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勇
摘要: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作文水平體現(xiàn)出了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作文學習和訓練的基礎階段時期,因此,小學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備受重視。本文從剖析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并且針對學生和教師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操作對策,旨在探索小學作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為小學作文教學的健康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小學作文;問題;對策;培養(yǎng)方向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作文教學存在明顯的功利性,急功近利的明顯問題。在長期應試教育意識的影響之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更多地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yōu)榻虒W目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就出現(xiàn)了一味讓學生進行有關作文寫作技術方面的訓練,而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忽視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如語句不通,詞不達意等等,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一)作文教學在慢慢地扼殺學生的靈性
目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以提高學生作文成績?yōu)榻虒W目標,就會出現(xiàn)速成式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教學形式。當涉及到新的作文體裁時,教師通常是引導學生先學習范文,學生知道這一體裁的模式之后,教師就會要求學生模仿或者是依據(jù)范文進行寫作。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果范文利用不當,就會束縛學生的思路,寫作也不再是學生自己表達思想的形式。在作文寫作或者是考試中,就會出現(xiàn)學生背范文的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了學生作文內(nèi)容雷同的現(xiàn)象。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過度輔導,如通過套用范文、模仿范文的速成式的作文訓練方法就會使得學生在作文方面的靈性慢慢地被抹殺掉。
(二)不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作文寫作的興趣
作文寫作的主體是學生自己,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談到作文,學生普遍地表示“沒有興趣”。出現(xiàn)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脫離學生生活的實際,同時對學生的有效指導不夠。作文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是教師出題,學生把握作文的立意,完成作文后,教師進行作文評價。針對作文題目,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只是引導學生依據(jù)范文進行寫作加工。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中,缺失教師有新意的引導,如對事物新的觀察視角的引導。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揣摩教師的出題意向,但是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則不能把控寫作立場。長期如此,寫作能力弱的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感覺到自己是在照本宣科,進而漸漸地喪失了對作文學習的興趣。
(三)缺乏教師對作文的有效評價
部分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作文有針對性的有效評價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評語如果過于簡單,就會直接導致作文中學生的實際問題不能得以解決。同時,教師面面俱到的作文講解也只是涉及到了學生的普遍問題,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的問題。這樣是不利于學生自身的長期發(fā)展的。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具有共性特征的問題,也會出現(xiàn)個性化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得以解決,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展,學生將無法突破自己作文寫作的難關,自身的情感也難以通過語言表達,嚴重時會影響到學生思想情感的健康發(fā)展。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對策
小學語文學習的特殊性,如小學語文是學生語言學習的啟蒙階段,決定了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小學作文寫作難的問題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著,如部分學生不知道怎么寫作文。針對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就對教師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作文選材
學生作文的選材能力直接針對的是“不知道寫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寫”的問題,因此,作文選材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格外重視的因素。針對選材能力方面較弱的學生,教師對其進行收集素材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既要安排學生養(yǎng)成寫隨筆、讀后感,也要教給學生好素材的標準和好素材的內(nèi)容。素材本身新穎和具有深度并且角度獨特的身邊小事都可以是好的素材。
(二)改進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體系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作文評價是學生提高作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作文評價體系中,教師首先要改變主觀性強的明顯特征。小學作文評價最終的目的是為學生開拓視野和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科學素養(yǎng)服務的。在作文評價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作文的立意,也要重視學生作文的寫作技巧的運用。針對具有獨特內(nèi)容的學生作文,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評價觀念,把握好作文判斷標準。
三、小學作文教學培養(yǎng)方向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小學作文教學應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一)遵循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作文訓練方法
針對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個性化的思維特征,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首先要尊重學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簡單方式對其實施教育。教師在向學生實施作文教育時,既要依據(jù)學生年齡發(fā)展的特征,又要結合作文教學目標。對學生所實施的作文訓練方式要找準教學重點,有針對性的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按步驟實施。
(二)培養(yǎng)多角度選擇同一題目的能力
小學作業(yè)多是命題作文,同一題目就會出現(xiàn)作文內(nèi)容雷同的現(xiàn)象。如在《我的媽媽》這一作文題目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整理自己的寫作思路。《我的媽媽》可以在介紹媽媽的性格和脾氣的時候,采納安東尼·布朗所著的《我媽媽》中的風格。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媽媽生活中的細節(jié)著手,再到媽媽對家庭和社會的積極作用的角度來進行素材的選擇。
結束語
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應做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側重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能力,激發(fā)學生樂于動筆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的行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起學生寫作的興趣,進行有效指導,為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鄒珊珊.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12).
[2]徐蓓春.個性化小學作文教學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3]沈曉曉.還習作教學一份“真”[J].新課程.教研版,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