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民
古人吃東西有一定的法則:有啥吃啥,吃啥是啥。
“有啥吃啥”不難理解,四時運作,食物也因萬物生長的規(guī)律而時序不同。春天百草萌發(fā),夏天果繁蔬茂,秋天新谷登場,冬天不免吃些積糧,均有定時。家有余糧,想吃點好東西,就利用“歲時伏臘”。許多地方有“貼秋膘”“吃伏羊”的傳統(tǒng)?!胺笔窍奶斓娜溃芭D”是冬天的臘祭,都不妨“烹羊炮羔,斗酒自勞”。
“吃啥是啥”則是指烹煮食物之際,僅簡單加熱、調(diào)味,沒有太多裝飾、雕琢。古人大鼎烹煮,豬、羊等食材直接置入鼎中,頭尾完整,昊天上帝一看就知道子民奉祀的是哪些牲禮。祭祀之后,公卿、大夫分享祭肉時,也要切得工工整整,擺盤上桌,層次分明,才算禮敬。至今,廚師做蒜泥白肉、白斬雞仍是如此。
漢唐以后普遍使用蒸籠,更易保存食物的完整模樣,甚至刻意將食物做成具象物品。唐代韋巨源記錄的《燒尾宴食單》中,記載有“素蒸音聲部”——將面團捏成人形與樂器,表現(xiàn)出70多個演奏者的模樣與神情,皆栩栩如生。時至今日,山西面食仍保留此風(fēng)。大廚花功夫制作,但往往眼觀重于口嘗,遂有“看菜”之名。從開封的鯉魚焙面到江浙的松鼠鱖魚,走的都是具象路線。魚去鱗片、內(nèi)臟后,劃開兩側(cè),撲上面粉,入鍋炸之,擺盤時仍呈游水狀。
明清以后,許多豪奢之家開始使用大火快炒,烹飪方式雖有改變,但廚師依然盡量保持食材的本來面貌,菜名也力求清楚明白。清宮檔案記載的乾隆食單包括:鍋燒雞、韭菜炒肉、蔥椒鴨子、肉片燉白菜,一目了然。有時還交代食材來源,如烏珠穆沁羊肉指的是東蒙烏珠穆沁旗的羊肉。清宮食單上還常見滿族點心,如孫尼額芬白糕、他士馬等。漢人看來一頭霧水,其實“額芬”是滿語的糕餅、餑餑之意。拿雞蛋、奶油制成孫尼額芬,糯米制成朱喝額芬,捏成魚形的是尼士哈額芬;他士馬則是黃米面餅,并不新奇。
原本西方人的菜單也把食物內(nèi)容說得清楚。1909年11月初,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與許多親友在柏林附近打獵,這可是每年的重要活動,狩獵的成果自然成為盤中佳肴。午餐內(nèi)容包括:獵人濃湯、熏鮭魚冷盤、烤牛胸肉配酸白菜、燒野豬頭配水果醬、雞肉烤盤、鴨肉冷碟,前后六道。100多年前的午宴,如今看到菜單,仍可以想象侍者將各種野味制成的佳肴端上桌時,賓客臉上的燦爛笑容。
平民百姓吃飯,也該知道吃啥喝啥。1917年,美國賓州一家連鎖餐廳的“今日菜單”提供各種菜品供賓客選擇。魚類有鰈魚加韃靼醬、熏鯖魚或煎扇貝;肉類包括羊腿肉、羊排骨肉、烤牛肉或烤豬肉;蔬菜種類也不少:長豆莢、菠菜或炸茄子,另外供應(yīng)米飯、烤土豆和土豆泥;連生菜色拉的內(nèi)容也清楚,包括萵苣、大黃瓜、蘆筍和西紅柿。這種菜單,顧客吃啥點啥一目了然,不打啞謎,不會弄錯,不易發(fā)生糾紛。
20世紀70年代以后,一些法國廚師提出“新烹飪”概念,強調(diào)縮短烹煮時間,以蒸代替燉煮,以保持食物原味。他們還希望簡化菜單,強調(diào)食材原味,少用醬料、佐料,走簡約風(fēng)格。殊不知,許多餐廳原是利用繁復(fù)烹飪,以便與家庭烹飪相區(qū)別。強調(diào)新烹飪的餐廳則供應(yīng)有限的主廚特色菜式,美其名曰“菜好何需分量大,飯香不在樣式多”,卻又與一般家常菜區(qū)別不大。許多人上餐廳吃飯,就是要引人羨慕,稱為炫耀性消費。但新烹飪菜量小,顧客吃不飽,又缺乏可供炫耀的話題,許多人寧可選擇傳統(tǒng)餐廳。
這么一來,法國烹飪界又想了些新花樣,把化學(xué)技法帶進廚房,發(fā)展創(chuàng)意烹飪,其中以“分子廚藝”最為新奇。分子廚藝有幾方面發(fā)展:有人將食物解構(gòu)成各種成分,酪類、維生素、蛋白質(zhì)等,再以化學(xué)合成的方式,一樣一樣匯總,認為這樣可以取代原本進食的方式。忙得沒時間吃飯?沒關(guān)系,來一杯綜合營養(yǎng)蛋白飲料,不但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素,還香醇美味、口感濃郁,讓人有飽腹感。想要香草、巧克力還是草莓口味?任君選擇。當(dāng)然,沒有一樣不是人工合成的。
要不然還有這些:蔬菜魚子醬、馬鈴薯冰激凌、果凍生魚片……外觀、氣味都極逼真,可是沒有一樣是真的。生產(chǎn)這種分子食物的工序跟化學(xué)實驗一樣復(fù)雜,因此價格也不可能太低。其實有的分子食物做法并不難,中國古已有之。例如豌豆黃,是拿豌豆浸泡去皮后燉爛,加入白糖,冷卻定型,切成塊狀,以保持豌豆的香味與顏色。日本的紅豆羊羹源自中國,做法也類似,紅豆加糖,熬煮之后加上食用膠,冷卻后食用,做法并不困難,也可以歸到分子食物這一類。
另有一種相當(dāng)討喜的分子食物——棉花糖。將砂糖加熱,高速旋轉(zhuǎn),就能甩出棉絮般的糖絲,拿竹簽子收攏成棉花糖,成本不高,可是價格不低。咱也可以將干玉米粒放到密閉容器中高溫加熱,玉米中的水和油脂受熱汽化,卻受外皮拘束,產(chǎn)生極大的壓力。一旦壓力超出極限,玉米粒就破裂成爆米花。這么產(chǎn)生的爆米花不僅熱量低,還富含膳食纖維,算是健康食品。但少有人這么吃,都得加點鮮奶油、甜味素、色素,這樣恐怕健康不起來。
德國人說“飲食之際,眼睛跟著一起吃”,這跟咱中國人強調(diào)色、香、味是一個概念。就連吃素食,也都做成雞、鴨的形狀,與孔老夫子說的“作俑”概念類似??墒欠肿邮澄飶娬{(diào)各種元素,不計較形象,甚至有意解構(gòu)形象,食物完全不像食物,就像是宇航員在太空吃的醬或糊。20世紀80年代,宇航員一旦進到外層空間,就得忍饑挨餓,吃些流食,維持身體正常運作?,F(xiàn)代宇航員已經(jīng)不需要如此,分子廚藝有了新發(fā)展:西紅柿汁灌入草莓模型中,制成草莓形狀,顧客一試才知道原來是西紅柿;櫻桃汁加果膠,做成魚子醬形狀,入口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櫻桃味的圓球。食客眼睛所見與舌尖所嘗,截然不同。分子廚藝是不是在整人?但愿意花大價錢到分子餐廳用餐的人還真不少??赡芩麄円詾榉侨绱瞬荒苷蔑@身份,還嘲笑大家不懂時尚。這像不像皇帝的新衣?
所幸現(xiàn)在又有人提倡慢生活,主張回到廚房,蒸點包子、饅頭,整碗臊子面,或用砂鍋做個胡蘿卜土豆燉牛肉,一家人坐下來,享受一頓??汕f別掏手機,還得把電視關(guān)了。
(萌 萌摘自《世界博覽》2017年第16期,喻 梁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