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梅+趙明
新學期給學生講國學,讓我徜徉在國學傳統(tǒng)教育知識的海洋里,重溫古圣先賢的教誨,又一次拜讀了《二十四孝》《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等國學經(jīng)典,使我切身體會到國學的魅力所在。
一、國學魅力之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jīng)》中的前兩句話。說的是人剛出生的時候,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并沒有很大的差別,但長大過程中,每個人因為生活環(huán)境以及受教育情況的差異,各人的習性向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生活習慣及個性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說到這里讓我不由得想到了燈泡。剛買來的燈泡安裝在廚房里,一按開關(guān),十分明亮,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過去了,燈泡被廚房的油煙熏得不那么亮了。三年過去了,燈泡被油煙蒙了一層,變成了油燈泡,再按開關(guān),燈里面雖然是亮的,可是屋里卻很暗。同樣的道理,人也一樣,身處不同的環(huán)境就變成不同的人。有的人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也就分出善惡了。那么你要做怎樣的人呢,我想大家一定都希望做一個善良、有德行的人,那么我們就要向這樣的人看齊。比如,為了救學生而自己失去雙腿的張麗莉老師,她是我們心中最美的老師;為了幫助別人自己竟五十二次獻血的郭明義,他是我們當代的活雷鋒。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就要把善良的一面充分地展示給世人,讓人們真正體會到善的魅力所在。
二、國學魅力之百善孝為先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大家都讀過《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有親嘗湯藥、扇枕溫衾、臥冰求鯉、蘆衣順母……這些雖是故事,卻驚醒世人。今天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連的孝子王希海。二十多歲的他,風華正茂,單位準備讓他出國深造,可就在這個時候父親因腦出血,成了植物人,必須專人護理。王希海二話沒說,放棄了出國的機會,來照顧父親,這一照顧就是二十多年。他每天給父親擦身子、洗尿布、洗床單、喂飯、用吸管吸痰,這些連他母親都沒有做到。就這樣王希海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老父親,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父親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還安然無恙地活著。記者問他:“你這樣為了父親,沒有結(jié)婚,也沒有出國,你不后悔嗎?”他說:“看到老父親好好地活著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多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一個孝子的心聲。這就是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的美德。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怎能希望他愛別人呢?想想身邊總有一些人,他們以工作為由長年不去探望父母,甚至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還有的只顧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孝者德之本?!逼鋵?,人人都會變老,孝敬父母,也是善待自己,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三、國學魅力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都知道,量變引起質(zhì)變。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大事。有這么一個案例說的就是由小惡釀成的大禍:一個碩士研究生因偷竊罪被判了刑。這案子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一些干雞鳴狗盜事情的人都是經(jīng)濟有困難、沒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而前途似錦的碩士生,有著豐厚的薪水和令人羨慕的工作,而且還曾經(jīng)出國留學,他的經(jīng)濟毫無困難,又怎么會干犯罪的事?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答案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這個碩士生小時候偷竊成癮,喜歡干小偷小摸的事情。他長大了,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一切,但是還是按捺不住偷盜的欲望,于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事聽起來也許可怕:一些小毛病如果現(xiàn)在不及時改正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等待我們的也許是——監(jiān)獄。這就告誡我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好事也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那是一次競爭相當激烈的國企公司面試,各路高等學府下的人才過五關(guān)斬六將才得以進入面試。他們都太自負、太渴望成功,卻忽略了腳下那把橫放著的掃把——這些人無一例外地選擇跨過掃把而不是把它扶起,主考官最終遺憾地宣布:沒有人被聘用。理由只有一個,一位連一件舉手之勞之事都不放在眼里的人,怎能為企業(yè)盡心盡責、謹慎認真地做事?也許那群年輕人當時是疑惑的,但聽完主考官的一席話想必一定會受益匪淺。正如主考官所說,一個不把“小善”放在眼里的人,怎能做成“大善”,接受住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或許我們還無法像比爾·蓋茨那樣把巨額資產(chǎn)回報社會,無法像李連杰那樣不求回報地忙于慈善,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將老人攙扶過馬路,彎腰把紙屑撿起,牢記“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將終生受用。
四、結(jié)語
對照古圣先賢,我們無地自容,我們汗顏。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給了我們更豐富的認識和見解,集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的國學經(jīng)典,給我們指出了做人的方向、做事的方法、成功的準則。我們不妨再次走進國學的世界,切身感受國學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