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蔚紅
孩子磕碰別打強鬧調(diào)時人就性事的論惡事,了
文/李蔚紅
兒子的嘴今天磕破了,流了不少血,上下嘴唇和鼻尖都紅腫了起來。
幼兒園有一架鐵秋千,他是在從前面走過去時,被一個突然蕩起秋千來的小朋友掃倒了,鐵秋千撞傷了他。我跑過去保護他時已經(jīng)晚了。小朋友的父親很好,陪著我們一起去衛(wèi)生所擦藥。
看著兒子疼得哭,我很心疼,但又不好說什么,都是些小孩子,這種碰碰撞撞是常有的事情,再說撞到兒子的那個孩子又不是故意的。我便對這位父親說:“沒事,你們回家吧,孩子們都頑皮,一不小心就會有碰碰撞撞的?!?/p>
回家的路上我給兒子買了一個小玩具——挖土機。他玩得很開心,忘記了傷疼,一邊玩一邊說:“‘飛龍牌’挖土機,能挖土,能裝土,能拉土,能卸土?!彼B用了四個動詞來表述他新玩具的功能。
我摸著他的頭,跟他解說今天磕傷了的事情。我說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危險的,雷雨天氣的危險、交通道路上的危險、生病時的危險,還有小伙伴之間打打鬧鬧帶來的意外傷害……
“你知道人也有避免危險的本能反應(yīng)、智慧與能力吧?”我開始給兒子講解一些常見的危險以及怎樣避免。比如每天上幼兒園,我們都走人行道,到了路口,一定看好紅綠燈;我們也不與小朋友打架,有了矛盾或者發(fā)生了沖突,就去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解決……
“我有能力避免危險,我知道避雷針;打架不好,我也不與小朋友打架,我給他們講故事,他們喜歡聽故事,就不打架了……”兒子還沒有多少避險的能力,但他充滿了信心。
“你磕傷了,流血了,這叫外傷,要用酒精、碘酒等消毒,防止感染;你如果突然肚子很疼、拉肚子,就要跟老師說,讓老師帶著去找大夫檢查……”我又給他講一些外傷和常見病的小知識。
兒子都聽了進去。這樣在以后的生活中,會對他有些作用。
上面是兒子童年時我記下的一件事情。
孩子之間是普遍存在打鬧、爭斗現(xiàn)象的,他們通過這些行為,練習(xí)一些生存技能,也嘗試自己的能力,逐漸確立在群體中的地位。
磕碰、打鬧大致有兩種性質(zhì),一是嬉戲、取樂;二是受到了一些暴力行為的影響,卻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dǎo)、教育,心靈中沒有好的榜樣與行為規(guī)則,就粗暴、野蠻甚至殘忍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只要是為了嬉戲、取樂,沒有什么大礙,家長們盡量不要親自參與他們之間的事情,可以教育、引導(dǎo)他們,讓他們學(xué)著友好相處,因為同齡的孩子們要一起成長、長期相處,他們可能今天發(fā)生了點沖突、打鬧,明天又成了好朋友。
如果自己的孩子誤傷了他人的孩子,就要讓自己的孩子認(rèn)識錯誤并且賠禮道歉,爭取諒解,同時也要去關(guān)愛受傷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兒子跟院里的幾個男孩子一起玩沙土,他們一把把地抓起沙土,比賽誰扔得遠(yuǎn)。兒子不小心把沙土扔偏了,扔到身邊一個男孩子的頭上,里面恰巧有塊稍大的石子,打得男孩子哭了起來,我看到他的頭上流出了血,滿懷歉意地給這個孩子的爸爸打了電話,然后叫了輛出租車,把這個男孩送到附近的醫(yī)院上了藥。他的父親趕到后,一點也沒有計較,他說小孩子們一起玩,這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沒事了,回家吧,都是些皮小子!”
而如果孩子們的行為過了度,形成了有意的打架、傷害,這樣的事情就應(yīng)該及時地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了。
這兩年,我們的中小學(xué)不時地發(fā)生一些這樣的事件:
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學(xué)生;
江西一學(xué)校,多名女初中生圍毆一女生,扇耳光、腳踹達(dá)5分鐘;
00后圍毆一男孩,竹竿打斷笑聲不斷……
某段視頻中,一個7歲的女孩對一個男孩拳打腳踢的時候,她的父親不但沒阻止,反而在一旁攝像并鼓動他們爭斗,不斷表揚占上風(fēng)的女孩,并刺激挨打的男孩反擊。事后這位父親的解釋是:“我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面對欺凌要敢于出手,敢于還擊?!?/p>
這些行為讓我驚悚,他們這是怎么了?他們?yōu)槭裁幢憩F(xiàn)得如此野蠻、殘暴、無情?人類的那些善良、美好的天性、良知,怎么在他們的身上像是一點也沒有被喚醒?
孩子們的行為主要還是成人的社會教育與影響:
一是父母在孩子與同伴發(fā)生了沖突、打鬧后的教育觀念、處理方式影響了孩子;
二是我們的文化、娛樂產(chǎn)品的影響;
三是孩子們生活的家庭、父母或者鄰居,有這樣的暴力行為。
那些教唆、鼓動孩子打架,告訴孩子“別人打了你,你就打回去”的家長,甚至有著暴力行為的家長,更應(yīng)該深刻地反思,再不能引著孩子向歧途和邪路上走去了!
以暴制暴,當(dāng)然最簡單直接,但是你要做好N手準(zhǔn)備:
第一,孩子通過反抗,成功澆滅了施害者的氣焰,怕了,從此不敢造次;
第二,孩子技不如人,被打得更慘,加重挫敗感,致殘致死的案例每年也有不少;
第三,孩子通過反抗嘗到了勝利者的滋味,學(xué)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但是你一定不會希望孩子成為施害者。
人類已經(jīng)進化到了文明的時代,我們的孩子需要和平、善良、友愛和美好的生活,所以只有教育、引導(dǎo)孩子理解他人,愛護自然與社會的環(huán)境,激發(fā)起他們?nèi)诵灾械拿篮贸煞?,才能讓他們心中有愛,愛自己也關(guān)愛他人的生命,才能摒棄暴力,擁有美好、善良的人生。
父母親也不可能永遠(yuǎn)護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們總要融入社會生活中。我們要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這樣的事情,告訴他們一些正確的與人相處的觀念,也告訴他們一些避免傷害的方法,讓他們除了不傷害他人,在他人傷害到自己的時候,也有保護自己的辦法。
那些受到過傷害的孩子,他們也不會就因此變得懦弱。父母可以為他們講講從長計宜、寬容、不睚眥必報這些美德,鼓勵他們在其他方面成為強者,比如在學(xué)習(xí)上、在某項技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