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于淼簡介:
別讓訴苦拖累了人生
專欄作者于淼簡介:
政協(xié)委員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影視策劃人、投資人
自媒體節(jié)目《我與來訪者》制片人、主持人
黑龍江電臺新聞廣播《心事了無痕》心理專家龍軍傳媒上海公司CEO理專家。
女人天生敏感,大自然的更迭、歲月的流逝、一草一木的枯榮都可能觸動女人的神經(jīng)。相比男人,女人更在意生活、工作、家庭中上演的情感交織和各種沖突演變的大事小情。其實,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聲音,有事發(fā)生的時候,就可能滋生煩惱。遇到心中有結(jié)的時候,和親密的人,或是懂自己的朋友傾訴一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情緒也可以得到緩解和釋放??墒侨绻环謭龊?、不分對象、沒完沒了的訴苦,那就不太合適了。
李敏與丁楠同在一家機關單位的科室上班,兩個女人是上下級的關系,丁楠是李敏的領導。工作中的丁楠積極熱情,不擺架子,人緣也不錯,就是愛嘮叨家里的煩心事,今天說老公不干家務,什么事都讓她操心,明天說婆婆偏心,給小姑子買衣服沒給她買,還有孩子不好好學習,白花補課費什么的,就連鄰居家聚會吵吵鬧鬧影響她睡眠的事兒,她也會十分惱火……丁楠的苦水太多,經(jīng)常連李敏午休的那點兒時間都被她的訴苦給奪走了。為此,李敏早就有些不耐煩了,可是,她卻無所適從,不知怎么指摘丁楠的毛病才好,惟有一聲嘆息,慨嘆這個女人負能量實在是太多。
于淼老師觀點:
排解煩惱首先要選擇傾訴對象,對方得是關系近一點的人,一是對方內(nèi)心里愿意幫助你開解,二是他了解你的狀況可以有效分析,三是你得知道對方是個樂觀的人,否則,越聊越悲觀,自己的事情非但得不到解決,還影響了他人的心情。因此,訴苦的時候也要拿捏好尺度,不要多次重復說,不要夸大事實。說的意義是釋放情緒,而博取別人的同情,顯然于事無補。
千萬不能養(yǎng)成遇事就訴苦的習慣,無窮無盡地沉醉于訴苦,只會感染別人的情緒,沒有人愿意和消極的人做朋友。
女人有一個好的閨蜜真是一件幸運的事。就像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里,羅子君有一個能干、大氣、精明、不抱怨的唐晶做好朋友。當子君訴苦時,她對子君說:“每天只準訴苦十分鐘,你不能將沉湎在痛苦的海洋中,當作一種享受?!?/p>
有時,你想什么就會吸引什么。
生活中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遇到難題,如果不勇敢面對,情緒只會像舊疾一樣,時不時地發(fā)作一次。
所以,有節(jié)制地訴苦之后,一定要學會自我安慰、消化與排解,養(yǎng)成樂觀豁達的個性。難熬時,不妨多看書、看電影、運動、喝茶、烹飪、工作,泛濫的訴苦并不能緩解病情。
填滿生活,內(nèi)心充實,才是替代訴苦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