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由于我們對孩子的不相信,就有了包辦代替,出現(xiàn)了回避掩飾,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總是給人帶來驚喜,往往在不經(jīng)意之間,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是一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內(nèi)心不斷強大的個體。
兒子達達2歲4個月了,和很多媽媽一樣,我在陪伴兒子長大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很多的第一次,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發(fā)生在我們母子之間的一個小故事。
達達每天早晨只要看到我背包開門,他便開始哭鬧。家里老人受不了孩子哭鬧,就想出一個對策,早飯后把達達抱到房間里玩一會兒,不讓他看到我的離開。對于這個方法,我有些糾結(jié),一方面,如果不回避告別的場景,達達肯定要哭鬧一陣子,而且這個小家伙脾氣有些急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將情緒平復下來;另一方面,我這樣“不告而別”的做法是否可取,會不會對達達的安全感造成不良影響,是否不利于安全型依戀關(guān)系的建立。但最后我還是決定,早晨出門前先暫時回避正面告別,如果達達發(fā)現(xiàn)我不見了,姥姥就告訴他:“媽媽去上班啦,晚上(天黑了)就會回家陪達達玩?!卑凑者@樣的做法,達達每天早晨還真不哭鬧了。我對兒子分離焦慮的擔憂也逐漸消散。
這種情況持續(xù)了大半年。有一天早晨,我背起提包準備去上班,姥姥正在廚房忙著,沒有及時把達達抱開,達達正巧看到了我整裝待發(fā)的樣子。“媽媽,媽媽,等……”達達一邊揮手示意,一邊著急地叫住了我。我轉(zhuǎn)過身,心想:這下完了,肯定要鬧上一陣子了!達達看到我停下來,跑到我的身邊,伸出雙手說:“媽媽抱,媽媽抱抱!”我順勢將他抱起,對他說:“寶貝,媽媽要去上班了,晚上就回來和寶貝一起玩,好不好?”達達聽了后,緊緊地摟了一下我的脖子,然后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很滿足地看了我一眼。接著,他掙脫開來,從我懷中躥下,說著:“媽媽上班,媽媽上班!”隨后自己拿起地上的一輛玩具汽車玩了起來。
兒子的表現(xiàn)讓我感到十分意外,從頭到尾沒有一聲哭鬧,而且還在出門前送給我一個擁抱和親吻,以這樣的方式和我分別。我的內(nèi)心在那一刻也受到很深的觸動,以前達達看我離開總要哭鬧,是不是因為我欠他一個擁抱和親吻呢?是不是我低估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認為他肯定是要哭的,所以就干脆回避了這個告別環(huán)節(jié),這是不是我自己內(nèi)心太脆弱了呢?兒子的索抱和親吻引發(fā)了我關(guān)于“如何看待分離焦慮和積極面對分離”的思考。其實,我應該正視孩子的分離焦慮,接納兒子在分離時的消極情緒,共情他的感受和體驗,并把他視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真正地尊重他,相信他的能量,告訴他:“媽媽愛你!媽媽只是暫時離開,還是會回到寶寶身邊,寶寶不用擔心?!?/p>
從那以后,每天早晨出門前,我和達達之間形成了默契,我會主動地和他擁抱,然后在他的小臉蛋上親一下,或者他在我的臉上親一下。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有時他會自言自語:“媽媽要去上班啦!天黑了,媽媽就回家啦!媽媽陪達達講故事,玩玩具……”出門前的幾分鐘不再是各種糾結(jié)的焦慮時刻,而是充滿了濃濃愛意的時刻。是兒子教會我如何用信任的力量積極地面對分離,相信他可以接受和媽媽的短暫分離,相信他有足夠的能量處理自己的情緒,相信他在與媽媽分開的時間里也玩得很好,相信他已經(jīng)逐漸長大成小小男子漢。
新西蘭國家幼教課程大綱中提到兒童的形象,兒童從一出生就是有能力的、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這一兒童觀讓作為成人的我們能夠更多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力量,驚喜感嘆于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魔法時刻”。在經(jīng)歷了“出門前的抱抱”這個事件之后,我對這一兒童觀有了更加切實深刻的領(lǐng)悟和體會,很多時候,由于我們對孩子的不相信,就有了包辦代替,出現(xiàn)了回避掩飾的情況,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相信我們的孩子是一個能夠自主發(fā)展、主動學習和成長的生命主體,見證更多“魔法時刻”的發(fā)生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