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新
讓“支部建在連上”思想永放光芒
★謝承新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進駐永新縣的三灣村,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中旬,毛澤東率領紅軍來到炎陵縣水口鎮(zhèn)以后,親自主持了第一批6名新黨員的宣誓儀式,從此紅軍的各個連隊由于黨員逐漸增多普遍建立了黨的支部。1929年12月,紅四軍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了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為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和壯大,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創(chuàng)建新中國,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支部建在連上”基本原則不僅當時塑造了新型人民軍隊的雛形,更重要的是,它引領人民軍隊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直到現在還是建黨建軍遵循的基本原則。
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支部建在連上”的政治標準、黨性標準。早在大革命時期,黨就重視派出優(yōu)秀黨員在北伐軍中工作,當時黨支部設在團部,營、連、排、班等基層戰(zhàn)斗單位既無黨的組織也無士兵組織,黨并沒有抓住軍權。因此,部隊在關鍵時刻往往經不起考驗,致使黨也受到慘重損失。毛澤東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部隊“三灣改編”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連上”的主張,并付諸實踐。古田會議以后,“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在紅軍中得到進一步鞏固,使連黨支部成為“一線指揮部”和“一線堡壘”,有利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廣大官兵,有利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貫徹到連隊排班,直達基層、直達士兵,有利于保證基層的高度穩(wěn)定和集中統一,在組織上為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供了根本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對“支部建在連上”及與此相關制度的評價那樣:“我們黨領導軍隊的一整套制度,越是在重大考驗面前越能顯現作用。從中外歷史和現實看,在有些國家,軍隊指揮官甚至一個中下級軍官就可以把隊伍拉起來造反。然而,在我軍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支成建制的隊伍被敵人拉過去,也沒有任何人能利用軍隊達到其個人目的。當年,張國燾自恃槍多人多,想帶著人馬另立山頭,最后變成孤家寡人,出逃時連個警衛(wèi)員都帶不走。林彪當了‘副統帥',權力夠大的,但當他走向反面時,只能落得個折戟沉沙的下場?!母?期間,‘四人幫'總想抓軍隊,但軍隊不聽他們的,他們在垮臺時也哀嘆沒有抓住軍隊?!边@就是“支部建在連上”制度的巨大威力。
抓住了“打得贏”這個軍隊戰(zhàn)斗力目標的根本,這是“支部建在連上”的生產力標準。“支部建在連上”,使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的制度得到確立,改變了舊式軍隊的習氣,從此,部隊面貌煥然一新,凝聚力、戰(zhàn)斗力也空前提高。羅榮桓在《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chuàng)時期》一文中回顧:“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那么,這支軍隊便不會有政治靈魂,不會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舊式軍隊的習氣,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結果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賴毅也在《毛委員在連隊建黨》一文中指出:“支部一建立,連隊立刻有了靈魂,各種工作迅速地開展起來?!薄坝捎谥Р吭O在連里,黨通過黨員和廣大群眾保持著親密聯系,因而工作十分活躍,連里政治空氣逐漸濃厚,黨員數量逐漸增多。這樣,支部就真正形成了連隊的核心和堡壘?!睆倪@些回憶文章可以判斷,當時“支部建在連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打得贏”,打勝仗。如今90年過去了,人民軍隊已經成為了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召之能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新型軍隊,但“打得贏”依然是人民軍隊的主要任務和根本目的。
保證了我軍的人民軍隊性質,這是“支部建在連上”的人民性標準。黨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而“支部建在連上”,對于保證我軍的人民軍隊性質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毛澤東指出:“紅軍大部分是由雇傭軍隊來的,但一到紅軍即變了性質,首先是紅軍廢除了雇傭制,使士兵感覺不是為了他人打仗,而是為自己打仗?!绷h員中的陳士榘回答毛澤東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時說“為了工農翻身得解放”,也從側面說明黨的人民性標準在軍隊發(fā)展黨員中得到了真正體現?!爸Р拷ㄔ谶B上”以后,通過對官兵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灌輸,無產階級思想的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為了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而戰(zhàn)斗的,從而使軍隊的性質與舊軍隊有了根本的區(qū)別,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
“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基層組織陣地建設?;鶎邮屈h的全部戰(zhàn)斗力的來源和基礎,是須臾不可丟失的重要陣地。早在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立時期,毛澤東就指出:“支部建在連上”是紅軍艱難奮戰(zhàn)不潰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鄧小平也指出:“一個生產隊、一個工廠、一個車間、一個班組的黨組織,如果能夠面對自己單位的具體情況,走群眾路線,同群眾商量,提出很好的辦法,由共產黨員起模范作用,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那里的黨組織對四個現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貴的貢獻?!睙o論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改革開放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著力點是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zhàn)斗堡壘?;鶎狱h組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彼哉f,把“支部建在連上”,重視抓基層,打基礎,建陣地,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既是我們黨的一項優(yōu)良傳統和一貫的要求,也是黨在不同時期能夠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始終保持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暢通。1944
年,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痹凇墩撀摵险芬晃闹?,他再一次強調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泵珴蓶|反復強調,共產黨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三心二意。人民群眾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我們戰(zhàn)斗力的源泉。我們黨現在已經是一個擁有近9000萬黨員,近500萬個基層組織的執(zhí)政黨。黨之所以能夠保持著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主要是依靠基層組織的上下聯系溝通實現的。如果我們忽視基層組織的建設,就等于從根本上切斷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渠道。因此,我們必須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貫徹好、落實好,建設好每一個黨的基層組織,通過基層組織去仔細傾聽群眾的呼聲,努力反映群眾的愿望,認真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困難,從而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政治本色。
“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的戰(zhàn)斗力、凝聚力,必須靠先鋒模范力量來支撐和引領?!爸Р拷ㄔ谶B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了始終“打得贏”這個軍隊戰(zhàn)斗力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引領帶頭作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主要體現在吃苦在前、奉獻在前、犧牲在前,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又有了新的要求。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黨員要做到政治合格、執(zhí)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fā)揮作用合格,要求“保證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發(fā)揮表率作用,保證廣大黨員以身作則、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對“兩學一做”中的“做”提出明確要求。落實好“兩學一做”,就要從“四個合格”入手,把合格黨員的標桿立起來。在中央出臺的各項文件規(guī)定中,也一直反復強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擔當,“激發(fā)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生動力,凝心聚力促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這些都可以說是“支部建在連上”基本原則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與“支部建在連上”是一脈相承的。當前,我們肩負著時代賦予的偉大歷史使命,既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示范引領黨內黨外齊心協力、共同奮進;更需要格外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使“支部建在連上”制度落地生根,通過基層黨組織的管理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使每個黨員個體的力量匯入組織、匯入集體,聚集成強大合力。
“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高揚改革創(chuàng)新旗幟?!爸Р拷ㄔ谶B上”是毛澤東基于中國革命實際的一項偉大創(chuàng)舉。大革命時期,我們黨在北伐軍政治工作中,有過一些上層的黨団活動,由于基礎不牢,沒有深入連排班組,使黨在軍隊中的影響不大,力量不強,致使一些重要的武裝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在慘痛的教訓面前,毛澤東等黨的早期領導人深刻認識到,沒有黨的正確和絕對統一領導,軍隊戰(zhàn)斗力就會大打折扣;就是掌握了一定的武裝力量,也不能確保關鍵時刻聽黨話跟黨走。正是基于對嚴峻形勢的精準判斷,毛澤東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偉大構想。這一創(chuàng)舉,不僅讓人民軍隊走出了困境,也為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它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歷史告訴我們,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是人民軍隊不斷發(fā)展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前進的動力之源。只有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獲得發(fā)展進步的生機活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日生不止,新故相推。90年前,毛澤東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確立“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原則,奠定了人民軍隊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壓倒一切敵人、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實基礎;今天,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更要充分挖掘和弘揚寶貴的歷史經驗,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使“支部建在連上”思想發(fā)揚光大,永放光芒。
油畫《古田會議》 /作者:何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