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靜雯
有這樣兩道題,很多人對答案存在爭議,首先看一下這兩道題。
第1題(如下圖),在等腰直角三角形RtVABC中,過直角頂點C在∠ACB內(nèi)部任作一射線CM,與線段AB交于點M,求AM 第2題(如上圖),在等腰直角三角形RtVABC中,點M為線段AB上任意一點,求AM 對于上面這兩個題,有兩種不同的解法,如下: 記事件E={在∠ACB內(nèi)部任作一射線CM,與線段AB交于點M,AM 則所有可能結果的區(qū)域為∠ACB, 事件E構成的區(qū)域為∠ACC', 解法2:記事件F={AM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RtVABC中,設AC長為1,則AB長為, 在AB上取點C',使得AC'=AC=1,則若點M在線段AC'上,滿足條件。 于是P(F)=P(AM 故AM 有些人認為這兩個題其實是同一個題的不同問法,一部分人贊同解法1,而有些人認為解法2是對的。 我們回顧下幾何概型的定義:如果每個基本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只與構成事件區(qū)域的面積(長度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為幾何概型。 幾何概型有這樣兩個特征,一是無限性,也就是說在一次試驗中,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可以是無限的;二是機會均等性,即在一次試驗中每一個基本事件發(fā)生是等可能的。 在幾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計算公式是: 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在解決幾何概型問題時重要一點在于能否將問題幾何化,怎樣將問題轉化相應的幾何測度來處理。 我認為在上面兩個題中,對于第1題來說,解法1是對的,解法2是錯誤的。雖然在線段AC'上任意取一點M是等可能的,但是過C和任取的點所作的射線是不均勻的,先有的射線后有點M,因而不能簡單地把等可能取點看成是等可能的作射線,盡管射線與點是一一對應的。射線在角內(nèi)是均勻分布的,故只能選擇角度作為測度,結果為。 對于第2題來說,點在斜邊上是等可能分布的,解法2是對的,以線段長度作為度量,結果為。 因此在確定基本事件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選擇好觀察出發(fā)點,注意判斷基本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對于一個能用幾何概型公式計算的概率,要根據(jù)實際問題以及題意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亩攘?,使所有結果構成的區(qū)域能夠度量即可解決相應的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著名的貝特朗悖論。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