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信賴無價
□葉延濱
莊子常常有特別不一樣的想法,這成就了他。
常與莊子論辯的惠施死了,莊子感傷地說,沒有對手了,沒有什么可與人交談了。
由此,還引出了“郢人斫堊”的典故:有個郢都人,仔細地在鼻尖上抹了像蠅翅一樣薄的石粉,叫石匠朋友用斧頭削掉它。石匠把斧頭揮得呼呼帶風,將石粉削去而郢人的鼻子沒有一點受傷。郢人穩(wěn)穩(wěn)地站著不動,面不改色。國君聽說了,叫來石匠,讓他給自己表演。匠人說,我可以給你表演,但敢站在我斧頭前的那個人死了。
這個故事從莊子嘴里說出來,帶有伯牙子期“知音對手人生難得”的感嘆,后來變成典故則常用來夸獎人的技高、膽大、心細。
其實,這個故事的一號主角,是那個鼻子尖上抹石粉的人。他也和運斧者一樣膽大、心細。
他還多一條:心中揣著信賴。有了信賴才會膽子大,才可能“立不失容”。
信賴,無比珍貴!信賴,也是這個故事的底色。
在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生活得安心平和,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一個揮動斧頭的人面前等待他削去鼻子上的石粉,而是因為我們處在風險之中時,對那個“現(xiàn)代運斧者”充滿信賴。
最直接、最明白的例子,就是坐飛機。
坐飛機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然而我們坐上飛機,聽廣播安全提示,一點也不慌張。是因為膽大嗎?不是。是因為心細嗎?更不是。只是因為信賴,信賴航空公司的飛行記錄,信賴統(tǒng)計表上的事故發(fā)生概率小于其他的運輸工具。如果沒有這種信賴,坐飛機是非常恐怖的經(jīng)歷:坐上飛機,你先想天氣、風向、雷電,有沒有下切風,會不會撞上飛鳥而機毀人亡;再想飛機運行了多少年,發(fā)動機是否會出問題,油管會不會漏,電路會不會老化,螺絲會不會松;還有駕駛員今天心情好嗎,跟老婆吵架了嗎……
有一次,我在首都機場排隊上飛機,從玻璃窗看見機長嚷嚷著下了飛機,于是,航空公司給我們每人發(fā)了400元錢,讓我們換航班。之所以發(fā)錢,是因為機長生氣喊罷工。這喊聲讓人聽見了,航空公司只好發(fā)錢了事。
回想起來,錢是小事,如果那個機長生氣了不是嚷嚷下飛機,而是憋在心里繼續(xù)值班,想想都怕。
盡管曾發(fā)生過飛行員蓄意造成機毀人亡的事件,但全世界的飛機還是按部就班地起飛降落。
原因很簡單,人們只有繼續(xù)保持對航空飛行的信賴,才可能正常地在這個星球上乘飛機往來。
保持對現(xiàn)代技術(shù)及其管理者的信賴,是享受現(xiàn)代文明的先決條件。
想一想,不乘飛機坐高鐵,高鐵也可能發(fā)生事故。不坐高鐵坐汽車,汽車出事的概率更高。
那么不出門,“宅”在家呢?電器安全否?自來水有無污染……天啊,每個享用現(xiàn)代文明成果的人,都是那個站在“現(xiàn)代運斧者”前的郢人!面對上天入地的交通和密布在身邊的氣、電、水……必須充滿信賴,否則活不下去。這種信賴讓我們有正常的生活。
于是我想到,現(xiàn)代社會所有環(huán)節(jié)上的管理者,無論是部長、市長還是飛行員、檢修工,無論是高管、經(jīng)理還是賣肉的小販,每個人都需要以最大的誠意和敬業(yè),來面對人們給予的信賴。當一個社會沒有信賴,那么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把揮舞的大斧。
莊子講的故事,很老,但也像剛出爐的頭條新聞……
(張秋偉薦自《現(xiàn)代閱讀》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