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筱莉 鄧小華 熊兵才
摘要:通過品種對比,觀察福建大薯、桂淮7號、桂淮2號、紫山藥、靈芝山藥5個品種在南城縣的栽培表現(xiàn),證明最適本地栽培的品種是桂淮7號;在此試驗基礎上,進行自然越冬試驗,證明能自然越冬的品種是靈芝山藥。
關鍵詞:山藥;試驗;品種對比;自然越冬
江西省南城縣山藥栽培歷史悠久,歷來是江西省山藥栽培重點縣,該縣地方特色品種——南城腳板薯是江西省四大山藥名品之一。近年來該縣引進了部分山藥優(yōu)良品種,為了摸索其栽培表現(xiàn)及在南城當?shù)刈匀辉蕉闆r,2015-2016年進行了試驗,現(xiàn)小結如下:
1試驗目的
1.1品種對比試驗 通過山藥品種對比試驗,摸索不同品種在南城縣的栽培表現(xiàn),篩選適合該縣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
1.2自然越冬試驗 南城縣每年冬季都會下雪或降凍雨,當?shù)刈匀辉蕉纳剿幎紩乐厥芎?,而貯藏又到不了栽培季節(jié),因此該縣山藥種長期依靠從外地調入。本試驗旨在探索不同品種在該縣自然越冬的情況,篩選最佳自然留種的山藥品種。
2試驗地點
南城縣建昌鎮(zhèn)萬年橋村。試驗地土質為砂質壤土,土質疏松,土層深厚。
3試驗品種
福建大薯、桂淮7號、桂淮2號、紫山藥、靈芝山藥5個品種。
4栽培方式
試驗品種的栽培均采取常規(guī)栽培方式。
5試驗設計
5.1品種對比試驗
每個試驗小區(qū)面積250m2,每一小區(qū)每個品種栽培面積50m2。試驗設3次重復,試驗總面積750m2。
5.2自然越冬試驗 在品比試驗中的一小區(qū)中,每個品種留25m2作為自然越冬試驗區(qū)。
6栽培管理
6.1整地施基肥 每畦寬1.25m,長20m。做好畦后,沿定植行開深15cm的施肥溝,施入基肥,基肥每小區(qū)施硫酸型復合肥12.5kg。施基肥后蓋一層薄土,再栽植。
6.2栽植 桂淮2號以零余子為種,其他以薯塊作為繁殖材料,每塊長5cm左右,重約25g。種薯栽植前曬4N8小時,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種消毒,之后栽植。栽植株距30cm。栽植時間為2015年4月15日。
6.3田間管理 及時除草松土。搭架栽培的,移栽后及時插下竹桿,成雙行人字架,讓淮山藤自然纏繞,防止嫩藤在地面受曬枯死。每15-25天追肥1次,連施3-4次,每次每小區(qū)施復合肥10kg,施肥后覆土,避免肥效損失。做好水分管理,久旱應灌水,雨季及時排水,9-11月是桂淮7號、桂淮2號及紫山藥薯塊快速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7試驗結果
7.1長勢情況 紫山藥、桂淮7號兩品種生長最旺,表現(xiàn)為葉大蔓粗,長勢強。桂淮2號次之,葉??;福建大薯長勢前期較好,6月下旬開始衰退,8月上旬黃葉達70%,即已成熟。靈芝山藥表現(xiàn)早熟,前期生長快,6月下旬開始停長,7月上旬成熟。
7.2試驗產量 2015年8月2日對靈芝淮山進行了測產,2015年9月8日對福建大薯進行測產,2015年11月30日對桂淮7號、2號、紫山藥進行了測產。測產方法是在每個小區(qū)、每個品種隨機抽取5株,每個品種共15株,結果如表1:
8結果分析
8.1產量 從產量上看,桂淮7號最高,桂淮2號次之,靈芝山藥最少。
8.2成熟期 靈芝山藥最早,表現(xiàn)為早熟,7月中、下旬成熟;福建大薯次之,在8月下旬成熟,表現(xiàn)中早熟;桂淮7、2號及紫山藥差不多均在11月中下旬成熟。8.3效益
靈芝山藥雖產量少,但價格高,市場平均售價達20元/kg,由于其早熟,生長期短,其效益還是很好的,從試驗來看,667m2產值可達14710元。紫山藥市場平均售價達12元/kg,667m2產值可達14748元,與靈芝山藥相當。其他品種價格均為7元/kg,以桂淮7號效益為好,667m2產值可達19498元。因此,從試驗來看,桂淮7號的栽培效益最好。
9自然越冬試驗結果及分析
自然越冬試驗在2016年4月5日進行測產驗收。從表2可看出,自然越冬后,桂淮7號、紫山藥可用于種植的種量很少,即安全越冬性低。福建大薯與桂淮2號越冬后宜種率相當,但也僅占40%左右,損失較大。只有靈芝山藥可安全越冬,其宜種率高于100%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測產誤差所致。試驗證明,只有靈芝山藥一個品種在南城縣適宜自然越冬。
現(xiàn)代園藝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