn)這一番行為可謂“左右互搏”,讀來妙趣橫生。湯知縣如果活在當(dāng)代,一定可以上知乎回答“你見過最虛偽的人是怎樣的”了。作為一個吃貨,后來我又不自覺地想到:燕窩碗里的蝦圓子必定很好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