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妍
“一帶一路”進程中的文化信任建設
文/秦妍
文化承載著民族發(fā)展的血脈,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增進民族情感、聯(lián)絡各國人民的基礎與紐帶。絲綢之路打開了沿線各國友好交往的窗口,兩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成功奠定了人們的情感基礎。親密無間、誠信友愛的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可以突破語言的障礙,使沿線各國人民產生共同語言,增強文化親近感,從而建立深厚的民族情誼,為“一帶一路”發(fā)展贏取廣泛的民意支持。
信任是合作的基礎,文化上的信任更能增進思想上的共鳴。構建絲路沿線國家間的文化信任,其前提是我們自身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基礎是各大文明的共同發(fā)展,動力是沿線國家的自愿和需要。作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中國在不斷促進沿線各國間的相互信任與相互扶持,使“一帶一路”建設展現(xiàn)出美好的發(fā)展前景。
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議,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評價。習總書記指出:“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xù)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边@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需要參與國家的共同傳承和發(fā)展。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并存的世界,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人類戰(zhàn)勝困難的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被谶@樣的國際形勢和世界大勢,“一帶一路”既是加強參與國家交流合作和增加財富收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進文化互通與民心相通、構筑相互信任和思想共鳴的精神紐帶。加強“一帶一路”進程中的文化信任建設,必能更加緊密地將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連接起來,將東方與西方、北方與南方、陸上與海上緊密連接起來,將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緊密聯(lián)系起來,推動各類國家的優(yōu)勢互補、錯位競爭和經濟整合,開創(chuàng)南南合作、區(qū)域合作與洲際合作的新模式。這有助于促使沿線國家達成團結一致共同發(fā)展的時代共識,有助于實現(xiàn)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有助于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繁榮和復興。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與生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古圣先賢以其特有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中華文明和輝煌文化,為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至今仍在我們的血脈中流動。
習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蔽幕系淖孕攀且粋€國家或民族成員自信力的最高表現(xiàn),物質財富上的自信、軍事力量上的自信固然重要,但都不如文化自信那樣具有內在力量和外在魅力。古代中國萬邦來朝,中華文明播撒四方,中國人有著高度的文化自信。但近代中國積貧積弱、任列強宰割的悲慘命運,使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到了全面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逐漸樹立起來?!耙粠б宦贰弊鳛橹袊岢龅膫ゴ蟪h和構想,要想增進中國同參與各國間的文化信任,自己必須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兩千多年前,伴隨著古絲綢之路的興起,中華文明通過開拓者萬里跋涉或漂洋過海傳播到了亞歐非等地,散發(fā)出中華文化的獨特光芒。今天,“一帶一路”又承載起新的責任和希望,在文明的傳播與交流互鑒中,使中國之力帶動更多的區(qū)域實現(xiàn)共同繁榮,那么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信任,將是“一帶一路”的動源與支撐。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承續(xù)文脈,彰顯底蘊,體驗歷史榮耀,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將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展現(xiàn)給國際社會,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
習總書記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歷史也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fā)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各國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上,互相尊重,友好交流,從而獲得共同的發(fā)展進步。絲綢之路時至今日仍充滿神秘,是因為這條路跨越了不同的文明和宗教,跨越了不同的國度和膚色,以其廣博的胸懷將沿線各大文明交匯了起來,整合了沿線的先進資源,實現(xiàn)了文化的互往與互利。盡管“一帶一路”參與各國的歷史、文化、宗教不同,但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仍然可以讓各國人民產生共同語言、增強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仍可以并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fā)展的美好畫卷。
新時期,建立文化信任,仍需傳承絲路精神,深度挖掘參與各國的文化資源、弘揚人文傳統(tǒng),求同存異,增進認同。對于我們自身的中華文明,在加強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要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理念和文化精華,使之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推向前進,從而在“一帶一路”沿途乃至世界舞臺上彰顯其獨有的東方智慧及魅力,不斷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同時,也要用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tài)讓不同的文明成果能夠通過“一帶一路”這一發(fā)展平臺得到繼承和弘揚、豐富和補充,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再次將絲綢之路引上世界舞臺,這既是中華文明回歸世界文明主流的歷史機遇,也是沿線各大文明實現(xiàn)復興的必然要求。
“一帶一路”倡議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提倡同各國進行平等友好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而所有的合作與交流都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鄭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處都是傳播文明、懷柔四方、福澤萬邦,而不是實行霸權,這是我國與沿線國家消除疑慮和偏見、增進信任和共識的基礎。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世界。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fā)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沿線國家自愿加入就意味著國家需要,有這樣的利益訴求,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力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與沖突,推動國家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中國自身的產能優(yōu)勢、技術與資金優(yōu)勢帶動參與各國經濟發(fā)展,共享合作發(fā)展成果。“一帶一路”建設體現(xiàn)了多對多的合作模式。這一合作模式超越了歷史局限,但在“一帶一路”發(fā)展進程中,仍需進一步加強文化信任的建設。只有建立充分的文化信任,才能使各參與國家的文化潛能和智力資源得到更為深入的挖掘和開發(fā),也必將使廣大地區(qū)緊密地聯(lián)結起來,使各國先進技術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
文化作為各方合作的精神紐帶,有著柔性的親和力,更有著剛性的滲透力。文化信任的確立,必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掃除障礙,鋪平道路。“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qū)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沖突動蕩和危機挑戰(zhàn)的代名詞?!弊鳛橐粋€發(fā)展中的大國,中國有責任使這種狀況不再持續(xù)下去。這就需要中國以更親切的姿態(tài)去踐行大國責任,彰顯中國的天下情懷,對各國的發(fā)展予以傾力幫助,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親和力與感召力。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本文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面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2015MZD04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