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炳鸞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00-02
師愛在本質(zhì)上是教師對祖國、對事業(yè)的愛的具體表現(xiàn)。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職業(yè)古老而神圣,平凡而偉大,辛苦而幸福,深受社會的尊重。教師的工作對象是面對學生,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別,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一點是相同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高尚的結(jié)晶,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情感相通,樂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溝通。許多教師之所以在教育上取得成功,最根本一條是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育藝術(shù)的基礎(chǔ)。因此要做一個好老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質(zhì)。對學生、對職業(yè)的熱愛,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強烈的理智感和正確的審美感,都是每一個老師必須具有的情感和品質(zhì)。當中對學生的無限愛則是老師情感生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蹦敲?,作為人民教師,應當怎樣培養(yǎng)和運用愛學生的情感呢?
一、懂得愛的內(nèi)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以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為條件的。當然,人的情感還要受已經(jīng)成為的觀點、信仰和世界觀的制約。正如毛澤東同志說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情感歷來被人們視為一種神奇的力量,是維系人們生存、追求和拼搏的動力之一?!闭驗榍楦杏羞@樣特殊的功能,所以教師的情感在教學中發(fā)揮特有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護學生?!蹦敲矗蠋熞獝蹖W生,首先要明確愛的內(nèi)容。一是深入了解學生,這是愛學生的起點。老師只有樂于同學生交往,熟悉學生,并力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同時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問題、考慮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找到更合適、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氣氛活躍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育家贊科夫指出:“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nèi)部的原因,靠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來達到的?!倍顷P(guān)心學生,這是愛學生的主要內(nèi)容。在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老師是學生接觸最多、關(guān)系最密切的人,也是學生最信任的人,因此,老師要從生活、思想和學習等多方面為學生著想。師德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愛學生,人們常說愛心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靈魂。師愛要求全面關(guān)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做人的素質(zhì),關(guān)心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促進各方面發(fā)展的和諧性,具有各方面的潛能。三是尊重、信任學生。這是溝通老師與學生情感的橋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無私的師生關(guān)系,是老師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人格、個性的很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老師最起碼的要求。尊重學生就是容許學生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獨立性,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生活的余地,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信任學生,就是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才能填平師生之間的鴻溝,這是人性的光輝,更是教育的秘訣,學生或多或少地有缺點,多采取善意的態(tài)度、委婉的方式去幫助,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加上老師在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出來的信任感,更是激發(fā)學生上進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他們自覺地克服缺點,進行自我教育。四是嚴格要求學生,這是愛學生的尺度。嚴格要求學生,應遵循“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嚴而有理?!崩蠋煇蹖W生不等于遷就放任學生,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愛相濟,才能教育學生。
二、掌握愛的特點
老師愛學生是一種自覺的愛,并且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就是要把全體學生培養(yǎng)成為“四有”的新世紀的接班人。為了這一目的,老師必須正確調(diào)整自己的行動,無論什么場合,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職責放在個人利益之上。老師的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教育者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滲透著教育,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無私地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同時,對學生的愛是有原則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血緣、沒有裙帶或個人恩怨關(guān)系,只有師生之間純潔的情誼。因此,老師對學生的愛,就是促使他們學習上進,更好地完成學業(yè)。當中,老師對學生要嚴愛相濟,對學生的過失,不要遷就;對學生公平合理、實事求是,不憑個人意愿隨心所欲去決定親疏。老師愛學生不是偏面的,而是關(guān)心愛護全體學生。師愛的思想要求教師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丑小鴨”。那么,怎樣才能對差生、對后進生產(chǎn)生愛的情感呢?那就是要善于理解學生和心理置換。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备嬲]老師不要因為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再者,對學生的愛也要持之以恒,雖然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老師對學生的愛應是永恒不變的,那怕是后進生,也要給予更多的關(guān)愛,并善于觀察、勤于發(fā)現(xiàn),在平時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確的引導鼓勵,使他們“轉(zhuǎn)化”,讓他們在師愛中進步。總之,老師要具備愛學生之心,是溝通師生心靈深處的基礎(chǔ),也是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chǔ)。
三、善于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情感
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抑制無益的情感,是老師最基本的職業(yè)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把不良的情感傳染給學生,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罩上不良陰影,因此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感。寬容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清朝學者李惺認為:“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要令其可從?!睂W生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犯過過失的學生,不可操之過急,相逼太甚,要給予臺階,給予機會,當然,寬容決不是遷就放縱,而是給學生一種寬松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天空和領(lǐng)地,輕松快樂,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氣氛活躍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感到興趣、輕松,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學生對學習的畏懼、厭學情緒。當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合乎時機地發(fā)點脾氣,學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中可讓學生真正體驗自己在憤怒、怨恨中蘊藏著愛的實質(zhì)。
師愛是溝通師生關(guān)系的高尚結(jié)晶,讓學生喜歡老師,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也是最高的境界。師愛不僅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能在師生之間鋪設(shè)或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影響如涓涓溪流,進入學生的心田,借助愛的各種方式促進教育獲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