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曄,張綺,陸慧,王建明
·學術(shù)交流·
在押男性罪犯人格障礙傾向調(diào)查
丁曄,張綺,陸慧,王建明
目的探討監(jiān)獄在押男性罪犯人格障礙傾向及分布特點。方法對某監(jiān)獄12個監(jiān)區(qū)的2 229名在押男性罪犯采用人格診斷問卷(PDQ-4)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結(jié)果調(diào)查對象人格障礙傾向陽性檢出率17.9%,人格障礙各亞型陽性率最高的是強迫型(36.0%)、反社會型(35.1%)和偏執(zhí)型(26.7%);人口學特征、家庭情況、案由等與不同亞型陽性檢出率有關(guān)。結(jié)論在押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礙傾向較嚴重,強迫型、反社會型及偏執(zhí)型多見;有必要加強早期篩查并對重點人群采取相應(yīng)的干預措施。
人格障礙; 人格診斷問卷; 罪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among imprisoned male criminals,and to lay found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Method:In March 2016,2229 male prisoners in 12 different prisons were recruited and the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PDQ-4) was administered.Results:17.9% of the subjects showed personality disorder.Among them,paranoid,antisocial and obs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ranked the highest.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family situation,and the cause of crim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ubtypes.Conclusion: Male criminals have higher risks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 than ordinary peopl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creening procedure and set up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for focus groups.
Keywords: personality disorder;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criminal
人格障礙(PD)是指人格特征顯著偏離正常,形成特有的行為模式,常影響其社會功能甚至與社會發(fā)生沖突,給自己或社會造成惡果[1]。有報道[2]在押犯罪人員有人格障礙傾向約為10%~50%,高于普通人群。對這類特殊人群的人格障礙進行篩查評估、監(jiān)測和干預日益受到重視。本研究采用人格診斷問卷,對某監(jiān)獄在押男性罪犯進行測試和分析,了解這一特殊群體的人格障礙傾向和分布特點,為開展監(jiān)獄系統(tǒng)罪犯心理矯治提供證據(jù)。
1.1 對象 2016年3月對江蘇某監(jiān)獄的12個監(jiān)區(qū)所有男性在押罪犯進行人格障礙調(diào)查,排除保外就醫(yī)、外籍及無法配合調(diào)查者。所有參與調(diào)查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采用自填問卷調(diào)查法。問卷由個人基本信息和人格診斷問卷第4版中文版(PDQ-4)組成[3]。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收入、父母關(guān)系、案由和刑期等。PDQ-4包括A、B、C 3組10個亞型人格障礙傾向篩查問題,分別為A組:偏執(zhí)型、分裂樣、分裂型;B組: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自戀型;C組:回避型、依賴型和強迫型。共85道題,每題應(yīng)答“是”為1分;各亞型得分≥3分時判定為該亞型人格障礙篩查陽性。以總分42為界值作為人格障礙陽性的判斷依據(jù)[4]。調(diào)查以監(jiān)區(qū)為基本單元,采取集中或分批的方式。調(diào)查前由經(jīng)過項目組培訓的調(diào)查員對調(diào)查對象進行填寫說明和指導。
采用Epi Data 3.1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建庫,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連續(xù)性變量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或四分位數(shù)間距等指標描述,分類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2 229份,回收到有效問卷2 228份(99.9%)。被調(diào)查的在押罪犯年齡18~79歲,平均(37.6±11.3)歲,其中≤25歲325人(14.6%),26~35歲762人(34.2%),36~45歲554人(24.9%),>45歲586人(26.3%)。服刑次數(shù)中位數(shù)為1,首次服刑1 635人(73.7%),≥2次服刑583人(26.3%);刑期平均約為5年,其中≤3年563人(25.3%),3~5年者866人(39.0%),5~7年者447人(20.1%),>7年者346人(15.6%)。受教育程度:≤小學735人(33.0%),初中943人(42.4%),高中/中專336人(15.1%),≥大專212人(9.6%)?;橐鰻顩r:未婚652人(29.3%),在婚1 225人(55.1%),同居65人(2.9%),離婚/喪偶283人(12.7%)。家庭經(jīng)濟情況:人均年收入≤1萬元743人(33.5%),1~3萬元556人(25.0%),3~5萬元513人(23.1%),>5萬元408人(18.4%)。父母關(guān)系:和睦1975人(88.7%),一般165人(7.4%),差21人(0.9%),離異66人(3.0%);犯罪類型:財產(chǎn)犯罪644人(28.9%),暴力犯罪478人(21.5%),性犯罪230人(10.3%),涉毒178人(8.0%),其他案由698人(31.3%)。
2.2 在押男性罪犯及中國人群常模[3]PDQ-4評分比較 2 228名在押男性罪犯PDQ-4評分中,回避型(t=5.942,P<0.01)和強迫型(t=9.864,P<0.01)得分顯著低于中國常模,其他8個亞型得分顯著高于中國常模(P均<0.01)。見表1。
表1 在押男性罪犯及中國人群常模PDQ-4評分比較
注:**P<0.01
2.3 在押男性罪犯人格障礙各亞型篩查陽性分布 共有1 606人(72.1%)至少1個亞型得分≥3分,其中398人(17.9%)總分>42分。人格障礙各亞型篩查陽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強迫型(803人,36.0%)、反社會型(783人,35.1%)、偏執(zhí)型(594人,26.7%)、回避型(542人,24.3%)、自戀型(474人,21.3%)、邊緣型(473人,21.2%)、分裂樣(437人,19.6%)、表演型(418人,18.8%)、分裂型(415人,18.6%)和依賴型(355人,15.9%)。其中251人(15.8%)具有1種陽性亞型,213例(9.6%)同時具有10種陽性亞型,184人(8.3%)同時具有2種陽性亞型;156人(7.0%)同時具有3種陽性亞型;同時具有4~9種陽性亞型均<5%。
2.4 不同人口學及社會特征的在押男性罪犯PDQ-4篩查情況 年齡:26~35歲組篩查陽性率最高(19.3%),其中偏執(zhí)型28.9%,反社會型40.4%,強迫型37.9%。文化程度:≤小學及高中/中專組的人格障礙篩查陽性率最高(均為20.8%);≤小學組反社會型陽性率最高(40.6%);高中/中專組強迫型陽性率最高(39.0%)?;橐鰻顩r:同居者人格障礙傾向(27.7%)和偏執(zhí)型(32.3%)、反社會型(53.8%)、強迫型(47.7%)篩查陽性率較高。經(jīng)濟狀況:家庭人均收入最低組(≤1萬)人格障礙傾向檢出率最高(20.0%),該組在偏執(zhí)型、反社會型和強迫型陽性率也最高,分別為29.3%、38.6%、38.5%;社會支持:家庭關(guān)系一般組人格障礙傾向(37.6%)和偏執(zhí)型(49.1%)、反社會型(57.6%)、強迫型(58.2%)篩查陽性率最高。犯罪類型:財務(wù)犯罪者人格障礙傾向(19.4%)和偏執(zhí)型(27.2%)篩查陽性率最高,涉毒犯罪者反社會型(41.6%)和強迫型(40.4%)篩查陽性率最高。不同案由者在反社會型亞型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69,P=0.03),暴力犯罪組和涉毒組得分最高。與多次服刑者相比,首次服刑者的人格障礙傾向檢出率較高(18.5%),多次服刑者反社會型陽性率較高(44.4%)。刑期≥5年組人格障礙傾向檢出率最高,均超過19.0%,刑期3~5年組偏執(zhí)型陽性率最高(27.5%),≤3年組反社會型(42.3%)和強迫型(38.4%)篩查陽性率最高。見表2。
表2 不同案由罪犯的PDQ-4評分比較
注:與暴力犯罪組比較,*P<0.05;與性犯罪組比較,△P<0.05
本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押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礙傾向陽性檢出率為17.9%,高于普通人群,這與國內(nèi)的其他研究結(jié)論一致。如呂成榮等[5]對某監(jiān)獄在押罪犯的調(diào)查表明,人格障礙陽性率為7.96%;劉邦惠等[6]對220名男性罪犯的調(diào)查顯示,人格障礙的陽性檢出率為15.0%。對國內(nèi)某軍人群體的一次PDQ-4測試人格障礙傾向陽性率僅為3.3%[7]。罪犯這一特殊群體應(yīng)當成為心理障礙重點干預的對象,這將對預防再次犯罪或犯重罪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中,偏執(zhí)型、反社會型和強迫型是篩檢出的常見人格障礙亞型。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以猜疑和偏執(zhí)為特點,表現(xiàn)為“主觀而固執(zhí),敏感而報復性強,對周圍的人缺乏基本的信賴,心胸狹隘等”[7]。相關(guān)研究認為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與犯罪行為間存在關(guān)聯(lián),常表現(xiàn)為沖動型犯罪行為,如暴力攻擊等。研究顯示,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犯罪不僅與個性特征等內(nèi)在因素有關(guān),也受生長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等外在因素影響。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關(guān)系一般,缺乏親密的家庭關(guān)系、無穩(wěn)定婚姻(同居)關(guān)系的調(diào)查對象偏執(zhí)型檢出率較高。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患者犯罪的觸發(fā)點常與社會階層的感知相關(guān),如貧窮、蔑視感等。本研究中,最低收入組和財產(chǎn)犯罪的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檢出率均較高。
本研究中,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陽性檢出率為35.1%,得分比一般人群高近1.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通常是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最為重視的人格障礙問題,表現(xiàn)為普遍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經(jīng)常違法違紀,容易出現(xiàn)暴力行為。本次被試者中涉毒罪犯的反社會型PDQ-4分值顯著高于性犯罪人員。有學者認為,毒品對于反社會人格障礙者而言,是一種釋放自身被規(guī)范所壓抑人格的最具吸引力且最少責任的媒介。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反社會型人格特征篩檢結(jié)果在多種社會因素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Swanson[9]等研究發(fā)現(xiàn),反社會行為的發(fā)生最多見于25~34歲年齡段,并隨年齡增長而降低,這與本研究結(jié)論一致。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受教育程度低的罪犯反社會型人格檢出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兒童期的品行障礙有關(guān),進而影響學業(yè)成績,成年后造成該類亞型人格障礙問題的產(chǎn)生。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在多次服刑人員中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初犯者,反映了累犯者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高危險性[10]。
強迫型人格障礙是指一種專注于追求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際關(guān)系的控制,因而失去靈活性、開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在國內(nèi)的一些同類研究中,強迫性人格障礙的檢出率通常較低。美國罪犯樣本強迫型陽性率高達56.9%[11]。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雖然男性罪犯的強迫型得分顯著低于普通人群,但篩查陽性率比較高。可能是強迫型人格特征與其他精神障礙的高共病率有關(guān),也與性別有關(guān),通常男性罪犯強迫型人格障礙癥狀的陽性率要高于女性。
本研究是對某監(jiān)男性罪犯具有人格障礙傾向的初步研究,結(jié)論尚需進一步專業(yè)診斷與驗證。但現(xiàn)階段的結(jié)果已經(jīng)提示,監(jiān)獄系統(tǒng)應(yīng)重視罪犯心理矯治,針對罪犯特別是累犯常見的心理障礙問題開展防治工作。罪犯入監(jiān)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評估,開展個體化和群體化相結(jié)合的干預。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干預應(yīng)當是綜合性的,由多部門參與,不僅針對罪犯病態(tài)人格障礙的生理因素,也要對可能的社會影響因素開發(fā)有針對性的對策。
[1] Mason MN,Jacobs NN,Pai L.Personality Disorders[M].New York: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487-510.
[2] Aziz SS,Ali SK.Personality disorder among male prisoner in Erbil/ Iraq[J].J Education Practice,2015,69(17): 124-129.
[3] 黃悅勤,劉寶花.北京市高中一年級學生人格偏離的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5):338-340.
[4] 楊蘊萍,沈東郁,王久英,等.人格障礙診斷問卷(PDQ-4+)在中國應(yīng)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3):165-168.
[5] 呂成榮,儲井山,那愛國,等.罪犯人格障礙初步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17(6):416-417.
[6] 劉邦惠.精神病態(tài)男性罪犯自我的特點[D].西南大學,2008.
[7] 陳友慶,薛興.人格診斷問卷在軍人群體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334-1337.
[8] 趙思嘉.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犯罪防治[J].法制博覽,2016,6(6):262.
[9] Swanson MCJ,Bi RC,Newman SC.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s[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10,89(376):63-70.
[10] 呂成榮,趙山,儲井山.288名罪犯中人格問題的初步調(diào)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16(3):175-176.
[11] 羅艷紅.犯罪群體的人格特征及其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3.
Investigationon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ofmaleoffenderswithpersonalitydisorderinoneprison
DINGYe,ZHANGQi,LUHui,WANGJian-Ming.
SchoolofPublicHealth,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66,China
R749.91
A
1005-3220(2017)05-0331-03
2016-08-26
2017-05-14)
江蘇省罪犯精神衛(wèi)生流行病學普查項目(康新項目)
211166 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丁曄,張綺,陸慧,王建明);江蘇省監(jiān)獄管理局江北醫(yī)院(丁曄)
張綺,E-Mail: qizhang@n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