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甜媛
《冰山上的來客》是1963年上映的電影,適逢中國“十七年”電影的尾聲,是同時期作品中的佼佼者。該影片不僅講述了智斗匪徒的故事,還增加了解放軍軍人阿米爾與青梅竹馬的古蘭丹姆從失散到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這樣集驚險與浪漫于一體的影片上映后轟動一時,以今天的視角觀之,其在藝術方面的探索依然可圈可點,確為經(jīng)典。
一、 人物設定:走出“神話”的“人”
首先,正面人物設定選用了“去神話”策略。在以往的反特題材影片中,正面的一方總是通體籠罩著主角光環(huán),他們往往戰(zhàn)無不勝,通曉一切,在與反對勢力的斗爭博弈中,總是可以先發(fā)制人,勝敗幾乎毫無懸念可言。但是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與觀眾的審美期待是相背離的。觀眾根據(jù)生活實際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對藝術作品基本的信賴感與認同感,影片當中的人物將被或多或少地投射到身邊人或自己身上,因此“藝術真實”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之前那些影片中,那些必勝的形象是無法真正打動人心的。
其次,主角、配角的設計上拋棄了“扁平化”,每個角色都是一個飽滿立體的形象。人物不是非善即惡的,相反,每個人有自己真實的個性。像阿米爾,是一名戰(zhàn)士也是一個少年,他心中雖然有軍紀但是也有柔情,在假古蘭丹姆的親近下,他無法保持絕對清醒的態(tài)度,以至于遭受蒙蔽,真假難辨。觀眾也會體驗到他的糾結(jié)、痛苦,產(chǎn)生情感共鳴。即使是作為次要人物的三班長,其形象也非常飽滿。他并不是一直都站在通曉一切的角度上的,相反,他倔強甚至執(zhí)拗,在誤會阿米爾與假古蘭丹姆后,直言不諱、不留情面指責阿米爾,時時刻刻提及黨的要求以及自己是軍人的身份,展現(xiàn)出一種孩童般的稚氣與驕傲。
對反面人物的塑造同樣如此,創(chuàng)作者一改之前平面化、臉譜化甚至小丑化的創(chuàng)作習慣,嘗試去符合生活實際和藝術規(guī)律。反面人物變得豐滿和立體,也更易反襯出正面人物的光輝。如假的古蘭丹姆,從外表上看只是一個美麗同時又敢愛敢恨的普通女孩,但事實上是匪首熱力普安排潛伏下來的女特務,她敢想敢干,腦筋靈活,先利用普通少數(shù)民族民眾打入解放區(qū)內(nèi)部來,隨即偶然發(fā)現(xiàn)更有利用價值也看似更好利用的解放軍戰(zhàn)士阿米爾,直接轉(zhuǎn)移目標,多次利用之前所了解到的往事接近阿米爾,即使在受到阿米爾的回避和明確的拒絕后,也毫不退縮。當真正的古蘭丹姆出現(xiàn)時,她也不慌不忙,率先指證對方是假的,先發(fā)制人。這樣一個果決機敏的反面人物其實對于正面形象——楊排長的塑造很有幫助,畢竟棋逢對手,故事才懸念迭出。
在電影中最令人矚目的還是著墨最多的楊排長。楊排長在電影中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人”。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有生氣的人?!雹偈紫龋瑮钆砰L是一位解放軍軍人。他看見新戰(zhàn)友阿米爾的到來熱烈歡迎,沒有一絲領導架子。其次,當假的古蘭丹姆前去接近阿米爾的時候,他沒有批評阿米爾,而是思考如何妥善處理在這件事,避免發(fā)生軍民矛盾。在智擒匪首熱力普時,他沉著冷靜,首先暗渡陳倉設計包圍圈,接著將計就計利用阿曼巴依請君入甕,在整個事情的實施過程中,楊排長云淡風輕沉著有序,最后大獲全勝。楊排長作為一個軍事重地的把守要員,善于用笛子傳遞信息,專業(yè)技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點睛之筆是在影片的后一部分:讓阿米爾和真正的古蘭丹姆見面時,楊排長讓兩個人唱歌直至自己發(fā)現(xiàn)彼此是心心念念的青梅竹馬。這樣,一個最可愛的人就“躍然銀幕”。在觀眾眼里楊排長不單單是一個守候住山河的硬漢,而且是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動人柔情的“人”。
回顧往昔,特務和軍人就是兩個對立的存在,在斗智斗勇中達到目的或者堅定職責,這是現(xiàn)實問題。一旦人物設計不合理,就有脫離現(xiàn)實之嫌。雙方的戰(zhàn)斗力都不容許否定。然而在以往的一些反特影片中,代表國家的正面的一方被無限夸大,像神一樣在各種困難中游刃有余,這顯然脫離了實際。由此可見,《冰山上的來客》避免了這樣的誤區(qū),平衡了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
電影中人物的對比不僅僅停留在正(楊排長為代表的解放軍軍隊)反(塔吉克族土匪特務團伙)雙方的對比上,對少數(shù)民族解放軍戰(zhàn)士和漢族解放軍老將也作了對比。阿米爾是初來乍到的新人,行為方式有多方面的不成熟,相較之下,楊排長目光長遠、風趣幽默、平易近人、關愛下屬、對時局有清晰認識和把控,影片的社會價值直接通過人物身份定位以及性格設定展現(xiàn)了出來。
影片也采用了意象和對白來暗示人物命運。
第一,兩盆花。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阿米爾首次向楊排長報到的時候。楊排長拿出還只是枝杈的兩個盆栽,表示希望阿米爾也能夠像他們一樣在這里生根發(fā)芽。第二次明顯的出現(xiàn)就是在真正的古蘭丹姆講述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楊排長明白這一切事件背后的事實真相,派人將枝繁葉茂的花送給她,并邀阿米爾過來,阿米爾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彼時喜愛的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古蘭丹姆聞聲附和,從對花的沉醉中反應過來,尋找歌唱者。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看見彼此眼眸的一剎那,對方的名字脫口而出,終于相認。這也是影片當中最浪漫的情節(jié)之一。日后二人的結(jié)合以及在這方土地上的長相廝守是觀眾可以直接預測得到的,觀眾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愉悅。
花本來就意味著生命,愛情乃至幸福。因此在電影一開始,植物作為一種意象,就表達了對阿米爾的祝福,暗示了阿米爾最終將重獲愛情收獲幸福。在電影情節(jié)的推進當中,假的古蘭丹姆一點點露出馬腳,引起了楊排長的懷疑;同時真的古蘭丹姆從未放棄努力,一直在尋找出路逃到解放區(qū)。兩條線索同時進行,劇情慢慢地進入高潮,矛盾的爆發(fā)、真相的揭露好像在下一秒就要出現(xiàn),那兩盆花就在鏡頭以外的地方獨自成長著,最終綻放出了美麗的雪蓮。在兩人相認的場景中,花和真相同時出現(xiàn),將浪漫主義和懸疑題材完美結(jié)合。
第二,對白暗示。在影片前面的部分,楊排長送別卡拉,兩人進行了一番寒暄。卡拉邀請楊排長一起四處偵查,楊排長表示想去而不能去。二人期待一個多月后的重逢,一起喝羊奶彈熱瓦普。在之后卡拉幫助古蘭丹姆逃跑到解放區(qū)時,受到阿曼巴依的迷惑,被暗算致死。而在影片最后楊排長根據(jù)二人之前的對話,在辨識真假古蘭丹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斷了弦的熱瓦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endprint
其次是在熱力普的手下想要殺真的古蘭丹姆時,阿曼巴依幾句話就化解了危機。其手下忿忿不平的表示:“我還不如一個來了半年的老奴!”這句話就暗示了阿曼巴依的身份并不簡單,最后果然揭露阿曼巴依大臥底的身份。
在觀影的過程中,觀眾作為主體去接受作品時,具有自己的審美期待,這種期待建立在各種知識和觀影經(jīng)驗的基礎上。“審美經(jīng)驗是日常經(jīng)驗的一部分,并非游離于其他經(jīng)驗之外?!雹佟侗缴系膩砜汀肪图毮伒乜紤]到了觀眾的感受,在提升愉悅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加強了教化和意識形態(tài)傳播。
二、 場景設定與音樂烘托:藝術因此這樣“紅”
《冰山上的來客》開場是在黃土漫天的山坡,塔吉克族匪徒槍殺了手無寸鐵的平民。這樣塔吉克族匪徒的形象便由此樹立——殘忍兇惡,血腥可恨。其中匪徒男和“平民女”對視的鏡頭也引人懷疑,懸疑的基調(diào)就此鋪下。影片反特片的懸疑氣氛設立,引發(fā)觀影期待。緊接的下一個正片場景就是明亮的山坡上,是一列徐徐前進的結(jié)婚隊伍,人們高昂的嗓音歡唱著歌曲,解放軍阿米爾的加入受到了人們親切的對待。這與最開始的場景大相徑庭。開場臺詞和阿米爾的出現(xiàn),表示黑暗無道血腥是沒解放的地區(qū),而明亮文明歡愉的是解放區(qū)。這兩個場景緊密相連,才更加凸顯出解放的必要性。
另外場景的交互也有助于調(diào)節(jié)電影節(jié)奏,張弛有度,避免疲勞。如果死亡之后仍然充斥著鮮血,就跟隨了觀眾的慣性思維,沒有新意,顯然是與電影的陌生化原則背道而馳。那當創(chuàng)作者采用新敲鑼打鼓的歡樂場面,就顯得富有創(chuàng)意,做了引導者而非跟隨者。情感周邊,富有張力。
還有一個場景的剪輯也十分可圈可點。就是在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的婚禮現(xiàn)場,人們在搶羊的比賽中,搶奪的畫面,楊排長、阿曼巴依、伺機偷襲的匪徒和早已埋伏好的解放軍戰(zhàn)士幾個場面交叉剪輯,而且剪輯速度越來越快,氣氛越來越緊張,整個場面一觸即發(fā)。
影片中的配樂和歌曲設計對于環(huán)境的烘托和情緒的渲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稇涯顟?zhàn)友》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都由雷振邦作詞作曲。當時雷振邦不顧雪崩的危險,走訪了幾個位于海拔高達4000多米的哨所,終于就在這里聽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創(chuàng)作了這兩首配樂,與電影相互成就了彼此。電影音樂的成功不單單在于歌曲本身多么動人,更在于其與電影內(nèi)容和情感的相互配合上。
《懷念戰(zhàn)友》是在班長被卷入假古蘭丹姆的陰謀中,不幸在暴風雪中緊握鋼槍凍僵凍死時使用的歌曲,楊排長悲鳴著:一定要把他們救活!配著槍鳴與音樂,感情一下子被烘托上來,聲音和畫面形成呼應。尤其當歌詞唱到:
當我永別了戰(zhàn)友的時候
好像那雪崩翻滾萬丈
啊……
這個時候歌詞對應畫面,雪峰隨著槍響瞬間坍塌,留下白茫茫的一片。排長的臉上有兩道淚痕。在這個場景中,畫面,音樂,音響,表演全部到位,情感瞬間達到高潮。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主要使用了三次。第一次使用配合的是少女古蘭丹姆被親人賣掉時,少年阿米爾雙手捧著所有的積蓄前來救她的場景。在古蘭丹姆被匪首買走時,少男少女遙遙相望,伴隨著歌聲的響起,他們拜托彼此勿相忘。這也就顯示了這首歌曲對他們的重要性——如情感的信物一般藏在兩個人的心底。
歌曲下一次出現(xiàn)是在楊排長試圖探尋新娘子是否真的是古蘭丹姆的場景。阿米爾坐在山上,深情的唱著: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哎……紅得好像
紅得好像燃燒的火
它象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就在阿米爾這么唱的時候,假的古蘭丹姆朝著相反的方向漸行漸遠,毫無觸動。也正是這樣的舉動讓楊排長對這位新娘子產(chǎn)生了深深的懷疑,情節(jié)由此快速向前推進。
最后是這首歌在接下來的場景出現(xiàn)——阿米爾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古蘭丹姆本能般合起聲來,這樣真假一目了然了。同時,兩人之間的愛情也得以成全。浪漫元素和驚險元素的結(jié)合提升了《冰山上的來客》的觀賞性,實現(xiàn)了藝術水準的跨越。
結(jié)語
《冰山上的來客》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一反傳統(tǒng)模式,反映了當時電影觀念的巨大轉(zhuǎn)折。時至今日,這部影片還是被屢屢提及,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中所洋溢的人類的共通情感——愛情。如今已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反戰(zhàn)反特題材開始出現(xiàn)新特征新趨勢,但是情感是永恒的,《冰山上的來客》傳達出的感動、喜悅以及希望,依然如雪域高原上肆意綻放的花兒一樣,紅得像火,耀眼奪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