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有專家指出,孩子的身高有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其余的30%就是后天因素。雖然遺傳決定大部分,但如何從飲食、運動、睡眠來幫助發(fā)揮遺傳生長潛力,也是值得家長們留意的地方,不想孩子錯過黃金生長期,以下6點大家要留意!
身高估計方程式
坊間有條遺傳學(xué)預(yù)測方程式:
男孩未來身高是(父親高度+母親高度)÷2 + 6.5
女孩未來身高是(父親高度+母親高度)÷2 - 6.5
按以此方程式試算一下,如果爸爸高175厘米,媽媽高165厘米,那么他們的兒子未來的高將會是176.5厘米以上,女兒則是163.5厘米以上。不過,公式只是大體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遺傳學(xué)原則,如里加上后天因素影響,數(shù)字就會有不同。
長高
蛋白質(zhì)吸收是主因
好多家長以為孩子長高都是靠吸收鈣質(zhì),但其實蛋白質(zhì)的影響也很大。營養(yǎng)師Katrina指出,蛋白質(zhì)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動物性來源如豬、牛、雞、羊、魚、奶、蛋等,植物性蛋白質(zhì)就可在干豆類、果仁類、五谷類找到?!耙话?歲以下兒童每天建議肉類食用量1.5至3兩肉,6歲至10歲就3至5兩,而一兩生肉(一只麻將大?。┚陀?克蛋白質(zhì)?!盞atrina提醒,雞蛋、奶類產(chǎn)品、豆類都含豐富蛋白質(zhì),故計算每日吸收量時,亦需將這些食物計算在內(nèi),如果長時期過量吸收蛋白質(zhì),會增加腎臟的負荷量。
“一個幼兒園孩子,每日需1,000卡路里,小學(xué)生需1,500卡,中學(xué)生和成人一樣,差不多2,000卡,蛋白質(zhì)是每日熱量的10至20%便足夠。為了方便計算,以午餐盒為例,分為六格,三格白飯、兩格菜,一格肉,那么就不怕超標(biāo)?!辈贿^,對于不愛吃肉的孩子,Katrina建議家長應(yīng)該注意從其他食物中補充蛋白質(zhì)。
補鈣
避免與鐵質(zhì)同食
骨骼主要由鈣質(zhì)組成,孩子要增高也必須攝取足夠鈣質(zhì)。據(jù)美國國家醫(yī)藥局建議,0至6個月大幼兒每日須攝取200毫克鈣質(zhì),6個月至1歲起要攝取260毫克,1歲至3歲要700毫克,4歲至8歲要1,000毫克,而9歲至18歲則要1,300毫克。Katrina指出,不少食物都含高鈣,如牛奶、芝士、奶酪,如孩子不愛飲奶類,也可在豆腐、腐竹等豆制品中吸收鈣質(zhì),而一些連骨的白飯魚、沙甸魚、連殼的蝦亦有含一定鈣,家長可多加利用作烹調(diào)之用?!扳}質(zhì)幫助生長,但家長為孩子補鈣時,食物的配搭也要留意,打比方說不要同一餐食豆腐時又食牛肉,因為如果鈣質(zhì)食物與鐵質(zhì)食物同時間食用,有可能妨礙鈣質(zhì)吸收,浪費營養(yǎng)!”
日曬
加補維他命D
鈣有多好,也要有維他命這“伯樂”的助推,才可令骨骼吸收更多鈣質(zhì)。在食物方面,蛋黃、沙丁魚及白飯魚中就可找到少量維他命D,但放心,身體可以透過皮膚接觸陽光而自行制造維他命D。對兒童來說,每天在戶外游玩及做運動最少20至30分鐘,以增加維他命D的吸收。在選擇曬太陽的時間段也有要求,應(yīng)該選擇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以避開強烈的紫外線。
睡足
有助長骨骼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所分泌,能促進骨骼、肌肉、結(jié)締組織的生長發(fā)育,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孩子每天定時睡眠8至10小時,因為睡眠期間,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較早上、中午的時分高得多,特別是在熟睡后1小時其生長激素分泌量達最高量,而夜晚11點至隔日凌晨1時為分泌的高峰期,建議兒童晚間9點前就寢。至于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建議最少也有8小時睡眠。
運動
刺激生長激素
人有兩個快速生長的黃金期,一是嬰兒期,一是青春期。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會爆炸式速度增長,而當(dāng)他們的生長板(growth plate)鈣化,就會停止長高(女孩約16歲,男孩約18歲)。只要把握人體骨骼生長板即將鈣化封閉之前,能做正確的運動,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增加對骨端骺板的刺激,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建議多做跑、跳、游泳等運動,每周進行3次,每次持續(xù)30分鐘,而負重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等,對身高增長不利。
睡姿
正確姿勢要保持
不少青年在發(fā)育時,站立和走路時,習(xí)慣性身體和雙肩向前傾,加上彎身做功課,都會使韌帶過分伸展,容易形成駝背等問題。改正姿勢及不良坐姿,可以令發(fā)育中的骨骼端正,可以長高1厘米至2厘米。
如何判斷兒童矮???
衡量孩子身高標(biāo)準(zhǔn)有一個專門的“生長曲線圖”,對照曲線圖,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齡人群平均身高的標(biāo)準(zhǔn),即是矮小。另外,一般造成矮小的原因,可分為病理性及非病理性,前者包括內(nèi)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癥、甲狀腺激素不足)、患有先天性疾?。ㄈ缣丶{氏綜合癥)、出生小于胎齡(嬰兒體重較出生周數(shù)應(yīng)有重量為輕)、營養(yǎng)不良、長期病患者等,而后者原因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發(fā)育遲緩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