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關鍵詞】 “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背景;理論基礎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072—01
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是近年來語文教學探索的熱點之一。 教學模式是一座橋梁,通過這座橋梁,教師才能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新舊教學模式之間,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與隨意的教學相比,一個好的教學模式可以促使教師順利地達到教學工作的預期目標,可以提供給薄弱教師一種更加方便、快捷,提高教學效率的操作程序,能促使他們的教學更快走向成熟。
一、初中語文“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構建的背景
語文是“一種能力型的人文學科,只有具備語文能力,才能適應、服務于社會”。正因如此,自2010年開始進行撤點并校之后,在整個大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肅州區(qū)教育局按照《關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和《肅州區(qū)初中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在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新課改的大形勢下,根據酒泉市肅州區(qū)寄宿制學校的特點,借鑒教育發(fā)達地區(qū)的成熟經驗,提出“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的共同成長與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規(guī)范教學行為為抓手,以轉變課堂性質為突破口,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為途徑,以激勵、喚醒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法,即課前預習、課內檢測、合作探究、鞏固練習、提優(yōu)補標。初中語文“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的提出,是針對語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單向講授為主而言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初中語文“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三維目標達成度。這一教學模式一方面繼承了語文教學傳統(tǒng),另一方面結合現代教育思想,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
二、初中語文“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為了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將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而形成的模式。
最早對我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產生影響的當屬赫爾巴特的“四段論”和凱洛夫的“五環(huán)節(jié)”。赫爾巴特的“四段論”教學法是在清政府廢除科舉制、興辦新學校以普及教育的歷史背景下傳入我國的,這種方法對于面向眾多學生傳授系統(tǒng)知識極為有效,重點突出教師的作用,強調講解,實用操作性很強。但是它的歷史局限性在于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不注重學生的個體特點,沒有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凱洛夫的“五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模式符合當時蘇聯30年代由于經濟建設急需大量初級文化勞動者的社會需要,而在我國建國初期,鑒于與蘇聯的友好關系,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也借鑒了凱洛夫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并奉為“法典”,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我國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由于對國外教學模式的基本照搬,我國語文教學逐漸形成了一種通行的、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即感知——理解——分析——鞏固。此種教學模式的盛行有其廣大的教學市場,符合由教師講授范文為主的語文課堂,重分析理解而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定程度阻礙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一直以來,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成果豐碩。如,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和魏書生對于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六步法”。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中顯示了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tǒng)一,能力訓練尤其是閱讀教學訓練貫徹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罢n堂教學六步法”是我國語文教學實踐的一大創(chuàng)新,為課堂教學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與之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從明確教學目標到實現目標再到鞏固運用知識環(huán)節(jié),都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是共同處理問題的關系,這樣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效率的最優(yōu)化。這些理論都是初中語文“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拔瀛h(huán)節(jié)教學模式”集各家之長,是在充分解讀“杜郎口教學模式”基礎上產生的。這種教學模式秉承著國外和國內的各種語文教學理念,也重在強調學生小組合作中的智慧生成,強調學生主動、積極、自主的運用教材、運用課堂,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主體參與和教師的重點引導,并能結合當地教育整合形成的寄宿制學校的特點,應用而生。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