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運+譚瀟
摘要:海綿城市是2012年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qū)域發(fā)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的,旨在提升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fā)生。之后,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鄭州作為海綿城市的首批試點,已經出臺了有關海綿城市建設的一系列措施。本文旨在分析鄭州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采用的工藝及措施。
關鍵詞:鄭州;海綿城市;建設
一、“海綿城市”的優(yōu)勢及前景
目前我國除極少數城市外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通過管網集中快排,這種排水模式會造成強降雨地區(qū)管網排澇能力不足,并且在缺水地區(qū)導致雨水白白流失。所以,為了解決我國排水現狀,加快城鎮(zhèn)化建設。我國提出了屬于我國新型城市的猜想,即“海綿城市”的構想?!昂>d城市”是我國結合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先進工藝來實現城鎮(zhèn)化的新模式與傳統(tǒng)“快排”模式相比,“海綿城市”通過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對滲透地表的雨水進行吸納、蓄存、凈化三步工藝,等到需要時再排放和利用,非常有效的減輕了排水管網的壓力,并且減少了新增排水管網的工程量,強化了城市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緩解了城市缺水問題。目前,我國已有20多個城市被列入了海綿城市的設點之內,“海綿城市”在我國發(fā)展成為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新型“海綿城市”,可以有效解決我們在實現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各種問題,在我國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二、“海綿城市”建設的優(yōu)秀案例分析
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了一種“LID”的理念旨在降低開發(fā)活動對水文特征的影響,成為了“海綿城市”的初級構想,之后,英國及澳大利亞又分別提出了“SUDS”及“WSUD”的理念來實現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像美國的波特蘭和西雅圖這樣的城市,終年雨水充沛,傳統(tǒng)的排水方式不僅效果微乎其微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能源,為了解決這種現狀,變廢為寶,景觀設計師便經常運用雨水花園來增強城市排水功能。在公共廁所,停車場等城市公共環(huán)境中,這種雨水花園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變廢為寶。還有例如德國的柏林波茨坦廣場,在廣場占地中19%的用地被規(guī)劃為水面,這種規(guī)劃可收納周邊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約1.5萬m3。雨水在注入廣場水體之前,先要經過種植有水生植物和培養(yǎng)在上面的微生物構成的凈化水塘,完成水的凈化和二次過濾,保證水體有清潔健康的品質。國外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給我們建設自己的城市提供很好的啟發(fā)?!昂>d城市”是我國綜合國外的先進案例分析進化成為我國獨特的建設理念。目前已經在我國的上海等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對這些城市建設ppt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當雨水過大甚至是臺風到來時,這種新型的理念會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三、鄭州“海綿城市”建設方案的分析
(1)以傳統(tǒng)自然山水的造園理念構建總體規(guī)劃結構。鄭州園博園以現狀水系為基礎,南部挖湖,北部挖堆山,形成統(tǒng)領全園的主領軸線。為了體現具有中原文化特色,鄭州園博園沿主軸線布置主入口大門、華盛軒、華夏館、軒轅閣等特色的建筑。園博園內分為公共景區(qū)和展園區(qū)兩大園區(qū)。前者包括出入口景區(qū)、華夏文明主題景區(qū)及百姓花園主題景區(qū)三個景區(qū)供游客觀賞。后者則采用組團式布置,國內展園分為一個主入口展園區(qū)和九個城市組團展園區(qū),國際展園涵蓋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大師展園區(qū)、國外城市展園區(qū)。
(2)將綠色發(fā)展理念貫穿于城市的建設之中。本屆鄭州園博園展會將通過傳統(tǒng)藝術表演,文化體驗活動等,讓游客深切體會到中原文化和綠色發(fā)展理念的切身感受。鄭州園博園將綠色發(fā)展理念貫穿與園博園的設計、規(guī)劃及建設之中,旨在將園博園打造成“海綿城市”的優(yōu)秀示范區(qū)。游客將通過藝術表演和文化體驗活動體會到海綿城市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園博園將會成為鄭州市民休閑、娛樂、工作的全功能會所.
(3)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徑流污染控制、徑流峰值控制的目標。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采用“因地制宜、生態(tài)優(yōu)先”的指導原則,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25%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在新建成區(qū),年徑流總量控制不應小于70%。在徑流污染控制方面采用的原則是低影響開發(fā)區(qū)域內雨水徑流量ss去除率按照50%左右。徑流峰值控制應按照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來控制,采用綜合徑流系數不小于0.7來控制。但在低影響開發(fā)設施的區(qū)域,應具體分析現狀,制定徑流峰值控制,來防止雨量突增的影響?!昂>d城市”的中心思想應該是對雨水進行綜合利用,在鄭州園博園設計中,要求雨水利用率不低于30%。鄭州的“海綿城市”的打造應充分考慮上述4點要求,因地制宜,在考慮綠化等前提下,將峰值控制等列入規(guī)劃章程,并加入鄭州獨有的中原文化特色。
四、鄭州“海綿城市”將擺脫來“鄭州看海”的帽子。
通過對鄭州市近30年來共1329場降雨資料繪制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設計降雨量關系的曲線,我們不難看出,即便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最高的85%,應對設計降雨量也僅為30mm。鄭州市市政勘測設計所一位負責人表示,鄭州市的排水管道的管徑粗細不一,正常情況下,能夠承受24小時內平均降水量50至70毫米的降雨。在降雨量過大的情況下,鄭州市無法及時的排水,地面水澇現象很嚴重,“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中,及時降雨量很大,地面的積水也能及時的排出并得到有效的利用,不會造成地面水澇現象。是否鄭州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將徹底改善鄭州市內的積水問題,到2020年能否脫掉“海市”的帽子,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結束語:
作為一名在鄭州上學的學子,切身體會到了鄭州市內降水排水現狀繼續(xù)改善。也親身參與過“海綿城市”的建設,對“海綿城市”的前景非??春茫蚕嘈培嵵莸呐潘畣栴}將在“海綿城市”的推動下得到有效改善,也衷心希望鄭州“海綿城市”的成功推動中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歷程。
參考文獻:
[1]周蘭萍《ppp項目運作實務》法律出版社
[2]曹磊《走向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實踐探索》天津大學出版社
[3]劉家宏《暴雨徑流管理模型理論及其應用——以SWMM為例》科學出版社
[4]張澤中《暴雨徑流管理模型理論及其應用——以SWMM為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