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琦 史艷飛
(1山陽縣高壩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山陽 726400;2山陽縣照川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山陽 726400)
栗鏈蚧不同處理防治效果試驗
張詠琦1史艷飛2
(1山陽縣高壩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山陽 726400;2山陽縣照川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山陽 726400)
栗鏈蚧是板栗重要害蟲,屬同翅目鏈蚧科。在陜西省山陽縣1年發(fā)生2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栗樹枝干表皮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蟲開始產卵在介殼下的尾部,4月下旬為產卵盛期。5月上旬卵開始孵化,若蟲出殼。雌成蟲邊產卵邊孵化,繁殖率高,孵化期長達50d左右。經過20~25d出現(xiàn)雌雄分化,雌蟲群集在枝干上,經交尾后6月下旬開始產卵,卵期6~8d。第二代若蟲發(fā)生在7月上旬。9月份以后受精雌成蟲越冬。為防治栗鏈蚧,筆者進行了栗鏈蚧不同處理防治效果試驗,現(xiàn)總結如后。
栗鏈蚧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在栗樹主干、枝條及葉片上吸取汁液,被害枝條凹凸不平,生長衰弱,輕者抽生不出健壯的新枝,重者枝條全部枯死。
2.1 試驗園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山陽縣高壩店鎮(zhèn)板栗園。試驗面積1hm2,樹齡25年,平均樹高3.9~4.8m,株行距3m×4m,郁閉度0.8。園內常年發(fā)生栗鏈蚧,危害較嚴重。
2.2 試驗方法
2.2.1 人工刮除介殼蟲體防治試驗。該蟲以雌成蟲在栗樹枝干表皮下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蟲開始產卵在介殼下的尾部,試驗設置人工刮除介殼蟲體與對照(CK)未刮除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qū),重復3次,刮除后調查防治效果。
2.2.2 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試驗。石硫合劑配制方法:硫磺粉2份、生石灰1份、水10份。先將定量的水放入鐵鍋內加溫,然后將硫磺粉用溫水調成糊狀(不要有硫磺團粒)倒入鍋內,繼續(xù)加溫煮沸,再將生石灰逐次投入鍋內,并繼續(xù)攪拌,藥液由黃色逐漸變?yōu)榧t褐色,煮40~50min即成。然后將熬好的藥液放入缸中沉淀和冷卻,即成紅褐色透明澄清液。用波美度比重計測定原液的濃度,使用時所需的加水量可查石硫合劑原液重量數(shù)稀釋表。試驗設置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對照(CK)未噴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qū),重復3次,噴后調查防治效果。
2.2.3 保護栗鏈蚧天敵防治試驗。栗鏈蚧天敵—紅點唇瓢蟲,其成蟲和幼蟲均能捕食栗鏈蚧成蟲和若蟲,能有效控制栗鏈蚧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保護天敵的方法是:采集紅點唇瓢蟲的成蟲移放于栗園中,采集后不能噴廣譜性殺蟲劑。在栗園內設置越冬場所,可在向陽溫暖處用石頭、落葉、秸稈堆成孔穴,供紅點瓢蟲安全越冬。試驗設置保護天敵與對照(CK)未保護2個處理組,以孔穴為單位,重復6次,調查捕食率。
3.1 人工刮除介殼蟲體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4月人工刮除介殼蟲體,其蟲口死亡率為87.7%,防治效果較好。
表1 人工刮除介殼蟲體防治效果
3.2 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效果。從表2可知,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其蟲口減退率為86.9%,防治效果較好。
表2 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效果
3.3 保護天敵—紅點唇瓢蟲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紅點唇瓢蟲能捕食栗鏈蚧成蟲和若蟲,其捕食率為85.2%,防治效果較好。
表3 保護天敵—紅點唇瓢蟲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4月人工刮除介殼蟲體,其死亡率為87.7%,防治效果較好。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其蟲口減退率為86.9%,防治效果較好。保護栗鏈蚧天敵紅點唇瓢蟲,其捕食率為85.2%,防治效果較好。
[1]王鳳才.中國果樹實用新技術大全——板栗篇[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8.
[2]孔德軍,劉慶香,王廣鵬.板栗栽培與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