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立+姜立民
摘 要:蘇打鹽堿地的改良工作是困擾農林生產工作的重要難題。其改良工作涉及到的各項因素條件比較復雜,在改良工作中流傳有“治鹽又治堿,誰治誰打臉”的說法,可見蘇打鹽堿地改良治理工作的難度大、過程復雜等特點,其改良涉及到的各項因素和范圍與復雜適應系統(tǒng)(Complex Adaptive system 簡稱CAS)所提到的相應理論極為相似。本文擬利用CAS系統(tǒng)就蘇打鹽堿地改良機械化深松作業(yè)進行分析研究,為更好的推進和配合改良進程,早日實現(xiàn)蘇打鹽堿地有效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蘇打鹽堿地改良;CAS;機械化深松;松嫩平原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23
松嫩平原西部鹽堿化土地面積近400萬hm?,是世界上三大片蘇打鹽堿土集中分布區(qū)之一。近年來,對于松嫩平原的鹽堿地改良工作已經開始得到了各方的重視,并已經初步實現(xiàn)了以改良后栽植水稻、種植牧草等為主的模式,但初期的土壤改良方式是較為粗獷和單一的。其改良方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化耕翻、碎土等作業(yè),加之混拌脫硫石膏進行耕層為15cm左右的化學改良。經初期采樣和試驗得到了表1,從表中可見,現(xiàn)今沿用的單純依靠鹽堿地耕層化學改良對土壤含鹽量、pH值的改進并不是十分理想。
而就鹽堿地改良來看,土壤含鹽量、pH值、鹽分組成、灌溉水情況、機械化深松等作業(yè)情況都將直接影響土壤改良效果和農作物的生長狀態(tài)。CAS系統(tǒng)是約翰·H·霍蘭(John H. Holland)于1994年提出的,其基本理論和思想是“適應性產生復雜性”,正是這種反復的適應及相互交流作用,達到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了主體的優(yōu)化。在鹽堿地化學改良的基礎上,結合機械化深松技術,有效的將影響改良效果的“主體”相關特性,達到改良效果。
1 結合CAS系統(tǒng)進行鹽堿地改良機械化深松作業(yè)的理論分析
CAS系統(tǒng)的相關理論及其相關內容,為鹽堿地改良尤其是進行機械化深松作業(yè)的相關影響因素及機具選型、研究和作業(yè)標準上提供了有效參考。其提及的各主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學習、成長、交流”關系與鹽堿地各物理、化學指標有著一定的對應變化關系,通過將鹽堿地的各指標與CAS系統(tǒng)中的組成部分進行對應分析,可以有效、快速的進行改良方案的選取和確定,有效的推進了鹽堿地改良的進程,并為機械化深松機具設備研發(fā)等輔助化學改良鹽堿地特性提供了幫助,為更好的推進鹽堿地改良和治理,以及駐地農戶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2 具體方法及應用分析
2.1 CAS原理與鹽堿地改良的相關性
CAS中包含:聚集、標識、非線性、流、多樣性、內部機制、積木7個概念,其中,聚集、非線性、流和多樣性是主體的特性,在適應和進化中發(fā)揮作用,而標識、內部模型和積木則是主體與環(huán)境或其他主體之間進行交流時的機制。在鹽堿地治理過程中,各因素條件的相關性和關聯(lián)性與CAS中提到的相關特性極為類似。鹽堿隨土壤中水分蒸發(fā)而上移,隨水流動而運動,且其變化情況是非線性的、多樣性的,經過初步化學改良的土壤,其酸堿性、含鹽量、容重等指標呈現(xiàn)出一定的“內部控制”,達到了降鹽、壓堿的效果,土壤重新生成不同形態(tài)的特征和主體。面對鹽堿地改良的復雜適應系統(tǒng),通過機械化深松作業(yè)輔助進行蘇打鹽堿地改良、優(yōu)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2 鹽堿地機械化深松作用
鹽堿地機械化深松作業(yè)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其物理特性,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水、肥、氣、熱等條件,調節(jié)植物根系發(fā)育,減少體表徑流,提高蓄水保墑性能,切斷土壤毛細管,增強水流對鹽堿地的淋洗作用。通過機械化深松作業(yè),有效改善各主體與環(huán)境間的充分交流和演變,呈現(xiàn)出逐漸優(yōu)化和適應的狀態(tài),從而為改善耕種環(huán)境和鹽堿地改良提供有效補充。
2.3 機械化深松作業(yè)機具選配及作業(yè)方式初探
在機械化深松過程中可配套有機肥、腐殖質、液(粉)狀等改良輔助藥劑,繼續(xù)進行有效的、持續(xù)性鹽堿地改良。在深松機具的選配上,考慮到鹽堿地土壤黏重、結構堅實、容重高、滲透性不佳等特性,根據實地考察、測試得知,松嫩平原地區(qū)鹽堿地屬于“半改良狀態(tài)”或“部分改良狀態(tài)”,其耕層部分(15~25cm)pH值及鹽分含量尚可適合多數(shù)作物,但耕層下部分則基本未被改良,因此在選擇深松機關鍵工作部件時,不應采用翻土型深松鏟進行作業(yè),以免造成土壤恢復期過長,影響耕種。
根據相關研究和探討,可按實際耕作要求選配和研發(fā)“直柱型或弧形深松鏟”作為主要工作部件配合“液(粉)噴灑式震動式深松機”進行作業(yè),將改良劑、有機肥等通過噴施的形式入土,并提供部分震動動力,達到震動深松作用,工作時不翻動土壤、不破壞地表作物,深松深度應在40cm左右,充分進行鹽、堿與耕層的隔離,并形成處于耕層底部的“鼠洞”結構,通過自然降雨或機械化灌溉作用將鹽、堿帶離作物生長營養(yǎng)供給層,使得和土壤各個體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進行特性轉變,做到與環(huán)境的充分交流和相互作用,主動推進各主體向最優(yōu)狀態(tài)轉變。
3 結論
通過結合CAS相關理論進行鹽堿地機械化深松作業(yè)改良的分析,經過調研、取樣和國內外文獻查閱等工作,初步確定了研發(fā)、設計適合鹽堿地改良的相關機具,并考慮配合化學改良劑、有機肥料等的施撒與深松設備的配套使用,增大土壤孔隙度,阻止土壤返鹽,是一種生態(tài)、環(huán)保、高效的鹽堿地改良方案,為鹽堿地改良工作提供了切實可用的輔助作用,加快和延續(xù)了鹽堿地改良的可持續(xù)性等情況,填補了國內專用于鹽堿地改良深松機研制的空白,為農戶增產、增收和地方經濟發(fā)展建設提供了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趙蘭坡,王宇.松嫩平原鹽堿地改良利用—理論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美]約翰·H·霍蘭,周曉牧,韓暉譯.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0:1-136
[3]彭建強.基于CAS理論的企業(yè)物流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7.
[4]賈蘇卿,李彥良. 以深松為基礎的忻定盆地鹽堿地土壤耕層改良[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6,44(2):209-211.
[5]劉長江,李取生,李秀軍. 深松對蘇打鹽堿化旱田改良與利用的影響[J].土壤,2007,39(2):306-309.
[6]MILLER T.Rapid solutions of the non linear step draw down equation[J].Ground Water,1983,21(5):584-588.
[7]郝新宇,滕云,黃彥. 振動深松改良蘇打鹽堿土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22):21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