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平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
此節(jié)所詠,實際上已是戰(zhàn)后對相關(guān)人員的懲處問題,虞芮疑為吳內(nèi)之偽,虞者,戴虎頭帽之吳也,這種帽子我小時候也戴過,現(xiàn)在依然有人戴,雖為江南民俗,卻也體現(xiàn)了民間智慧的力量。帽子除下為虍,《說文》“虍,虎文也?!毙炜ⅲ骸跋笃湮恼虑病!眲t古代文字的作用或許原本如此,就像是用來掩飾真相的。芮同內(nèi),鄭箋《大雅》“芮鞫之卽”云:“芮之言內(nèi)也,水之內(nèi)曰隩,水之外曰鞫?!彼还噙M地穴(按周人習(xí)慣稱氐辟),人就出來投降了,事情就這么簡單。又所謂天命之“命”,古文就是個帶人頭的丙字,與芮相似,實在也是太湊巧了。至于詩里最關(guān)鍵的兩個厥字和一個蹶字,“厥”為地望,亦為男性性器隱語,然其義與起勃硬豎等相反是軟的意思,古文為“身”字少下面一撇,則其義可知。字亦可寫作“氒”,即氐辟也,氐辟即所謂文命和文身也。質(zhì)厥者,獻地換命也。成者,請成,請降之婉辭也。而“蹶”字通訓(xùn)為挫敗,《左傳襄公十九年》:“孔成子曰:是謂蹶其本,必不有其宗。杜預(yù)注:蹶,猶拔也?!薄盾髯映上唷罚骸爸髦?,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睏顐娮ⅲ骸磅?,顛覆也?!倍睹献庸珜O丑上》又稱:“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乞)也,而反動其心?!壁咈|古通,亦通趣(此據(jù)李紱《騶虞考》)。又《賈誼新書》:“騶者,文王之囿名。虞者,囿之司獸也?!庇种熳幼⒃姟厄|虞》:“騶虞、獸名,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者也。”則傳說中神奇的騶虞一物,眼看著就要隆重推出。不過這種珍獸上海動物園里沒有,想看的話要到《越絕書》勾踐四年入?yún)呛蟮南嚓P(guān)記錄里去找。而先儒對此節(jié)的處理堪稱神來之筆,即將虞苪化妝成古代兩位國君,由爭田而至訟,請周人主持公道,再由司馬遷寫入《周本紀(jì)》,以為信史。而孔氏《書傳》又以是年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在位九年亡;而太史公又說文王受命七年而終;而《韓詩外傳》又說文王受命八年寢疾,周國地動;而《大戴禮》又說文王十五歲生武王,武王比文王小十四歲。而《禮記》又說文王九十七而終,則受命之年為九十一歲;武王九十三而終,在位十二年,則伐紂時已是年過八十的老頭,擔(dān)任他參謀長的太公起碼該有一百三四十歲。凡此種種,引發(fā)古儒的集體狂歡,爭來爭去說不出個所以然,煌煌大著卻產(chǎn)生了幾百部。實際上這些都是障眼法,與《尚書》古文今文之爭、酈道元有沒有到過江南、戴震手定的《水經(jīng)注》到底有否抄趙一清等相同,目的只為轉(zhuǎn)移研究者的注意力而已。
有關(guān)具體細節(jié)及懲罰力度,相當(dāng)血腥,少兒不宜。男主角割去了一個旦旦,或許還是自宮,以示改悔誠意,且坦承其具體罪過有四,詩末有自述。其第三項有云:“予曰有奔奏?!弊喙抛肿鳌?,亦作卩,兩旦分離之義,合而為卵也?!墩f文》:“卩,端信也,象結(jié)合之形?!薄墩灐罚骸肮欧?,所以示信,半在外,半在內(nèi)?!庇衷唬骸耙謸P之形,抑字從此。合符有二,與者執(zhí)左,取者執(zhí)右。古卩■ 字如此。隷作節(jié)奏字。”而后世用作信物的符節(jié)、虎符之類,其創(chuàng)意靈感就來自這兩個血淋淋的旦旦?!吨芏Y秋官》胡吹什么“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jié),門關(guān)用符節(jié),都鄙用管節(jié),皆以竹為之。”別的不了解,不敢隨便發(fā)言,這人節(jié)用的肯定不是金,而是他祖宗身上最寶貴的部分,因此這個“金”字恐怕要寫作“精”才對。旦字今作蛋,按古文別作球,亦作逑,當(dāng)然也就是君子好逑的逑和前面討論的那個■之陑陑的■。《說文》球:鞠丸也。盡管自宋代起已有好事者把它成功地演繹為皮球,再放大為足球,并期待走出國門,但據(jù)《小雅節(jié)南山》“昊天不傭,降此鞠讻?!薄稌低踔a》“無遺鞠子羞。”顯然當(dāng)以人稱為是。考陸龜蒙《四明山九章詩》有鞠侯篇云“何事鞠侯名,先封在四明?!奔创宋镆病F溆哑ひu美和云:“堪羨鞠猴國,碧巖千萬重?!眲t亦為國名。又元人王敬中詩:“林間遺烏曾化虎,洞里鞠猴渾似人?!眲t獻氐辟后居所為洞室。其中比較富有戲劇性的是割下的那部分,即王詩所云遺烏,因當(dāng)時保管工作不夠完善,這么重要的玩意,不知怎么一來就掉了,正好穿越時空落在距此六百年前商代始祖契的老媽嘴里,太史公本著剛直不阿的學(xué)術(shù)態(tài)度,或許亦自傷身世,特別詳細地記錄了這一精彩過程。其筆下之《殷本紀(jì)》有云:“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倍础对娚添灐返恼f法: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甚至這還代表著天意。后世專家研究商周關(guān)系特別感到迷惑,絞盡腦汁想不出如此敵對之兩國為什么祭的是同一祖宗,道理就在這里。至于鞠丸這個丸字,《正字通》謂“丸者,鳥卵別名。象其圓形。讀若完?!蓖昙唇裾Z完蛋的意思?!墩f文》又謂“圜傾側(cè)而轉(zhuǎn)者?!贝笮灬屧唬簜?cè)者,一面敧而不可回,丸可左可右也。”除了沒講閹去左邊還是右邊,其他都說清楚了,而湯圓為什么出在寧波,太監(jiān)為什么叫太監(jiān),我都不好意思再解釋了。
女主角的下場更慘,被放進竹篾編的籠子沉水而死,這個篾字有點難打,差點誤作嬖字,沈水也跟著錯成沈嬖,這自然是因為甲骨文里有關(guān)的記載太多了,如《殷虛書契后編》上二三四“丁巳卜其雜于河牢沈嬖?!庇帧惰F云藏龜》一二七“丙子卜賓貞嬖屷□河?!闭f文嬖:“便嬖、愛也。”《廣韻》:“愛也,卑也,妾也?!辨唇裾Z所謂二奶者也,劉鐵云是甲骨研究第一人,惜當(dāng)年匆匆著書,急于問世,印刷質(zhì)量太差,不知道這個“屷”字識讀是否準(zhǔn)確,從文義看,應(yīng)該是“扔”字才對,如果是的話,缺的那個大概就是“于”了。而古今字書詞典幾百部,對此“屷”字竟然無一能釋,只好作空闕處理,雖為咄咄怪事,也可以理解。至于沈嬖的“嬖”,在傳世文獻里當(dāng)然都要寫作“璧”的,不然就是不講政治,發(fā)展下去很危險的。連我尊重的鄉(xiāng)前輩陳夢家先生在《殷虛卜辭綜述》里也稱:“嬖屷疑即璧一雙,沈嬖疑即沈璧?!钡@也不能怪他,因為《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子組卜辭》挖出來的時候,他老先生死了已有二十五年了,如他看到《花東》102:“乙卜鼎中周又口弗死”;《花東》321.5:“甲子卜鼎妃中周妾弗死”、《花東》321.6:“甲子卜妃其死”這樣驚心動魄的記載,相信也一定會作出正確的判斷。只有屈原因為當(dāng)初也是沉水而死,自覺有資格可以說上幾句,其《九章懷沙》有云:“郁結(jié)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按王逸注:“身遭疾病,長窮困若,恐嚇不能自全也。”則不僅這個鞠字有點嚇人,后七字亦大有深意在焉。
另有關(guān)兩個兒子的情況,因?qū)嵲谶^于復(fù)雜,以后當(dāng)另文探討。不過當(dāng)時表現(xiàn)有所不同是可以肯定的,不然今天字典里也沒有硬與軟、剛與柔、茂與萎這樣的反義詞了,包括《易經(jīng)》的創(chuàng)作,大概也要受到一點影響。具體而言,大的那個性格倔強,被刖去一只腳后,口稱允哉,假意順從,流落江南,圖謀復(fù)國,當(dāng)然你也可以叫他伯邑侸叔夔一足甚至太子發(fā),不過后面這三個字如果讀作大子廢,可能更確切一些;至于他會不會唱《五子之歌》,楚辭寫作水平如何,這我就不知道了。小的那個性格懦弱,憂畏交攻,最后跪地稱“不”。文人嘛,膽子自然小一些,也可以原諒,誰讓他是儒學(xué)之宗呢。不過這個“不”字,從此成為他的代名詞,不者,吳語求饒聲也,讀若四聲發(fā)明者沈約家鄉(xiāng)漢烏程縣余不鄉(xiāng)之不,其音義類弗,俗作勿。《韻會》說“不與弗同,今吳音皆然”是也?!墩崱贰安?,音浮。夫不,鵻也,亦作鳺鴀,與柎通。”《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dāng)作柎?!薄蛾憴C詩疏》:“柎作跗?!辈还苁恰胺虿弧边€是“鳺鴀”,也不管“不”是否可通“柎”,因湖州德清縣北宋的《余不志》已蒸發(fā),要弄清楚很難,不然的話看一下就知道了。而就字形而論,甲骨的不字,就是一只剁下的爪子;金文的不字,就是一個砍頭的文字;圖像生動,觸目驚心。還有這個“帀”字,古文與“不”近似,說文:“帀,周也。”又弗字省筆為弔,出土文獻記周公名弔旦,傳世文獻記周文公名叔旦。今罵人軟旦者,義本出此。不過這個“軟”字是俗體,后世才用,先秦都要寫成“輭”的,不然我們今天也讀不到“俅之陾陾”這樣精彩的詩句了。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最后是文王的認罪書,即古所謂誓約也。《說文》:“誓,約束也?!薄读鶗y(tǒng)》“從言從折,以言折其罪也?!薄夺屆贰爸埔?,以拘制之也?!焙笫赖挠梦娜藢⑺b成是什么河圖負書,黃龍負舟之類,且不見有人懷疑,手段實在是高明得很。實際上這個負,就是勝負的負,這個書,就是兵臨城下的投降書。毛傳釋此四句稱:“率下親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譽曰奔奏。武臣折沖曰御侮?!北M管說得隱晦,也已經(jīng)很難得了。好在有其他文獻可以補充,文字幾經(jīng)篡改是必然的,但綜合起來,其義依然可以辨析。如今本《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薄皟x”為“我”偽,“孚”為“俘”古字。郭店楚簡《緇衣》第一章引此詩“我”字下加心傍,上海博物館藏楚簡《緇衣》引此詩“我”字下加土傍,這些都是戰(zhàn)國晚期的版本,可見《詩經(jīng)》從孔子手里出來時,就無真實可言,所謂的刪定,大概就是揚善隱惡、斟酌改定的意思吧。又道藏本《穆天子傳》卷二:“壬申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烏。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吳太伯于東吳。詔以金刃之刑,賄用周室之璧。封(刲)丌璧臣長季綽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亓奸),詔以玉石之刑。以為周室主?!濒┍咀执海⒇镣?,本字其,室主為冢宰別稱,知任冢宰事必在行刑立約以后也?!妒酚洝分环Q商紂因妲己讒言囚西伯于羑里,而實情如此?!妒酚淉敳吡袀鳌酚钟洝皻⒅芴託v,囚文王昌?!笨贾煲婚w藏明嘉靖本《今文竹書紀(jì)年》:“十一年,周公季歷伐(拔),翳徒之戎來獻捷,王殺季歷?!焙笥猩蚣s注云:“執(zhí)王季于塞庫,羈文王于玉門。憂尼之情,辭以作歌,其傳久矣?!备杓础兑葜軙匪浳渫醌I明明三終也,按此所記作者真身當(dāng)為文王,亦所謂季綽,獻歌書約以求脫身也。
具體說到誓約本身,本來以為是絕無可能討論的事,沒想到也有痕跡留存于世,這就是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好處,為歷史上的文獻造假集團做夢也想不到?!渡胶=?jīng)》中次五經(jīng):“又東十二里曰陽虛之山。多金,臨于玄扈之水?!惫弊⒁逗訄D》云:蒼頡為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洛汭。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出此水中也?!边@樣的文字沒頭沒腦,文意不通,不僅是對原作者智商的侮辱,也讓為它作注的絕代通人郭景純也顯得像個傻逼似的。倉頡只是契書發(fā)明者,什么時候當(dāng)過皇帝了?按《說文》許氏自序,當(dāng)為黃帝之史臣是也。《茍子解蔽》稱“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意思是說上古發(fā)明文字的不止一個,惟獨他的運氣比別人好,留傳下來了而已,這是否跟原書內(nèi)容的精彩有關(guān),答案應(yīng)該是肯定的?!俄n非子·五蠹》更是稱“昔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辟H大于褒,語鋒指向相當(dāng)分明。另考《水經(jīng)注》卷十五引《河圖》與郭本不同,“倉頡為帝”作“倉頡為之”;“書丹甲青文以授之”作“書丹甲青文以授帝”;兩相對照,意思就清楚了。因此比較接近原跡的版本應(yīng)該是這樣的:“又東十二里曰陽虛之山。多金臨于(多王監(jiān)田),玄扈之(亡)水?!惫弊ⅲ骸啊逗訄D》曰:蒼頡為帝(之),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監(jiān))于玄扈洛汭。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帝),出此水中也?!倍酁榈赝?,臨為監(jiān)訛,之為亡偽,帝即商帝,而這只靈龜,當(dāng)非剛在龜山新筑了靈臺的周人莫屬,當(dāng)然這只是分析推測而已,但利用字跡相近或古今文不同進行篡改確是作偽者的絕招,只有掌握了他們的作案手段,才能少上一些當(dāng)。其中“多王”之“多”,即《尚書多方》之“多”。說文:“多,重也。重夕爲(wèi)多,重日爲(wèi)曡(昌)?!边@個昌字因為是文王的大名,屬重點保護對象,盡管重夕可以為多,但重日依然不能為昌,跟《國語》里的三女不能為姦只能為粲有一比。而“多”字古文為二“彐”上下相疊,與昌字相比只缺第一筆,以表刖足破體之義,這又是一個巧合,研究《尚書》的人不妨可以關(guān)注一下。
于是,上古結(jié)繩而治的時代結(jié)束了,圣人易之以書契的時代開始了。這是后世所有會寫(今作寫)字著書者的福音,盡管最初的作品只是一張說起來讓人不免有點尷尬的悔過書,但與文字的創(chuàng)造與傳播,以及文明的進步發(fā)展相比,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增韻》“寫:傾也,盡也,輸也?!薄缎⊙拧贰拔倚膶戀?。”傳曰:“寫,輸寫也?!弊⒃唬骸爸^我心輸,寫而無留恨也?!惫{曰:“則我心所憂, 寫而去矣?!薄墩f文》“寫:置物也?!边@個物字的字義比較關(guān)鍵,不會輕易讓你知道什么意思。但寫在某件重要器物上是可以肯定的,具體地說,就是斬首行動存余的周人水塔殘體,因為上面的蓋已經(jīng)沒有了,因此這個寫字也可省作舃。如果你一不小心把它讀成為、焉、烏、馬什么的,也沒關(guān)系,因為這些字的母源就是它。包括字義方面,把“覆”打造成“履”,讓它成為一雙時尚的登山靴,似乎已經(jīng)如愿,詳《晉書》謝靈運傳。而通過篡改原注讓“舃”成為君王的專用玉履,則不很成功,如《詩豳風(fēng)》赤舃幾幾。毛傳:“赤舃,人君之盛履也?!鄙杂命c心思,就知道原文當(dāng)為“赤烏人君之城覆也。”而赤烏為族望,詳上引《穆天子傳》;人君為王稱,居于人形地貌之中者,則非周人莫屬也。何況《爾雅釋名》“複其下曰舃。舃,臘也。”臘為祭名,本字昔,昔即古也。又《爾雅釋草》“馬舃車前?!笔瑁骸榜R舃一名車前,一名當(dāng)?shù)??!比绻皇钦f周室富得連馬都有幸賜穿御鞋,這個馬字,還當(dāng)讀若網(wǎng)語草你馬之馬為是?!抖Y曲禮》“御食于君,君賜余器之漑者,不寫;其余皆(妣)寫?!痹⒃疲骸爸^萑竹所織,不可洗滌,則傳寫于他器。而食之,不欲口澤之瀆也,又膽(謄)鈔也。”文字盡管有訛有偽,讀來拗口,然寫者男女主角都有份,義尚可辯。謄鈔者,一份留底,一份刻石公之于眾,如今之政府布告也,戰(zhàn)勝方的心機,亦可謂深且毒矣?!墩f文》“謄,迻(多)書也。”又《說文》“迻,遷徙也?!眲t交出悔過書后,始被賜封之(之江)地,離開故居,到四明洞天里去當(dāng)冢宰了。日本藏石鼓詩《而師》“射夫?qū)懖?,具獲世祡?!薄墩f文》釋祡為“燒祡燓燎以祭天神”是也。而同書《鑾車》又稱:“四馬其寫,六轡夭若?!薄墩f文》“夭,屈也?!倍巫ⅲ骸皣Z注曰:短折曰夭。國語注又曰:不終曰夭。又曰:夭、折也。”可見男女主角結(jié)局大不相同。但打不過別人,只能任人宰割,也沒別的辦法可想,最多也就請詩人們來寫《離騷》,口誅筆伐,出出怨氣而已。
至于負書具體內(nèi)容,更是深水里的深水區(qū)。最早見于南朝梁人任昉《述異記》:“蒼頡墓在北海,呼為藏書臺。周末發(fā)冢得方玉石,上刻文八十字,當(dāng)時莫識,遂藏之書府。至秦時,李斯識八(大)字云:上天作命,皇辟迭王,至叔孫通[亡淑撲甬];識十二字?!保ㄗ髡咦ⅲ汉笏淖指鶕?jù)文義推測,僅供參考)。因后面四字的內(nèi)容實在太精彩了,“大”字于是就被改成“八”字,而“亡淑撲甬”也只好委曲它變作“至叔孫通”了。這個叔孫通自然是真實人名,漢代名儒,學(xué)問很高,這樣感興趣的人才會相信。但既然此人識十二字,本事比改籀文為小篆的李斯都要大,那他新識四字的內(nèi)容是什么?如此重要的發(fā)現(xiàn),為何古人不記下來,任其湮沒,豈非咄咄怪事?其偽似無足辯。然后又是老一套,利用群眾斗群眾,通人博儒們在大著里爭相引用,異文層出不窮,有說識二字的,如《太平廣記》和《說郛》;有說識十三字的,如《通志》;有說識十一字的,如《至大金陵志》;有改第九字“至”為“漢”的,如姜夔《絳帖平》,這樣就又是一場集體狂歡,而真相究竟如何,漸漸為人忽略?!墩f文》“迭,更迭也?!惫排c佚、逸不別。詩《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女)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倍婎}《柏舟》,上博竹簡作《北白舟》,敦煌簡作《鄁栢舟》,兩個“背”字都羞羞答答不肯出來。背者,負也。據(jù)今人王寧考證,黃奭《黃氏逸書考》輯本《河圖》注引《古微書》云:“此條下尚有‘文捉二十八字,景刻于陽虛之石。”又引《路史通禪紀(jì)》注:“文捉二字不可解?!秉S某清嘉道間人,他提供的線索當(dāng)然很重要,不過這兩條資料,在今四庫本《古微書》和《路史》里已經(jīng)找不到,無從窺見其真相了。
文章到這里似乎可以結(jié)束,寫作的動機,最初基于《詩譜序》的啟示,其有云:“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兩崤,大雅小雅)而省之;欲知風(fēng)化芳臭氣澤之所及,則傍行(東堤,橫山,連山,即周道)而觀之;此詩之大綱也。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於力則鮮,於思則寡,其諸君子,亦有樂於是與。”謹(jǐn)遵賢者所教,前后花了半年時間,自覺收獲還是不小。但此文既以堇菜為主旨,主觀上也作了努力,回過頭來一看,還是春色暗淡,不能盡如人意。為補此缺憾,只好從其他地方弄點過來湊數(shù)。上博簡《武王踐阼》簡7“皇惟堇口生敬?!苯癖尽洞蟠鞫Y記》作“皇皇惟敬?!焙?0:“無堇弗志?!苯癖咀鳌盁o懃弗及?!庇质莾蓚€堇字被干掉了。還有《山海經(jīng)》里的君子國,“有熏華草,朝生夕死。”《藝文類聚》八十九卷引外國圖作“君子之國,多木堇之華,人民食之?!笨梢娫臑檩溃彩潜蝗烁牡舻??!端⒌厍睾啞罚骸拔旒河屑?,巫堪行,王母為祟,得之于黃色索魚堇酉?!薄氨∮屑玻卓巴醺笧樾?,囗囗囗索魚堇。”這是講以堇為祭品的。《管子五行》:“修水土以待乎天堇。”尹知章注:“堇,劐誠也。言天子能以中正,自修以自平,上待天誠也?!边@是講以國家以堇為精神信仰的。類似的還有《新蔡葛陵楚簡》里那些頻繁的祭祀活動,如甲三346簡:“囗陽無龍之述于蓳丘,二豬禱二冢?!奔兹?84簡“囗陽無龍之述既于堇丘,奠二豬,禱二冢?!倍疫€明確說明地望是在甬東,如甲三355簡:“甬易(陽)一冢,于栗乿一禱一冢?!眲t上引兩個框框里缺字亦當(dāng)為“甬”字。而《阜陽漢簡蒼頡篇》的“荼蓳茋菹,貔獺茆榖。鼰鼩貂狐,蛟龍龜蛇?!眲t與詩經(jīng)媲美,一堇荼,一荼堇,可稱絕代雙驕。還有《夏小正》第四十七“二月榮菫采繁?!薄秴问洗呵镏傧募o(jì)》“木堇榮?!备哒T注云:“可用作蒸。”就是沒說周家開的字號烹調(diào)手藝最好,不然《詩經(jīng)》里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文王蒸哉,武王蒸哉,王母蒸哉了。還有《穆天子傳》卷四云:“黑水之阿,爰有野麥,爰有荅堇,西膜之所謂木禾?!边@個荅字大概也是蒸字之偽,而膜又為莫之偽,即文王好逑之淑女,滅周之主角?!秶Z》“苪良夫曰: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泵鞔_周家毀于莫姓前妻。古莫暮不分,莫者西也,后世吳人尊之為西王母,周人稱之為嫫母。誣為史上第一丑女,亦如俗世夫妻反目后在朋友圈里的表現(xiàn),可見古人標(biāo)榜的史筆,也不過如此而已。《漢書古今人表》又稱:“嫫母,黃帝妃,生蒼林?!边@自然也不是可以一笑了之的事。
至于《越絕書》所記始皇東巡,關(guān)心歷史的人想必都耳熟能詳。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偉大的皇帝,或把東周西周全干掉的當(dāng)年的周家仆人,“以其三十七年東游之會稽……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取錢塘浙江岑石,刻文立于越棟山上?!边@段珍貴記錄自會讀書以來,前前后后不知看了有多少遍,從來沒感覺有什么不對,直到這次找出來重讀,才發(fā)覺不僅有問題,而且問題還很大,從杭州過來到紹興,中間居然要經(jīng)過諸暨,這就露出馬腳來了。因此,如果我如項羽一樣當(dāng)初站在圍觀人群中,不說“彼可取而代之”這樣牛逼的話,只叫他一聲秦仲或祭仲或圍中或止中或奚仲或吳仲或仲雍甚至騶虞,就算他不答應(yīng),表情想必也會有些尷尬。又據(jù)隋杜臺卿《玉燭寶典》日本前田家藏舊鈔卷子本:“秦以十月為歲首,臈堇不移?!?,一歲之大祀。”就是說按秦國自制的歷法,九月三十日為年終除夕,十月一日為正月初一。臈臘古今字,漢蔡邕《獨斷》:“夏曰嘉平,殷曰淸祀,周曰大蠟,秦曰臘?!薄墩f文》“冬至后三戌(甲戌),臘祭百神也。”《正字通》引道書:“十月十二日為民歲臘。”則所謂東奏槿頭,實乃秦國新年國家大祭,具體日期為正月十二日甲戌。以《史記始皇本紀(jì)》對照之:“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眲t正月癸丑離長安,同月甲戌行祭,前后不過數(shù)日,想必是坐飛機或高鐵來的。盡管堇頭的堇字被加了木傍;盡管史書里赤堇之山已合無云,若耶之溪深而莫測;盡管司馬公極盡渲染之能事,讓他筆下的皇帝兜上大半個中國才來到越東,沿途地名一大串,好像在路上很辛苦地走了兩三個月的樣子,但《大戴禮記》所記“二月木堇榮”,《呂氏春秋》記為“五月木堇榮”,其中這三個月的時間差,已經(jīng)將個中奧秘和盤托出,比任何權(quán)威解釋都更管用?;蛘哒f,歷史的真相固然可以遮蓋,卻永遠無法銷毀,這就是神奇的堇花的力量,正如她的芳顏在《詩經(jīng)》里被趕盡殺絕,依然還有僥幸漏網(wǎng)的“堇荼如貽”四字在,如同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正無須多也,其精神方面的意義,應(yīng)該怎樣形容都不為過。昔雪竇白云禪師有偈云:“蠅愛尋光紙上鉆,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不知表達的是否也是同樣的意思?如果是的話,那總算是讓我內(nèi)心壓抑多年的情感稍微釋放了一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