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羅彥軍
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
英國藝術家基爾斯蒂·埃爾森(Kirsty Elson)生活在英國南海岸康沃爾,她以沿海小鎮(zhèn)為靈感,用漂浮木創(chuàng)造出獨特可愛的小場景!
從小在海邊生活的她,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喜歡在海邊撿東西。她平時就像一個拾荒者,每天都去海灘上收集廢品,回收漂浮木、舊麻袋、果殼、生銹的鐵釘……然后進行創(chuàng)作,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她把海灘上撿來的“垃圾”清洗、晾干、修剪、打磨,然后在木頭上點顏色,畫點小東西,就做成一個個小房子;給屋頂的傾斜面加了釘子,做成了煙囪;果殼成了小船只,再涂上美麗的色彩,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美麗的世界。
基爾斯蒂·埃爾森在創(chuàng)作之前,先要進行構思。她根據浮木本身的形態(tài),去決定把它們做成什么樣子,因此,都是形狀各異,沒有相同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由特色個體組成的。她借用腐蝕的木頭、生銹的鐵釘、被海風風化過的布料、自然剝落的顏料等自然元素,創(chuàng)作出最原汁原味的藝術作品。原本沒用的垃圾廢物,被她注入了新的生命!仿佛讓人感受到海風輕拂過臉龐的一絲涼意,就算沒有在海邊生活過,也能感受到在海邊的一年四季;仿佛還能聽到海鷗的叫聲,還有午后的陽光灑在街道上。有時候她的海面波濤洶涌,仿佛還能聽到水拍打岸邊的聲音,眺望遠處,還會發(fā)現驚喜。
欣賞基爾斯蒂·埃爾森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也就是這樣,她的作品才會有溫度,小房子很溫馨?;鶢査沟佟ぐ柹瓰榇蠹?guī)硭囆g之美的同時,又盡最大努力,親力親為保護環(huán)境,也提醒人們愛護環(huán)境!
從來沒有廢物,只看怎么利用。在別人眼里那些廢舊物就是垃圾,或許派不上大用場,可經過藝術家這樣的創(chuàng)造,卻成為藝術品。世界從來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的眼睛,更缺少創(chuàng)作美的激情和行動。小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像藝術家一樣,通過不同方式,再次組合,生活就會如此美好!
基爾斯蒂·埃爾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