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燕
[摘 要] 在現(xiàn)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生活節(jié)奏日趨加快,使高職生面臨著人際交往、擇業(yè)就業(yè)、社會競爭等多方面的壓力,由此形成抑郁、消極、焦慮、孤僻、偏激、人際關系處理障礙等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對高職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心理是否健康已經(jīng)成為社會衡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高職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這是每個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并進一步重視的職責和任務。
[關 鍵 詞]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4-0071-01
一、什么是積極心理
從英語的角度追溯和理解“積極”的含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詞匯源自拉丁文positum,意為真實的、實際的、正面的、主動的。積極心理所形成的對逆境、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堅持希望的信念,這都是極為可貴的品質,對于高職生更好地生活、學習以及將來走向、融入社會,均是大有裨益。
積極,是人們在環(huán)境變化時調整自己身心狀態(tài)與之適應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們對為人處世的一種盡己所能努力應對、追求理想目標的行為方式。第一,在不同境遇和客觀條件下,積極的具體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有時是不斷進取,有時是韜光養(yǎng)晦,有時是勇往直前,有時是另辟蹊徑,但相同的都是不退縮不放棄,不頹廢不偏激,不妄自菲薄,不消極自閉。第二,積極更強調自我認知和內心感受,以及由此主導個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而非旁人評價。第三,文化背景不同,對積極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它與社會總體價值觀、社會風俗、宗教信仰、政治經(jīng)濟狀況以及宗教信仰、歷史信念傳承有密切關系。第四,積極既表現(xiàn)為行為方式,還內化于心理素質,更強調對世界、國家、集體、他人以及自己的熱愛與信賴,正面看待和評價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讓心里驅散陰霾、灑滿陽光。
二、積極心理的作用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心理是一種可貴品質,它的養(yǎng)成對于人的心理疾病有著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它使人們擺脫具體問題造成的心理困擾,進而探求促進自身長期持續(xù)成長的方向和動力。當遇到一些挫折和問題的時候,在積極心理的影響下,通過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跨越和解決,而不是抱怨命運、環(huán)境和客觀條件的不公,堅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夠很好地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而這種心態(tài)和行為的示范性也將會傳遞和影響到他人,為改善和促進社會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積極心理學認為,學生的成長更多的需要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要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管理自己、控制自己、激勵自己,結合自身情況,利用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一切有利條件,塑造完美自我,追求人生目標。這就必須有積極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以及正確面對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使自己能夠隨時調適身心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這種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力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和優(yōu)勢,并使其發(fā)揮最有效的價值。
三、高職學生具備積極心理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正處在性格、心理、習慣以及人生態(tài)度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段時間基本上將他們的身心素質全面定型,并將影響乃至于決定其今后的人生和命運。高職學生在這個轉型期,特別是在學習、環(huán)境適應、校內集體生活、人際關系處理、社會實踐能力養(yǎng)成等方面容易面臨各種問題和困擾,比如學習方式的調整和改變、新班級新寢室的融入、學生會社團工作的處理、與朋友、同學、室友以及老師等個體的人際交流、戀愛關系的處理、創(chuàng)業(yè)實習遭受的挫折、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積極面對正確處理的。而積極心理以個體自身的優(yōu)化調整為立足點,以發(fā)掘個體潛能、自信向上的思維及行為為手段,崇尚真、善、美的正面態(tài)度,始終以期待、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欣賞周圍和自己,使自己時刻充滿活力和生活激情,笑對每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在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影響下,高職生將會變得更加自信、樂觀、精力旺盛、青春飛揚,對自己的將來樹立明確的目標與規(guī)劃,并時刻以行動朝目標邁進,為將來走向成功添加強勁的動力。
因此,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對高職生積極心理的培養(yǎng)和塑造是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緩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問題解決,更應該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進行養(yǎng)成教育,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性格和習慣,也就可以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這樣的效果比問題產(chǎn)生后再干預效果要更好。因為高職生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大多有著非常強的自尊心,他們中有很多人即使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問題也羞于向別人咨詢并尋求幫助,甚至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學生來說,即使主動地進行干預,也會給他們一些反向的心理暗示,即自己真的是有問題的,反而不利于他們心理健康的調整和治愈。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重視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這項工作不僅僅關系到高職生的正常學習、生活與成才,也直接影響到我國新一代建設者和人才的總體素質。高職院校應該認真研究,針對本校學生的具體現(xiàn)狀,加大重視力度,引進師資,建設專門的場地和設施設備,并形成專門的機制,將面向高職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來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蘭鋒.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2(4).
[2]任俊.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