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菁琦
王佩瑜:人生如唱念做打,要玲瓏
◎龔菁琦
關于TA:
王珮瑜,著名京劇演員,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2017年4月22日,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能容納上千人的東方歌劇廳座無虛席,王珮瑜點卯一樣地數了臺下觀眾的發(fā)色?!昂陬^發(fā)占七,白頭發(fā)占三?!?/p>
9年前,《烏盆記》,同樣的導演,同樣的她,黑白比例是倒過來的。
“多年的努力,終于是有回報了?!闭f這話時,她興奮揚眉,眼里有光。為京劇贏回了年輕人,是這個最近爆紅的余派老生自認為從時光手里賺到的最珍貴的籌碼。
2017年初至今,一系列曝光,像一串重磅炸彈,炸開密閉的京劇圈,讓王珮瑜在大眾視野內迅速走紅。
《奇葩大會》里教京劇,《朗讀者》里念《赤壁懷古》,《跨界歌王》里當評委。這三個節(jié)目共同塑造著她鮮明的熒屏形象—款款長袍、細邊眼鏡、復古大背頭—倜儻。
《奇葩大會》里,蔡康永提議同唱一句京劇經典“八月十五月光明”。蔡康永一開口,曲折婉轉,掌聲四起。輪到王珮瑜,她凝神定氣,將這七個字吐得清越空靈,曠遠悠長,頓時有月盤高掛的即視感。鏡頭抓住了何炅被震得一臉呆滯的瞬間,屏幕上還適時配了四個大字,“驚掉下巴”。
這個瞬間,后來被驗證為“圈粉一瞬”?!镀孑獯髸返?0后觀眾說,他們抓住了從屏幕穿透過來兩個信息:一、京劇真有趣、高端文藝范;二、王珮瑜真帥,符合時下“老公”人設。
跟隨著這兩種印象,走進劇院看王珮瑜唱戲的年輕人多了起來。他們像追星一樣追“瑜老板”,其品牌公關總監(jiān)王云揚觀察到:“以往的老年觀眾,鼓掌都是站直了,哐哐哐一直鼓,現在則是尖叫、吶喊,標準的明星呀?!?/p>
學戲之初,王珮瑜聽孟小冬在1947年重新登臺唱《搜孤救孤》的錄音,“里面那個氣氛真是迷人,每唱一句臺下的叫好聲鋪天蓋地,這才是真正的角兒?!蓖醌樿と缡钦f。
成為被叫好的那個人,這是她學戲最初的抱負。王珮瑜扮相、嗓音條件都好,學戲頗有天分,成角兒之路十分順利。15歲與大師梅葆玖同臺;1 8歲被伶界大王譚鑫培的曾孫譚元壽贊為“小孟小冬”;2008年又為電影《梅蘭芳》中的孟小冬配唱;20歲之前把京劇大獎幾乎拿遍。梅葆玖稱她唱得規(guī)范準確,老生里是第一人。她的老師李錫祥曾這樣評價她:“她身上的儒氣,非常適合唱老生。功夫花在世外,這是其他人學不了的?!?/p>
小有所成時,是追隨孟小冬還是梅蘭芳,她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梅蘭芳先生在今天來說,也是一個很主旋律的人,樣子足夠好、足夠努力、情商高、很親和、很中庸。他的藝術讓你很舒服。同時,他走在那個時代最前端,編新戲,凈化舞臺,把伶人地位提高,把京劇推廣到國外,這都是很有功德的事。她坦言,孟小冬,不提供這樣的圓滿感。
十幾年前,京劇學者劉曾復先生癌癥晚期躺在病床上,沙著嗓子問了她一個問題:“你現在有幾套房子???你要是有三套,就別唱戲了。祖師爺余叔巖,賺夠三套房子就不唱了?!?/p>
她知道老師的意思,是叫她不要為生計唱戲。“這樣你唱的東西就華麗,就貴氣,不局促。沒有物質欲望,剩下的欲望就是對藝術本身的欲望?!?/p>
當年她二十來歲,也正是對物質世界充滿渴望的年紀,“買一個我喜歡的牌子的襯衫,1500元一件,同款,買好幾件,倒來倒去穿。若這個月賺了8000塊,能拿出5000塊去買鞋,買眼鏡?!?9歲的王珮瑜,回頭看那時的自己,馬上畫出一條界線。
劉曾復先生的話,更是讓她思考,除了唱戲之外,還得想其他辦法賺錢?!八囆g家一定是養(yǎng)出來的,你說每天坐公交、每天吃飯限定預算,是能夠滋養(yǎng)你成為一個藝術家的生活品質嗎?”
當時普遍的狀況是,體制對有理想的青年人的埋沒。于她而言,更大的困惑則是“1993年、1994年剛進戲校時,基本上每周在逸夫舞臺都有演出,臺上是十幾歲的小孩,臺下全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我就會想,以后等我們長大了成年了,老人沒了,怎么辦?”
束縛、饑渴和危機感,最終促成了王珮瑜的出走。2005年,她大膽辭去頗有前途的上海京劇院副團長之職,組建起自己的工作室。
可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俺鋈ゲ胖?,所有琴師、燈光、配戲演員等,都是體制內的。你一個人,不知怎么去搭這個班子?!?/p>
風風火火地闖出去,但沒想到不到一年就告失敗。眾目睽睽之下,她又回了體制。回來之初,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和她搭話。
在王珮瑜的老師李錫祥看來,王珮瑜是個智商、情商都了得的人,聰明、會變通、懂做人。這在學戲上是,一學就會,學什么像什么。而在人生困境時,則體現為一種圓通智慧。
“這邊樂隊拍一拍。全景再拍幾個鏡頭?!?月19日,王珮瑜踩著一雙耐克,穿著卡通狗頭像的毛衣,閃進在上海京劇院排練廳。她身后追隨著一溜人馬,攝像、話筒,背的背扛的扛—為了4月22日的《張松獻圖》攢人氣。她把幕后排練放到鏡頭前,年輕人拿著手機看直播。
她則穿梭在排練的演員和老師中間,隨意調侃,她的熟稔與老先生們的拘謹相映成趣。
她模仿南京口音,讀網友的名字“榴梿牛奶巧克力”,齒舌間混淆不清,大家笑作一團。在追隨她10年、后成為朋友的粉絲傅凱斌眼里,王珮瑜近來氣質越來越能吸引迷妹,舞臺上更穩(wěn)健,但生活中的孩子氣一直未變。
看著這會兒在互聯網里如魚得水的王珮瑜,很難想象,幾年前創(chuàng)業(yè)失敗回歸體制后的她,一度十分自卑。她縱情食欲,胖了十斤,對前途也茫然。她說:“那時候覺得京劇界少我不少,多我不多。直道、彎道,該走的不該走的,都走了,這么多年,還跟自己設定的成功差很遠很遠?!?/p>
消沉的2007、2008這兩年里,恩師們相繼過世,孤獨感裹挾著她。
這個時代,京劇人該如何正確擺放自己的位置?觀眾流失是京劇本身的原因嗎?一個人的力量能做什么,能挽回觀眾讓京劇重歸巔峰嗎?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讓她終于想明白,自己不是屬于按部就班,靠著體制和過往的榮譽,就可以心安理得過下去的人。一位好友曾告訴她:“這個世界是一天一個變化,你們還在演一百年前的戲。如果心里懶惰,就很快會被這個時代裹挾、淹沒?!?/p>
于是,她決定改變,做適應于這個時代的改變。
梅蘭芳等人傳奇故事的普及、“國粹”概念的加持,讓京劇人的藝術地位有一種天然優(yōu)越。王珮瑜很清楚這種優(yōu)越,在公開場合,她盡量與公眾想象中的“人民藝術家”靠攏—一襲長袍,是出席活動的標配。
在《跨界歌王》里該如何表現,更淋漓盡致展現她對這一身份的揣摩和運用?“他們找到我,是綜藝節(jié)目需要文化厚重感,京劇演員或許能提供,但對我們來說,節(jié)目分寸感很重要。你不能太多自黑,因為你代表京劇,姿勢不能太低。但又不能端著架子高高在上,那不好玩。蠻難的?!?/p>
如何解決《跨界歌王》上角色扮演的沖突,王珮瑜自有設計:“要了解節(jié)目要什么,同時具備幽默感。你得準備,不準備的話,就不會受歡迎?!?/p>
在今天的王珮瑜看來,所有事都得事先設計—形象、節(jié)目是如此,甚至整個人生,她都有周密的安排。
名與利,王珮瑜—清點:
賺名的—傳統(tǒng)骨子老戲展演,藝術含金量很高,內行和資深戲迷都認可。我們這個行業(yè)是需要有專家認可的,我這邊一唱完,老爺子譚元壽先生啪一個電話:“這個戲 ,好?!背闪恕Kf好了是真好了,他代表正宗的京劇傳承。征服內行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不遺余力地征服內行,才有出去玩的資格。
賺利的—“王珮瑜京劇清音會”“亂彈系列京昆演音會”,把京劇元素拆出來,我在臺上又說又唱,做導賞,來的都是年輕人。從一開始的與成本持平到逐漸獲利,我的改變成功了。
受過太多行當里的調教,王珮瑜越來越覺得,所有的為人行事,都需要基本功,跟唱念做打一樣,要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