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呈現(xiàn) 人文情懷
“盡管我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未能通過本次自主招生選拔。然而請你相信,這是一個無關乎成敗的結果判定,我們依然珍視你對北大的向往和熱愛,在你的身上,依然有我們看重的執(zhí)著和自信,而它比這次選拔的結果更能決定你的未來。”
“親愛的同學,希望你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不要讓一時的失落,否定你成為英雄的可能?!?/p>
前段時間,北京大學招生辦在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初審結果的同時,給初審未通過的考生發(fā)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安撫信”,字里行間飽含著鼓勵與期望,贏得眾多考生和家長的一片贊美聲!正如網(wǎng)友所說,這封信預示著高校招生越來越人性化,也越來越具有人情味。招生不再是冷冰冰、模式化的程序,而是有溫度的對話。
素材解讀
1.高校招生,彰顯人文情懷
從以前冰冷而刺目的“未通過”,到現(xiàn)在充滿情懷的激勵信,北大的這一舉動不僅讓學生和家長們體會到來自教育的溫度,更重要的是,給身處低谷、失落的落榜生送去關懷、指點迷津,告訴他們“不要讓一時的失落,否定你成為英雄的可能”。這些信,彰顯了人文情懷,也體現(xiàn)出教育的進步。
2.強者的謙虛有時更讓人動容
對于這所中國頂尖的大學,人們充滿向往,在無數(shù)落選者面前,北大有充分的資格去表現(xiàn)強者的傲慢,用不可一世的冷酷體現(xiàn)高不可攀的神圣。但是,北大的這封信里,卻體現(xiàn)出了強者的謙虛,同時向考生重申了這些最令人欽佩的品質(zhì):聰明者的努力,勝利者的冷靜,失意者的自信,在殘酷和冰冷的競爭叢林中,這股暖流格外珍貴!
運用示例
看了北大給自主招生落榜者的信,可能有人覺得這是一種招生宣傳的公關技藝,用標新立異的套路“表現(xiàn)”真誠。當一個事物觸發(fā)了人們的情感時,人們會本能地覺得這可能是一場消費人們情感的公關營銷。
但我愿意相信北大的真誠,這個時候,能想到給失意的考生寫一封信,站在他們的角度體味他們的失落,讓失意者奮起,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得意時的贊賞和失意時的打擊,最缺的是得意時讓人冷靜的涼水和失意時讓人重拾自信的鼓勵。北大的這封信里,寫滿了人文關懷,彰顯了名校風采。
于歡案終審:考之于情,依之于法
廣受關注的于歡故意傷害案,已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相比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于歡無期徒刑,二審雖然同樣定為故意傷害罪,卻依法按照各種情節(jié)判處有期徒刑5年。更重要的是,二審判決書中極為詳細的事實認證以及法庭對各方意見的一一回應,仿佛一場清涼的雨,終于讓沸沸揚揚的輿論冷靜下來,引導人們重新客觀全面地看待于歡的法律責任。
簡單梳理判決書,法庭采納的意見主要有五條:1.原判認定于歡行為不存在正當防衛(wèi)的前提條件,應予以糾正,于歡行為具有防衛(wèi)性質(zhì);2.于歡行為不屬于特殊防衛(wèi);3.本案屬于防衛(wèi)過當;4.于歡的行為不構成故意殺人罪;5.于歡當時的表現(xiàn),并無自動投案的意思表示和行為,依法不構成自首。五條意見,條條擊中要害,不僅抓住了影響法律量刑的重要情節(jié),也對準了大眾輿論的焦點。
素材解讀
1.知錯能改、重塑威嚴
雖然截然不同的判決結果,暴露出一審時起訴書、判決書認定事實、情節(jié)不全面等問題,對案件起因、雙方矛盾激化過程和討債人員具體侵害行為的搜集有遺漏,防衛(wèi)性質(zhì)認定上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等“硬傷”,但正義的回歸過程,何嘗不是司法順應民心、勇糾錯誤的過程?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公眾輿論的監(jiān)督下,通過程序糾正錯誤,司法機關負責的態(tài)度,更能重塑形象和威信。
2.尊重個體的權利和尊嚴
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而刑法,也應如此。每一個生命,每一個人的自由,就是整個社會。于歡案被矚目,民意和輿情被重視,這就是一種力量和信念:個體擁有無價的權利和尊嚴。
運用示例
從一審的“故意傷害”到二審的“防衛(wèi)過當、故意傷害”;從一審的“不能正確處理沖突”到二審的“被害方有以惡劣手段侮辱于歡之母的過錯等情節(jié)”;這是一個證據(jù)逐漸豐富、情節(jié)逐漸飽滿、論析逐漸合理的過程。做得多一點,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更加趨近公平正義。不可否認,強大的輿論效應有時的確能對司法形成壓力,但司法也需要輿論監(jiān)督。于歡案的改判,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修正案例。而對于司法來說,這其實是一個規(guī)正態(tài)度、嚴格律己的過程,是一種不斷改進、勇于修正的態(tài)度,這反映了政府部門處理社會問題時的一種進步。
人生實苦
■
但請你足夠相信!
微信公眾號“大美甘肅”發(fā)表了《一位甘肅高分(648分)考生的請求》一文,請求來自“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高三考生魏祥——定西一中畢業(yè)生。他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nèi)囊腫,出生后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更不幸的是下崗多年的爸爸又早逝,只有堅強的媽媽陪著殘疾但優(yōu)秀的兒子一路求學,直至考上清華!他的這份請求,是希望清華能為他們母子倆提供一間陋宿,供娘兒倆容身。
很快,這份簡樸的《請求》在很多清華人包括清華招辦主任的微信朋友圈里轉發(fā)。第二天,清華招辦就通過微信公眾號回信了。
讀到來信后,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老師在該微信文章下留言道:“魏祥同學已經(jīng)報考我校。我校老師已經(jīng)與他取得聯(lián)系,為他提供一切盡可能的資助!清華不會讓任何一位優(yōu)秀學生因為經(jīng)濟原因而輟學!”
素材解讀
1.頑強拼搏,書寫燦爛青春
魏祥,雖然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nèi)囊腫,出生后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更不幸的是下崗多年的爸爸早逝,只有堅強的媽媽陪著他一路求學,歷經(jīng)艱難困苦,他始終頑強拼搏,終于在今年考上清華!他用堅毅頑強書寫了自己燦爛的青春,也給了我們所有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2.愛心導航,呵護貧困學子
對于清華大學來說,面對魏祥的請求,無非是提供一間屋子、接納一個學生的事情,而對于這個學生和他的母親,這可能是全部的希望與未來, 清華大學的做法無愧于最高學府的名聲,展現(xiàn)了可貴的師德,讓人熱淚盈眶。有了愛心的呵護,一定能讓這對母子順利度過大學四年的時光。
運用示例
人生實苦,但苦不能成為我們停滯不前的理由,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悲苦。能把這樣的苦,作為自己成長的動力和信念,依然選擇堅強和努力,就能活成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魏祥,一個身殘志堅的孩子!他讓我們身邊健康卻揮霍青春的同齡人情何以堪!我們活蹦亂跳的孩子還有什么理由叛逆與懶散!生活雖苦,請相信,愛不會拋棄堅強。
同時,我又想到了一位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她,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面對種種在他人看來難以克服的困難,卻以頑強的毅力去克服,最后以杰出的成就昭示了一個殘疾人的生命價值。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堅強,足夠優(yōu)秀,相信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