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
[摘 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谶@種認識,從心理學應用角度對人際交往問題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人際交往的建議,從而為關(guān)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guān) 鍵 詞] 人際交往;心理學;認知偏差;交往障礙
[中圖分類號] B8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1-0284-01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難題。作為人類特有的高級活動形式,人際交往又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活動形式,關(guān)系到個體心理健康發(fā)展。但受個性差異的影響,每個人采用的人際交往手段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際交往問題,則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并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還應加強人際交往中心理學的應用研究,從而為人們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帶來啟示。
一、通過傾聽減少認知偏差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人會先對交往對象的行為進行感知,從而完成對方心理狀態(tài)的推算。這一過程即為人的認知過程,其將根據(jù)認知判斷自己與對方是否存在心理相容,如果相容則會給予對方一定的認可,否則就較難肯定對方。這正如人際交往中第一次接觸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將對人后續(xù)交往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但是,人總是處在自我意識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認知偏差,總喜歡以自己的想法對他人進行衡量,因此很難交往下去。想要順利交往,還要通過認真傾聽減少認知偏差。因為通過傾聽,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為人處世方法、喜好和性格等方面,從而通過綜合評價修正自己潛意識中的看法,避免自己以有色眼鏡看人,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交往過程中之所以會對他人進行防范、貶低或拒絕與人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我價值保護的心理傾向[1]。為避免這種傾向?qū)煌a(chǎn)生破壞,人還應在肯定自我價值的同時,給予他人的自我價值以支持,以確保自己能夠被他人接受和喜愛。
二、借助暗示克服交往障礙
從現(xiàn)實生活來看,學生處在特殊發(fā)展階段,自我意識和人格尚未得到完善,容易受各方刺激和壓力的影響,在情緒、情感等方面感到痛苦和壓抑,進而出現(xiàn)交往障礙。在生活中,這些人往往表現(xiàn)得自卑、害羞或冷漠,人際關(guān)系不佳。面對這種情況,還應學會采用心理暗示克服障礙。因為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能夠使人對自己產(chǎn)生良性的認知。心理學諸多研究都表明,人際關(guān)系較好的人往往會給自己“我很受歡迎”“我喜歡與人交往”等心理暗示,受這些心理暗示的影響,其在言談的過程中會減少防御,說話更加坦誠,也更具感染力,在交往的過程中輕松自如。因此,通過心理暗示,能夠幫助人更好地與他人交往。但值得注意的是,交往的過程中還應遵循交互原則,即要與真心愿意與自己交往的人維持關(guān)系,避免與內(nèi)心排斥自己的人進行深層交往,以確保自己和對方都能在交往的過程中給予對方價值肯定,避免因交往受傷導致自己交往障礙加重。
三、通過恰當表露增進溝通
從霍曼斯的社會交換理論角度來看,人際交往過程類似商品交換行為,而交換的不止包含物質(zhì)商品,也包含非物質(zhì)商品,如聲望、贊許、鼓勵等。正如同商品交換一樣,如果人在交往的過程中感到付出過多、回報過少,就會出現(xiàn)心理失衡的情況,導致自己交往積極性降低,最終可能主動結(jié)束交往。所以,在生活中,時??梢园l(fā)現(xiàn)不善于表達的人不愿意與人交往,而無法得到回應的人最終也會結(jié)束交往。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由于雙方在交往過程中無法通過溝通實現(xiàn)等價交互,最終導致雙方無法從交往中獲得精神滿足和愉悅。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決這一問題,則是要通過恰當表露增進溝通。具體來講,就是要在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時,適度進行自我暴露,在恰當?shù)牡攸c和時間對恰當?shù)娜苏f出恰當?shù)膬?nèi)容,以確保雙方能夠在行為、態(tài)度和情感等方面達成一致。而想要掌握這種溝通技巧,還要加強練習。
四、保持真誠,促進有效交往
人和人的長期交往,是建立在相互接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角度來看,人的需要不僅包含生理需要,也包含對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等方面的需要。而無論是忠誠、理解、誠實還是尊重等品質(zhì),都與真誠密切相關(guān)。因此,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保持真誠能夠促進有效交往。面對一個真誠的容納,人往往能夠感到安全和自由,可以放下戒心大膽交流。而真誠的人往往不會失信于人,不會引起對方的厭惡、反感。在生活中,人們往往能夠包容交往對象的失誤或缺點,卻無法忍受其虛偽和欺騙[2]。正因為如此,真誠也成為人際交往中最關(guān)鍵的品質(zhì),將決定人和人的交往是否有效。因此,始終遵循真誠原則,有助于保持人與人的親密關(guān)系。
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也包含有復雜的心理活動。而個人心理活動的開展,也將對人際交往的發(fā)展趨勢產(chǎn)生重要影響。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還應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交往態(tài)度和尺度的處理,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從而完成良好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陳琛.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J].法制與社會,2016(12):279-280.
[2]劉艷艷.人際交往的原則及其心理學依據(jù)[J].時代教育,201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