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靜
(九江職業(yè)大學,江西 九江 332000)
淺談高職鋼琴教學中“能力分層”實踐
文 靜
(九江職業(yè)大學,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擴大招生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yǎng)、以及專業(yè)技能都有很大的差距。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鋼琴教育專業(yè)提出了“能力分層”這一教學模式以應對這些問題。筆者將從師生溝通,心理疏導,等方面總結“能力分層”這種教育模式的體會與心得。
高職;能力分層;鋼琴;教學
目前,高職院校正迅猛地發(fā)展,大量的學生開始被招進學校,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學生群體的日益壯大,教學內容與師資力量的匱乏與落伍的問題開始顯現(xiàn)。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師為了縮小學生之間專業(yè)能力的差距,針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對學生們展開“分層教育”的學習模式。
所謂“分層教育”就是指根據(jù)學生個人的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鋼琴的基礎以及專業(yè)技能,在學生和老師同意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分別進行教育,以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也可以根據(jù)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期望來對其進行教育分層。能力分層主要包括兩種方式,分別是“走班制”和“班內隱性分層”。走班制就是根據(jù)學生音樂專業(yè)能力的不同,將相同等級的學生分到一個班,在相同的教室授課。“班內隱性分層”就是按照鋼琴專業(yè)班級原有的形式授課,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被隱形地劃分,只有老師和學生本人知道學生是屬于哪個等級。這種教育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用于各大高等院校的鋼琴教育實踐課上。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因專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筆者根據(jù)“能力分層”的相關實踐,對這種組織教育模式進行探討。
第一,能力分層要有科學依據(jù),要有一些教師組成的教師檢驗團隊對學生的鋼琴基礎知識進行檢測。不僅要通過這些測試來檢測,還需要教師對學生日常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來進行綜合評價,共同構成“能力分層”的參考因數(shù)。在這些的基礎上,老師還需與學生進行充分和更深層次的交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說明“能力分層”的效用及意義,同時也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綜合考慮了學生和教師的情況之后再進行分層,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意愿,避免學生因為“能力分層”而將自己視為差等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走班制”的能力分層很明顯地將不同能力的學生劃分開來,較為客觀地展示了學生的鋼琴技能。所以,在“走班制”的實踐課程中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師生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交流思想以及學習心得,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日常學業(yè)的評價。例如,對于分到鋼琴技能較差班級的學生,應當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學習方法,學習步驟的突破,并對其常常鼓勵,委婉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盡量少挑剔,少批評。而對于分到高能力學生班級的孩子也要嚴格監(jiān)督,不能懈怠,提高要求,擺正姿態(tài)避免驕傲。
思想指導人類的行為,要想在高職鋼琴教育中順利實施能力分層的教育,就一定要有正確的觀念來指導。能力分層是打破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一次勇敢嘗試,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在一個新的時代,能力分層對于教育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能力分層應用到高職鋼琴教育中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教師應和學生積極進行溝通以更好地應用能力分層,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高職院校應積極地組織各級教師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使他們擺脫原有的陳舊教學觀念。培訓教師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了解能力分層的內涵并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多樣化人才。所以,教學應當注重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位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教師是整個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為能力分層的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有了新的標準,這對于學生的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在教學上要有重大的思想轉變。除此之外,一名優(yōu)秀的鋼琴教師應當懂得因材施教,了解能力分層的規(guī)律,掌握大量的音樂文獻等。教師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對其進行分層,進而對每個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進行分層。高職鋼琴教師應該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改進,更新補充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確立學生的教育主導地位。此外,高職鋼琴教育所涉獵的內容十分廣泛,不能只限于理解教材。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技能的培訓,還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造資資源,給學生更大的感悟空間。從而學生得到了多層次的培養(yǎng)。
高職鋼琴教育是一項需要完善系統(tǒng)教育的工作。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案以及學制結構等。教學目標是對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化。高職鋼琴院校的能力分層可以將鋼琴教學分為鋼琴基礎訓練、鋼琴主修、鋼琴選修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做好綜合檢測。
動態(tài)管理意味著能力分層并不能夠一勞永逸,在分層之后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向,隨時調整學生的學習計劃,和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例如高層級的學生如果在本層級出現(xiàn)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教師一定要與學生深入地交流,使學生了解到自己的真實情況,在學生愿意的情況下將學生調入能力稍差的學生班級;同樣,如果發(fā)現(xiàn)能力較低的班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之下學習有所突破,并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征求學生的意見之后再將其調入高能力班級,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這樣在學生之間就會產生良性的競爭機制,增強了學生對鋼琴的學習熱情。
此外,能力分層在鋼琴教學中也要根據(jù)日常的教學實際進行調整,而非一成不變。為了解決目前高職教育教師資源的匱乏,我們展開了“小組課”這種教學模式,進行鋼琴課程學習。在小組課中結成一組的成員往往在相同的能力水平上。但是有時候也將不同能力層級的學生混合分組的方式展開“小組課”教學。這樣一來,高層級能力較高的學生就能在混合學習中展現(xiàn)他們的學習方法,使低層級的學生也能夠在群體學習中耳濡目染地感受到高能力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憑借這個平臺收獲良多。高職鋼琴院校的學生都是同齡人,模仿同齡人的指法和技巧效果會更加顯著。這樣就會形成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前進的良好局面。激發(fā)學生對彈鋼琴的熱愛,促進學生的學習斗志。
團隊合作是高職院校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應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應作為高職院?!澳芰Ψ謱印闭n程的主要部分。為了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以及相互默契的能力,在實踐中鋼琴教師可以使用四手聯(lián)彈、輪奏、接力奏等演奏方式來訓練學生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這種教學形式尤其適合“小組課”的學習模式。教師也可以鼓勵在相同層級的學生的相互合作,還可以鼓勵不同層級的學生的相互合作。這種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深層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在與同學們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教學的快樂。
綜上所述,高職學校的鋼琴教學使用了能力分層的教學方式,解決了許多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此可見,能力分層是一種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梢?,高職鋼琴院校運用能力分層效果顯著,對鋼琴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力分層能夠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音樂人才,發(fā)展前景可觀。筆者認為,在鋼琴教學中將這種教育模式與教師學生間的良好溝通相結合一定會收到更好的成績。■
[1]徐暢.高職鋼琴分層次教學可行性研究[J].大眾文藝,2013,20.
[2]楊國忠.鋼琴教育中分層次教學法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3,21.
[3]張倩.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集體課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8.
[4]張麗.高職鋼琴分層次教育模式初探[J].藝海,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