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代武打巨星的共同家國情懷
自李小龍開始,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稱霸影壇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終于輪到吳京。吳京要超越這些前輩恐怕還任重道遠(yuǎn),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不僅個個身手不凡,而且都心懷祖國,深明大義,在電影中努力表現(xiàn)中國人的民族氣節(jié)。
李小龍的武功,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才能做得到。他可以不用電腦特效也能做出難以想象的動作。巴西柔術(shù)之神里克森·格雷西認(rèn)為李小龍、阿里和泰森是三位搏擊史上最偉大的格斗家。
不過,李小龍的拳腳只是其作品的皮毛表象,李小龍電影的核心是他將電影變成宣揚中國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他的《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精武門》莫不如此。
從第一部功夫巨制《唐山大兄》起,李小龍的港產(chǎn)動作片中就洋溢著高昂的民族精神,這一點在《精武門》中更是一覽無遺,陳真飛腳踢碎租界公園大門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的木牌,將“東亞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著名情節(jié)都讓觀者血脈僨張,振奮的是一個民族的斗志!李小龍超越時代的意義也就在于此,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者,愿意傾盡自己的全力,在銀幕上書寫中華奮強的篇章。
“東亞病夫”這個名字被當(dāng)作西方列強侮辱中國人的稱呼反復(fù)提起,其實最早稱中國人為病夫的是中國人自己,甚至是李小龍的老鄉(xiāng)、思想家梁啟超。梁啟超在《新大陸游記》中就作如是說:“而稱病態(tài)畢露之國民為東亞病夫,實在也不算誣蔑。”魯迅、陳獨秀等思想家也多次稱中國為“病國”“病夫”。這種定位反映了當(dāng)時中國的窘境,意在鞭策民族自立、自強。
李小龍抓住這種心理,將功夫運用到電影中,同時巧妙地訴諸民族沖突,用他的功夫大聲喊出了中國人的心聲: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從而達(dá)到讓人群情激昂的觀影效果。在這方面,他是一位先驅(qū),也是一位讓后人垂范的大師。
美國人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圣者”。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
李小龍的拳腳只是其作品的皮毛表象,李小龍電影的核心是他將電影變成宣揚中國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
李小龍之后最重要的功夫巨星非成龍莫屬。在鳥山明《七龍珠》中天下第一武道會上,龜仙人老爺爺裝扮的選手,名字就叫“成龍”。后來鳥山明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是因為喜愛成龍的電影,才畫的《七龍珠》,這樣說的話,成龍才是《七龍珠》之父呢。
成龍在七小福時期的藝名是元樓,在《精武門》片中成龍、元彪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龍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龍還做了片末被陳真一腳踢飛撞在墻上的鈴木的替身。當(dāng)時拍攝的是李小龍飛腳踢人的場景,但被踢的演員受不了李小龍的腳力。身強力壯的成龍主動要求為這位演員當(dāng)替身,挨了李小龍這一腳。沒想到后來他會成為李小龍的接班人。
2012年,外媒評史上最偉大的20位動作巨星,成龍居首,Jacky Chan在美國家喻戶曉。2016年,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
他是最敬業(yè)的演員,從來不用替身,甚至成為因影片受傷最多的演員;他是慈善家,在華人藝人中最早設(shè)立慈善基金,由此帶動諸多同行投身善行;他被稱做“中國的名片”,出演的功夫片影響超出了地理界線,在華語區(qū)之外表達(dá)著中華民族奮發(fā)上進(jìn)的精神,也傳遞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含義。
近年來的成龍?zhí)貏e注意他的電影的價值觀和取向,他希望能影響更多的青年人能發(fā)揮正能量,報效國家。
2004年2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屆“2003年感動中國十大新聞人物”的評選中,成龍因熱心參與公益事業(yè),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的稱號。推薦委員們對成龍的評價是:成龍在好萊塢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英雄的概念,然而最打動人心的是成龍的公益心;成龍在國際演藝界為中國爭了光,他熱心公益,不忘回饋社會,這是難能可貴的。近年來,成龍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放在內(nèi)地的慈善和公益事業(yè),汶川大地震后,他帶頭捐款,積極參與公益歌曲錄制和公益晚會演出,一首《生死不離》成為2008年傳唱度高的公益歌曲;奧運會期間,成龍是唯一由奧組委官方推出個人奧運專輯的男歌手。他做的很多事情為中國人民起到了表率作用,就連著名學(xué)者、書法家歐陽中石也非常認(rèn)可成龍在世界上為中國贏得的好形象,對他策劃組織創(chuàng)作歌曲《國家》,稱贊道:“成龍很了不起!”
在《黃飛鴻》中,李連杰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武打動作,瀟灑自然,充滿美感。其中,有許多動作都是他自己設(shè)計出來的,最為典型的就是亮相時雙手一攤的姿勢,成為后來無數(shù)影星競相模仿的虛步亮掌式。
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前后共有5部電影,為《黃飛鴻1:壯志凌云》《黃飛鴻2:男兒當(dāng)自強》《黃飛鴻3: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包S飛鴻”系列在香港、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臺灣等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憑著此片,李連杰成為香港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在李連杰心中,一直有一種愛國大武俠的情結(jié)。2006年,他籌備多年拍攝《霍元甲》,一償夙愿。武俠片不是只有逞勇斗狠,霍元甲和黃飛鴻一樣,信奉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人生信條,以武德服人,為民族大義,才與大力士決戰(zhàn),其目的,不是渲染暴力,而是以功夫換一個民族的尊嚴(yán)。還是那句老話:寧可無武,不可無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和徐克合作過的另一位武打巨星是甄子丹。
在《黃飛鴻2:男兒當(dāng)自強》中,甄子丹飾演的大反派納蘭元述與黃飛鴻的一場打斗也是登峰造極。這是甄子丹與李連杰兩大武術(shù)高手在銀幕上第一次交手。他們在斗室之中玩出花樣,打出天地,當(dāng)時李連杰,甄子丹恰風(fēng)華正茂,體力和技巧都正處巔峰,一個以無影腳威震天下,一個以布棍獨步武林,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至今還為影迷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除了徐克,另一位對甄子丹影響很大的導(dǎo)演則是葉偉信,2005年,他和葉偉信合作拍攝了《殺破狼》,凌厲的武打設(shè)計讓甄子丹的好身手完全得到發(fā)揮,在這部電影中,他和洪金寶已經(jīng)預(yù)演了《葉問2》中甄洪二人的強強對決。
洪金寶是成龍的師兄,作為世界上最能打的胖子獨步武林,甄子丹與洪金寶的交手,和甄子丹李連杰一決雌雄一樣,令影迷興奮不已。真功夫加上出色的武打設(shè)計,《葉問2》為觀眾奉獻(xiàn)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武打戲。
武打戲出彩是“葉問”系列票房大賣的一大保障,但如果僅此而已的話,《葉問》也沒什么特別。和“黃飛鴻”系列一樣,“葉問”系列能大放異彩,也和影片中濃重的家國情懷有關(guān)。片中關(guān)乎民族興亡的段落處理得十足張力,它并不刻意宣揚愛國主義,而其中的元素卻濃厚感人,既讓觀眾心潮澎湃,也讓觀眾有呼出心中惡氣的痛快。高潮部分,葉問在擂臺上痛打日本將軍三蒲,真是大長中國人的志氣,滅了敵人的威風(fēng)。這才是李小龍電影的精髓,葉問是李小龍的師父,到了電影中,也高舉起李小龍的民族大旗,因而收到奇效,成為當(dāng)年的票房黑馬,甄子丹演出了一個武功高強而又彬彬有禮的一代宗師形象,他不張揚、以退為進(jìn)、以弱勝強,表現(xiàn)出的,也正是中國武術(shù)的精髓所在。
(《新民周刊》201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