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即促進農業(yè)得以進步的一大動力,是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確保農業(yè)順利進行生產的必要前提。其不但同農業(yè)在進行生產時的用水緊密相關,還同民眾的日常生活有極大的關聯(lián)。本文就對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在進行建設時的缺陷進行了闡述,并闡明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建設;問題;小型農田水利
1.前言
目前,國內與小型水利相關的工程較多,具備范圍較廣、類型繁多的特征,還能促使農業(yè)在進行生產時獲得較大的進步。這就讓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體現(xiàn)出了關鍵的功能及價值,且發(fā)揮出了抗洪賑災的成效,還給農業(yè)進行的生產及民眾用水供應了大量的水源。但是,在實際進行建設時,各個指標及工序沒有進行落實,在運轉、監(jiān)管及修復等方面有很多不足及問題,這些都約束了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的進步。
2.對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進行建設時的缺陷
2.1 配備設備不健全,具體的灌溉區(qū)域與設計的灌溉區(qū)域不一致
由于部分農田是使用集中型渠道進行灌溉,原來的送水渠道主要是由石料及糙土構成,長時間進行運用以后,原來的送水渠道就會發(fā)生坍塌及開裂,致使這一渠道失去作用。另外,對農田內的渠道進行串灌及漫灌的問題較為頻繁。盡管由于具備大量水源,但不健全的配備設備及儲水工程并未體現(xiàn)出本身的功能,使得水庫內的水源無法引到農田,甚至會出現(xiàn)渠道上段的農田被淹沒,而下段的農田則無水這樣的現(xiàn)象。
2.2 原來的設備成效不高
很多農田內的水利設備都已經建成了很長時間,灌溉成效不高,還提升了灌溉的投入。同時,在運轉了較長時間之后,沒有得到相應地維修及管理,部分提灌站已不能運轉,差不多只剩下泵站及泵房等,提水站幾乎已經報廢。就算部分提水站還可以運轉,但由于設備老舊,這就會降低工作成效,同時提升運轉成本。
2.3 農田內用于灌溉的水源使用率不高
當前,水利基本設備進行的建設進度增加,使得灌溉區(qū)域內水源設備進行的建設差不多已經結束,逐漸構成了網絡型水源構造,灌溉區(qū)域內的灌溉用水獲得了保證。但是由于灌溉制度依舊不健全,許多水利設備不成套或是帶著問題運轉,原來的灌溉思想及方法減少了水源的使用率。此外,農民用水思想傳統(tǒng),被原來的灌溉方式所影響,使得灌溉區(qū)域內的水費收繳難度大。
2.4 管理制度不健全,配備設備使用率不高
灌溉區(qū)域內水利的安排要依據當地的具體狀況來開展,然而,許多灌溉區(qū)域在建成水利工程以后,相關的管理制度并未進行健全,這就會使得部分配備設備未經充分地使用,或是設備變成一種擺設。此外,部分地區(qū)在農田中建設了灌溉設備,從而給農民種植造成影響,故會被人為進行破壞,這些因素均使得水利工程進行建設的目的無法實現(xiàn)。
3.解決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在進行建設期間相關問題的對策
3.1 健全發(fā)展規(guī)劃,給農田水利進行的建設提供保障
增強進行水利的革新,在對用于灌溉的小型農田水利進行建設的地區(qū)務必要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真正促進水利得以革新,對小型農田水利中的重點工程進行建設,設立相應的建設調研小組及建設監(jiān)管部門,專門負責對項目進行調節(jié)、建設及組織。財會、審計、監(jiān)管等部門則對專項資金進行監(jiān)管及核實。工程項目地區(qū)內的政府部門應增強對水利這項工作的關注度,并確定各級的職責,實施強有力的措施。在保證政策的前提下促進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在進行建設期間獲得一定的保障。
3.2 保證水利工程中有大量的水源
只有擁有了大量的水源,這樣的地區(qū)才適宜對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進行建設。有關企業(yè)應依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對水利設備進行修建,才可以讓節(jié)水型灌溉這一技術獲得大范圍的推廣。節(jié)水型灌溉這一技術能夠在水源不足的環(huán)境中,使得總量不多的水源能夠被合理使用,把對小型農田水利進行建設同節(jié)水型灌溉這一技術進行融合,貫徹并實施滴灌及噴灌等新興節(jié)水措施,就能更好地給農業(yè)及國家進步節(jié)約資金。
3.3 增加資金的投入
對水利這一工程進行建設要有足夠的資金、人員及物資的投入,要想健全當地灌溉區(qū)域內的農田水利這一工程,就要構建并完善資金投入制度,財政方面每年都要有規(guī)劃性地給農田水利進行建設投入經費。不但要有財政規(guī)劃,還要擴寬灌溉區(qū)域內農田水利進行建設的資金渠道,把水利設備的建設歸入政府日常的財政支出內,并從各個方面獲取水利設備建設經費。如機構支持、民眾支持等。農業(yè)進步即經濟進步的前提,而農業(yè)的進步還與農民密切關聯(lián),所以應借助增強金融部門的支持與指導農民自行進行建設這些方法,促使灌溉區(qū)域的農田水利得以建設。此外,還應頒布有關的政策,合理引導農民,提升農民對小型農田水利進行建設的主動性。
3.4 革新管理制度
對管理制度進行革新要以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及所有權方面為前提,確定工程進行建設時的職責及有關權利。原有的水利工程管理方式較為片面,管理程度不高,故一定要對現(xiàn)行的管理制度實施革新,以同進步迅速的農田水利系統(tǒng)相符。借助實施更為合理的管理措施,人性化地設置管理的目標及內容。借用新興管理,健全水利系統(tǒng),確定國內小型農田水利這一工程的所有及使用權,讓這一工程在進行建設時的職責得以明確,轉變原來片面的管理方式,實施更為合理的管理措施,使得農田水利這一工程進行的建設獲得保障,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型農田水利在進行建設期間的重點即質量,要想確保建設出優(yōu)良的工程就一定要具備完善且科學的建設監(jiān)管制度,標準的工程建設監(jiān)管進程,使得建設更為科學、工程管理更為嚴苛、資金運用更為公開化,確保其能夠變成給農業(yè)及民眾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服務的優(yōu)良工程;同時,應增強對工程的后階段進行管理,做到不發(fā)生事故,讓工程可以長時間體現(xiàn)出其收益,保證農業(yè)的生產能夠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金星.簡述小型水利設施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管理工作要點[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14):62-64.
[2]馮永勝.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存在不足及改進[J].低碳世界,2016,(03):58-59.
作者簡介:蔡大元(1971-9)男 大專 工程師 主要從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