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聰
(寧夏中寧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寧夏 中寧 755100)
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任福聰
(寧夏中寧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寧夏 中寧 755100)
最近幾年,隨著馬鈴薯栽培技術的日益普及、推廣,寧夏逐年提高馬鈴薯栽種面積及產量,而病蟲害的發(fā)生也隨之呈現出逐年加重趨勢,有效防治馬鈴薯病蟲害成為提高馬鈴薯產量、進一步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的關鍵。本文總結了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策略,旨在提高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水平。
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原則;防治策略
寧夏馬鈴薯種植品種大多都是引自外省,而外地品種的育種重視本地病蟲害,在寧夏種植時的抗病蟲性往往較差。寧夏馬鈴薯種植區(qū)主要有9種蟲害,其中有3種金龜、2種叩頭蟲、4種蚜蟲,為害程度相當嚴重;馬鈴薯病害則有12種,有5種真菌性病害、3種細菌性病害、4種病毒病,為害嚴重。在種植馬鈴薯時極易因病蟲害防治策略低效或無效而引發(fā)大面積病蟲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所以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必須及時且有效,確保馬鈴薯不受危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與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馬鈴薯是寧夏主要的一種糧菜兼用作物,其種植面積僅次于豌豆、小麥,在寧夏糧食作物面積中占據約四分之一的比例。馬鈴薯一年可種兩季,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寧夏得到廣泛的種植,只是面對日益嚴重的病蟲害,馬鈴薯產量顯著減少,經濟損失很大,只有結合寧夏實際有效防治馬鈴薯病蟲害,才能達到馬鈴薯優(yōu)質高產[1]。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的策略多種多樣,必須優(yōu)先意識到在防治馬鈴薯病蟲害時嚴格遵守防患于未然的基本原則,摒棄只要發(fā)現病蟲害就通過農藥將其殺滅的舊觀念,合理選擇病蟲害防治方法,按照不同病蟲害及其發(fā)生面積等因素,采取一種或多種策略有效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總體而言,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這一原則,盡可能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寧夏馬鈴薯種植中的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環(huán)腐病、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蚜蟲、小地老虎、蠐螬等,在生產實際中應掌握這些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并選擇適當防治方法,交替使用不同藥劑,降低病蟲害的抗藥性,提高防治效率。
2.1 農業(yè)防治。選擇馬鈴薯抗病蟲品種是高產栽培馬鈴薯的重要保障。而寧夏馬鈴薯新品種主要有青薯2號、青薯9號以及青薯168等。選好品種之后就要選地,盡可能選擇砂質土且有較厚耕種層、較好排水性能的土地,并使用全膜雙壟技術栽培馬鈴薯,穴距、帶距分別是0.3m、1.2m,并每隔2~3年和油菜等農作物輪種。在種植馬鈴薯的四周盡可能做到沒有其他茄科作物,減少病蟲害的相互傳播,保障馬鈴薯產量、質量。在馬鈴薯播種前要對種子消毒,推薦整薯播種,顯著減小種薯帶菌率;在使用切塊播種方式時要選擇0.2%高錳酸鉀溶液把種子浸泡約10min進行消毒。另外,加強馬鈴薯田間管理,科學調整播種期,盡可能避開高溫潮濕天氣,因為病蟲在這種天氣的基數較大,馬鈴薯更容易被侵害;施肥時要科學配施各元素比例,確保滿足有機肥要求,增強馬鈴薯植株對病蟲害的抗性;及時在發(fā)病季節(jié)清除中心病株,降低菌源數目,減小馬鈴薯被病蟲害侵害的幾率。
2.2 物理防治。在馬鈴薯害蟲成蟲的發(fā)生期使用殺蟲燈誘殺害蟲,將頻振式殺蟲燈懸掛在馬鈴薯田間誘殺害蟲。為使防治更有效,應連片懸掛3盞以上的頻振式殺蟲燈,每一盞燈的控制面積3~4hm2;在可采取黃板誘殺蚜蟲成蟲,將黃色粘蟲板懸掛在馬鈴薯田間,誘殺蚜蟲成蟲,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黃色粘蟲板的懸掛高度一般要比馬鈴薯植株稍高,每隔15d為黃板涂抹黃油1次,保證有效粘蟲。還可進行人工除蟲,因為很多蟲害的數量在發(fā)生初期并不多,可考慮人工除蟲[2]。如在發(fā)生28星瓢蟲時就可人工捕捉。28星瓢蟲對茄科作物而言是最主要的一種蟲害,一般以假死方式在馬鈴薯植株上附著,此時只需敲打植株就能把28星瓢蟲震落,再摘除其卵塊并集中處理,就能有效避免馬鈴薯遭受損害。
2.3 化學防治。①晚疫病。應隨時觀察馬鈴薯生長狀況,一旦發(fā)現中心病株須及時將其清除,再用代森錳鋅600倍夜噴施馬鈴薯田,連續(xù)3周,每1周噴施1次,有效控制病情。②馬鈴薯早疫病,將病葉清除,并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施馬鈴薯田,防止早疫病蔓延。③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在馬鈴薯播種環(huán)節(jié)就應選擇0.5%福爾馬林,將馬鈴薯種子浸泡20min,曬干之后再行播種,在發(fā)病初期則可選擇鏈霉素4000倍液有效防止青枯病蔓延。④蚜蟲??蛇x擇50%抗蚜威4000倍液,在馬鈴薯田進行噴霧防治,并結合黃板誘殺這一物理防治策略,有效控制蚜蟲危害規(guī)模。⑤小地老虎的防治。可在馬鈴薯播種期進行,在有機肥里加入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出苗之后再選擇糖酒醋液將其成蟲誘殺。⑥蠐螬防治??蛇x擇腐熟有機肥料,再配合穴施50%辛硫磷10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
2.4 收獲與貯藏期防治技術。在收獲馬鈴薯時,應在收獲之前的7d殺秧,把莖葉全部清出田地,集中處理;選擇晴天收獲馬鈴薯,預防其表皮受傷;馬鈴薯入窖之前要及時將有傷口的、患病的薯塊剔除,并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堆放3d,在用硫磺消毒貯窖之后貯存馬鈴薯,貯存場地的馬鈴薯量不得超過窖藏總量的2/3。貯藏好馬鈴薯之后要加強通風,溫度不能低于4℃,濕度不高于75%。
2.5 環(huán)腐病綜合防治。馬鈴薯受環(huán)腐病的侵害,導致馬鈴薯產量、質量都顯著降低,必須針對此病采取綜合防治策略。馬鈴薯環(huán)腐病的癥狀為:在馬鈴薯開花前后表現出癥狀,即葉片褪色,且葉脈之間變黃,有褐色病斑出現,葉緣稍微往上卷曲,葉片自上而下枯萎,直到全株枯死。馬鈴薯薯塊的外部沒有明顯的癥狀,有的表面龜裂,橫切病薯時能看到維管束呈乳黃色或乳白色的環(huán)狀,有乳黃色的細菌黏液流出;重病的薯塊的病變部分成為黑褐色,形成環(huán)狀空間,在用手擠壓之后輕易分離薯皮、薯心,通常減產20%~25%。其綜合防治策略如下:
2.5.1 脫毒整苗栽種(也就是莖尖脫毒薯)。環(huán)腐病主要是因馬鈴薯莖塊中存在細菌,通過切刀傳播、感染,所以對馬鈴薯整苗栽種能有效防治病蟲害。
2.5.2 選用抗環(huán)腐病的品種。按照抗馬鈴薯環(huán)腐病經驗,寧夏已經研究多種馬鈴薯抗環(huán)腐病品種,包括寧紫7號、高原3號、鄭薯4號等。當下依舊沒發(fā)現免疫品種,只是抗環(huán)腐病馬鈴薯品種在防治環(huán)腐病上有重要作用。如今寧夏很多地方已經選擇種植抗環(huán)腐病品種,見效顯著,被廣泛普及。
2.5.3 重視檢疫馬鈴薯病蟲害。馬鈴薯環(huán)腐病的病原體傳播媒介就是馬鈴薯,所以要重視將被病蟲害侵害的馬鈴薯去除,有效防治該病蟲害的繼續(xù)傳染。同時,栽種馬鈴薯無公害優(yōu)良品種,且由于環(huán)腐病不會侵害實心馬鈴薯,所以可栽種實心馬鈴薯種子,將腐爛的種子、無實心的種子去掉。
2.5.4 對刀具、馬鈴薯切塊進行實時消毒。刀具在馬鈴薯發(fā)生并傳播環(huán)腐病上有關鍵作用,所以要及時而有效地對刀具消毒,可選擇2%鹽水或70%酒精煮刀具,或用火烤刀具,并對馬鈴薯切塊種子消毒,在防止環(huán)腐病侵害馬鈴薯的同時降低馬鈴薯受到其他病蟲害侵犯的幾率。
2.5.5 加大田間管理力度。田間管理是阻止馬鈴薯環(huán)腐病滋生并蔓延的關鍵策略,不但要加強選種,還要加強馬鈴薯的生長期管理,定期撒播藥物,或將被感染植株除去。同時,施加適量磷肥、鉀肥、氮肥,在提高馬鈴薯產量的基礎上增強其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2.5.6 輪作倒茬。該策略能避免連作給土地造成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惡化問題,不僅有助于提高馬鈴薯品質及產量,還能有效防治馬鈴薯被環(huán)腐病侵害。
實踐證明,在寧夏種植馬鈴薯,采取以上病蟲害防治措施能有效防治常見的馬鈴薯病蟲害,尤其是針對馬鈴薯環(huán)腐病,通過采取綜合防治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實現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的目標??傊?,在寧夏農業(yè)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在馬鈴薯種植戶的精心試驗安排下,寧夏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取得可喜的成果,病蟲害防治的原則與策略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在實踐中,一方面要求農戶增強防范馬鈴薯病蟲害的意識,在發(fā)現病蟲害時及時上報、防治,避免大規(guī)模疫情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寧夏農業(yè)技術部門必須大力指導農民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組織技術力量定期深入田間指導開展防治工作。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防治寧夏馬鈴薯病蟲害,促進寧夏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為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1]權泰煥.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J].北京農業(yè), 2015(34): 53~54.
[2]陳蘋文.馬鈴薯主要病蟲害預防及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6(17):100,104.
[3]黃沖,劉萬才.近年我國馬鈴薯病蟲害發(fā)生特點與監(jiān)控對策 [J].中國植保導刊,2016(06):48~52,29.
[4]鄭慶偉.寧夏應用馬鈴薯晚疫病監(jiān)測系統(tǒng)預報準確率達到95%以上 [J].農藥市場信息,2014(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