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霍裕婧
(徐州醫(yī)科大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心靈的救贖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霍裕婧
(徐州醫(yī)科大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美籍阿富汗人,小說以戰(zhàn)火紛飛的中東為背景,講述了阿米爾與哈桑成長過程中的糾葛,通過對背叛與救贖的深度挖掘,展現(xiàn)了人性的溫度。
《追風箏的人》;背叛;救贖;悔過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亂世中東的背景注定了這本書的不平凡。阿米爾——小說中的“我”,他的祖父是受人敬仰的法官,他的父親是日進斗金的巨賈,他們是高貴的普什圖人。哈?!⒚谞柕钠腿?,他的父親是出身卑賤的哈扎拉人,他的母親是拋家棄子的蕩婦。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被這些標簽所桎梏。
阿米爾曾是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哈桑是阿米爾最忠貞的伙伴,他們在一起蹣跚學步,一起爬樹,一起惡作劇中度過了悠長的童年歲月。他們在同一個屋檐下,學會說第一個字,阿米爾說的是“爸爸”,而哈桑說的是“阿米爾”。哈桑說過,他寧愿吃泥巴也不欺騙阿米爾。阿米爾也說,哈桑從未拒絕他任何事情。
然而,命運的轉折發(fā)生在1975年的冬天,阿米爾12歲,哈桑11歲。他們參加喀布爾的風箏大賽,這個大賽比的不是誰的風箏飛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誰的風箏能摧毀別人的風箏,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勝利者,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最大的榮耀是要追到最后一個被割斷的風箏。這一次,阿米爾的風箏是最后的幸存者。
在哈桑為阿米爾追到風箏的過程中,不幸發(fā)生了……阿米爾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墻后面,窺視著一條荒蕪的小巷——勢單力薄的哈桑正被一群壞孩子肆無忌憚的欺凌侵犯,暗紅的鮮血滴落在地上。此時鋪天蓋地的恐懼控制了阿米爾,使他蜷縮在角落里,孱弱的人格吞噬漸漸了他,然后竟逃也似的離開。
《肖申克的救贖》里,斯蒂芬·金說:“懦弱囚禁人的靈魂。”這句話在阿米爾身上一語成讖。在之后二十多年里,那一天的事就像夢魘般纏繞著他,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他懦弱的靈魂。即使他事業(yè)一帆風順,即使他有了溫柔美麗的妻子,也逃不開對自己心靈監(jiān)禁的懲罰。他開始知道,哪怕逃離到天的盡頭,都不是真正的逃脫,總會被命運之神無情的拉回到未走完的路上。
然而,時光不會慢條斯理的等你悔過,然后溫柔的等你救贖。當阿米爾在美國過著安逸的生活時,遠在阿富汗的哈桑卻用生命守護了阿米爾烽火中的老宅,留下了一個孤兒。為了完成未曾贖還的罪行,他決心踏上一條“重新做回好人的路[1]”……
阿富汗這片土地被蘇聯(lián)入侵過、被塔利班控制著,硝煙彌漫,危險重重。哈桑的孩子落在當年對哈桑施暴的阿塞夫手上,一切就像輪回般巧合。為了救出這個孩子,他被阿塞夫打得遍體鱗傷,但是施加在身上的痛苦,治愈著心頭的傷口,他終于放下了心中厚重的負累,命運和時間給他的痛苦做出了一個的了結。
“當罪惡導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贖;而罪行導致了更大的罪行,那就是迷途?!卑⒚谞柕呐橙踝屗哌^迷途,但他也勇敢的實現(xiàn)了自我的救贖。我們總會犯錯,逃避永遠是一個最不可取的方法。我們逃得過別人的眼睛,逃得過自己的審判嗎?它只會讓人在懊悔自責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人活貴在坦蕩蕩,改過遷善永不嫌遲……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結,都有一只曾經的風箏,只要勇敢的去追,都能找到心靈的出口!
[1]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I207.42
A
1672-5832(2017)10-0044-01
霍裕婧(1995-),女,漢族,江蘇太倉人,本科,徐州醫(yī)科大學,研究方向:臨床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