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摘要:赤壁,這樣一個驚濤駭浪的古戰(zhàn)場,孕育了豪氣磅礴的民俗文化,這種特色文化,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然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fā)展,建筑形態(tài) 千篇一律,缺少靈魂,失去了文化底蘊。本文通過對赤壁市古鎮(zhèn)建筑造型特點與材質,對天井式與天斗式住宅進行了功能分析,并對特色裝飾紋樣進行 提取研究。將赤壁特有的裝飾圖案與建筑元素融入到現(xiàn)代建筑中,以建筑為媒介發(fā)揚著傳統(tǒng)文化。并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探索赤壁市建筑風格,這是我 們應該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赤壁市;新農村;古鎮(zhèn)建筑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09-087-02
Abstract:RedCliff,suchastormyancientbattlefield,gavebirthtothemagnificentfolkculture,Thischaracteristiccultureisalsothecoreofthecity'scompeti- tivenes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are stereotyped, the soul is lacking,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is lost.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materials of the ancient town in Chibi C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function of patios and dwelling dwellings are analyzed, andthedecorativepatternsarealsoextracted.Chibiuniquedecorativepatternsandarchitecturalelementsintothemodernarchitecture,thebuildingasamedium tocarryforwardCarryforwardthetraditionalculture.Andcontinuetointroducenew,continuousexplorationofthenewarchitecturalstyleofChibiCity,we should explore and solvethe problem.
Keyworld:ChibiCity;newrural;townbuilding
我們了解民俗文化,吸收中華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精髓的基礎上打造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新時代感的個性新農村住宅。它是農民勤勞、質樸的象征,是農民精神的歸宿,對于審美的追求。民族特色乃民族建筑之精髓,傳遞中國建筑之神韻。地區(qū)特色和農民藝術的審美內涵的結合,才能使得新農村建筑既有歷史感又不失時代感。從而又以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展現(xiàn)新農村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民族活躍的血脈,一個民族得得以存在的支撐。唯有傳承民族文化,才能與眾不同獨領風騷,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對于赤壁建筑的研究分析并提取元素運用在新農村建筑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羊樓洞古鎮(zhèn)傳統(tǒng)建筑環(huán)境案例分析
1.1 氣候地域環(huán)境。赤壁市的羊樓洞古鎮(zhèn),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春短夏長。羊樓洞古鎮(zhèn)沿河背山而建,北山陽面較大,不僅保證了古鎮(zhèn)充足的陽光。并且為古鎮(zhèn)阻擋了冬季的寒風。羊樓洞古鎮(zhèn)旁三泉水量充沛,水質清澈,泉水趟過整條古鎮(zhèn),滿足了居民對水源的需要。古鎮(zhèn)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池塘,對蓄水, 調節(jié)河水具有重要作用。古鎮(zhèn)幾乎各家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小塊園地,可以耕作蔬菜自給自足,美化環(huán)境。
1.2 街巷空間布局。羊樓洞古鎮(zhèn)的形成自發(fā)展以來,它的空間走向便是沿河而建,整個羊樓洞古鎮(zhèn)為線形布局。主街約為 400 米的石板路,主要用作商業(yè)場所,貫穿整個鎮(zhèn)子。道路寬窄不一,道路兩側商鋪房舍依次排列,風格協(xié)調統(tǒng)一,主要保留著明清時期建筑風格。
1.3 人文社會環(huán)境。羊樓洞古鎮(zhèn)所處之處,土壤肥沃,有悠久的茶葉種 植歷史,與茶葉相關的商業(yè)繁榮起來,因此古鎮(zhèn)以茶鋪,茶館,客棧等商業(yè)建筑為主。羊樓洞街道交通較為不方便,交通流量小,人們的交通方式以步行為主,整個街道呈現(xiàn)一種安靜樣和的慢速度。羊樓洞古鎮(zhèn)街道是居民 日常生活的主線,石板街上住宅多為前店后宅式。從日常的起居勞作、娛樂休息到商業(yè)貿易,整個街道便包含了居民的所有生活,它們相互關聯(lián),共 同鑄造古鎮(zhèn)的建筑結構。
2 古鎮(zhèn)建筑造型分類
商業(yè)建筑為古鎮(zhèn)主要建筑類型。在這樣落后并且以農耕為重的地區(qū)學堂之類的教育型建筑幾乎未曾出現(xiàn)。古鎮(zhèn)現(xiàn)存建筑以住宅類為主。
據住宅的空間布局分類。古鎮(zhèn)的住宅建筑基本多為四合天井院為造型。在這一帶建筑中大量使用到天井、天斗和亮斗。
1)天井式住宅。天井式住宅常見于南方地區(qū)。它的特征主要是房屋相連圍合成小的院落。小院落的形狀如露在天底下的水井,故稱之為天井。 天井有著擴大采光、通風、遮蔭等重要作用。也是家庭聚集的地方。門廳房間接連天井,這樣就形成了室內室外結合的半開放式空間。
2)天斗式住宅。天斗式住宅是的特征也就是在天井式住宅的基礎上, 再附加天斗的一種類型。天斗高出屋面,是附屬于天井的一種構造形式, 同樣有著通風、采光的重要作用。
3 古鎮(zhèn)建筑裝飾元素
赤壁古建筑裝飾題材豐富,表現(xiàn)形式多樣,在長時間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裝飾效果。各種各樣的雕刻工藝、建筑裝飾構件、建筑色彩共同構成赤壁古建筑的裝飾元素,這些裝飾元素相互映襯,不可分割。
3.1 木雕。湖北省赤壁市為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由于受季風影響,年際降雨變率大,正是因為其充足的雨水,造就了赤壁生產松樹、柏樹、銀杏等細密堅硬的木材,巨大的樹木比比皆是。地理上優(yōu)勢為木雕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裝飾題材,使得其木雕技術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在傳統(tǒng)建筑裝飾方面,木雕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3.2 裝飾題材。羊樓洞古鎮(zhèn)徽派建筑的裝飾題材主要以自然題材為主,自然題材的范疇十分廣泛,包括植物、動物、山水風景等。在傳統(tǒng)民居的裝飾中,依據建筑的功能以及主人的愿景,不同的裝飾題材通常被賦予美好的含義。比如動物題材中,用的較多的有麒麟、龍、獅子等,比如麒麟, 是古人最企望出現(xiàn)的吉祥動物,麒麟的出現(xiàn)表示幸福的到來。在植物題材中,多用花來進行裝飾,比如荷花。
通過以上研究,可見傳統(tǒng)羊樓洞聚落空間與傳統(tǒng)文化裝飾等可以為
赤壁新農村建設提供許多借鑒并啟發(fā)靈感。除了研究如何保存,更應該發(fā) 掘其深層次的建筑文化內涵,以及這種質樸的環(huán)境觀念并予以延伸,結合各地歷史文化特征,才能真正發(fā)展出適合于自己的鄉(xiāng)土建筑
4 新農村建筑的發(fā)展歷程與趨勢
九十年代前,農村建筑幾乎是走廊式分布,筆直排列。生活以耕作為主,所以建筑都是沿自家田地而建。建筑形式單一沒有什么變化與特色, 更不談藝術性。但這對農民來說也是最經濟實用的形式。從結構上看,建筑結構簡陋,通風采光不合理。那樣的年代,農民對住宅的要求很低,僅僅擁有自己的住宅就已足夠。
而時代發(fā)展之后,人民生活條件好了,有更多的經濟能力了,開始追 求新的住宅形式。新建的住宅樣式多模仿歐式別墅套間式建筑。雖然這樣 在組合形式和藝術審美上大有提高。但是農村建筑開始存在盲目攀比的現(xiàn)象,一味的追求富貴,使得資源利用不當。并且大量的歐風別墅,逐漸脫 離當地文化背景與建筑特色,使住宅失去獨有的民族魅力。這都是農村住 宅設計上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的問題。
技術的發(fā)展,知識水平的提高,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農民對與住宅 審美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住宅作為農民的歸宿,一定要依托于當地 的人文歷史,風格特點,設計出最為經濟實用而具有魅力特色的新式建筑。建筑形式在更新,但老的情懷不宜變,民俗特色需要傳承。
除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在這個資源緊缺的時代,講求綠色節(jié)能也是新時 代新主題,也是新農村的發(fā)展趨勢。在設計中要將材料、照明、隔熱等方方面 面的問題納入到節(jié)能設計的范圍。結合農村生產活動,為保護耕地,建筑面 積緊張的局面下,住宅多建為二、三層;房前屋后鮮有大面積庭院,在天井中 常以盆摘、小型山水來寄托山水情懷,充分利用空間,節(jié)約有限的土地面積。
總之,新農村建筑融于鄉(xiāng)土傳遞文化,在建筑的更新?lián)Q代中,唯有這原始文化應該得到延續(xù)。只有特色文化與建筑的結合,才能讓民族文化在新農村建筑上得以體現(xiàn)代的健步發(fā)展,農村住宅建設要不斷更新思維、方法。 不僅要因地適宜,運用當地文化,從農民生活出發(fā),還要考慮到資源節(jié)約、材料節(jié)能等可持續(xù)因素。使整個村莊與當地歷史文脈與風格保持一致。一方面適應現(xiàn)代功能的需要一方面?zhèn)鞒袣v史風貌,這才是新農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志蓮.四川省東北地區(qū)新農村住宅建筑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 長安大學,2014.
[2]徐星.在新農村建設中推行建筑節(jié)能設計[J].價值工程,2014(2).
[3]陳德龍,汪龍,羅林等.新農村建筑綠色節(jié)能技術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8).
[4]胡永橋.新農村建筑設計要求分析[J].城鄉(xiāng)建設,2012(12). [5]侯志杰.基于山東地域文化的新農村建筑設計研究[J].工藝建筑,2015(10).
[6]康吉芹.新農村建筑設計探討[J].科技向導,2010(10).
[7]殷絢文.基于低碳理念的雙流縣銀杏產業(yè)園規(guī)劃[D].成都: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
[8]劉珊.新農村聚落建筑景觀設計中材質運用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