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婷
蔡明亮的《家在蘭若寺》和他之前的作品風格一致,安靜得不像一部VR電影,另類的風格讓這部電影成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VR單元最具爭議的入圍作品。
臺灣導演蔡明亮的首部VR電影《家在蘭若寺》劇照
幾年前,蔡明亮和李康生在市區(qū)邊緣的山上找到一處廢墟,稍作修整就住了下來。廢墟周邊有茂密的樹林,他們總會被樹林里凄厲的叫聲吵醒,卻辨不出聲音的來路。屋子里有很多蜘蛛,蔡明亮總要把它們一只只請出去。山中常下雨,雨一過,草地上就落了很多蟾蜍,大小青蛙掛在玻璃上,整夜叫個不停,但兩人并不覺得吵。閑來無事,蔡明亮常常走去隔壁,廢棄的房子里長出各式植物,墻發(fā)了霉,有斑駁的美感。后來,蔡明亮才知道,那些房子中的一間常常有人自殺,從那之后,他每次去隔壁都心中默念“打擾了”。
剛搬進廢墟時,蔡明亮在生病,沒過多久,李康生也病了,而且比蔡明亮病得嚴重。所以,在接下去的兩三年里,蔡明亮大部分時間都在那所房子里照顧生病的李康生。
那是一段并不輕松的日子,但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那里的一草一木依然給蔡明亮帶來了創(chuàng)作靈感。他腦中漸漸勾勒出一個長片故事,關(guān)于廢墟,關(guān)于病中的小康。當劉思銘找到蔡明亮,希望合作一部VR電影時,他很快給出了這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VR單元的56分鐘電影《家在蘭若寺》。
劉思銘是HTC虛擬實境內(nèi)容中心的副總經(jīng)理,最近幾年,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VR電影也成為很多設(shè)備公司、硬件公司嘗試介入的新領(lǐng)域,HTC也不例外。對于電影和電影創(chuàng)作者來說,新的嘗試總要依仗新技術(shù),就像詹姆斯·卡梅隆拍攝3D版《阿凡達》,李安嘗試用120幀拍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背后都是技術(shù)公司的驅(qū)動。
按已有的VR真人電影風格,蔡明亮似乎不是最合適的合作人選?!艾F(xiàn)今VR電影方面的嘗試,80%是在商業(yè)層面,好萊塢導演有一些已經(jīng)介入。其中有不錯的作品,也有很多失敗案例。我們希望另辟蹊徑,從藝術(shù)電影做起。如果是這個定位的話,蔡明亮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眲⑺笺懡忉?。
蔡明亮說,很多年前,李安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對方很興奮地和他說:“3D太適合你的電影了,你一定要試一試?!?D技術(shù)的優(yōu)勢在于呈現(xiàn)空間感,而蔡明亮恰恰擅長駕馭空間,這一美學上的優(yōu)勢常常被他電影中看似單調(diào)的場景、安靜的內(nèi)容所遮掩,但業(yè)內(nèi)的李安、劉思銘等人看得出來。
蔡明亮幾經(jīng)考慮,決定做第一個吃葡萄的人。他接下了這單合作,開始籌備這“第一部華語真人VR電影”。
除了劇本、演員等慣常的準備工作,VR電影在技術(shù)層面的要求是蔡明亮必須了解的。去年10月份,蔡明亮和整個團隊開始投入到電影籌備中,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看現(xiàn)有的VR電影,去采景、試拍,以了解VR平臺上電影語言的特性和更合適的表達方式。
“傳統(tǒng)的構(gòu)圖方式不起作用了,沒有特寫、近景、遠景的概念了。攝像機應該放在哪里?因為技術(shù)還很新,畫面的清晰度和顏色都不理想,后期做起來也很麻煩,總之,要解決的問題太多,很煩?!辈堂髁粱貞?。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蔡明亮和技術(shù)部門僵持了很久,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局限,諸如畫質(zhì)、顏色、后期制作等需求,技術(shù)緊鑼密鼓研發(fā),解決掉部分問題,但蔡明亮也不得不妥協(xié)?!俺跫夒A段,就是這樣,既然要做,就不要用傳統(tǒng)電影的標準約束,接受不了就去拍2D嘛,嘗試VR干嗎?”他一半在說服觀眾和記者,一半也是在說服自己。
技術(shù)上探索了一圈,最后,蔡明亮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作品風格與VR技術(shù)的嫁接點,那就是空間藝術(shù),這也是他近幾年在不斷嘗試的方向。
找到了這個切入點,蔡明亮就開始著力打造能夠產(chǎn)生足夠張力、層次感和潮濕質(zhì)感的空間。電影的拍攝地就是他住所隔壁的廢墟,他與兩位當代藝術(shù)家合作,把廢墟當成裝置藝術(shù)處理。
電影中有一場戲,李康生和一個女人躺在廢墟的床墊上,兩人不停地大笑。為拍這場10分鐘左右的戲份,蔡明亮和整個團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布景。他們買了很多紙,每天嘗試把不同質(zhì)感的紙貼在墻上,貼紙后再涂糨糊、噴水、火燒……以此來增強廢墟墻壁的造型感。“這樣還不夠,還要等一段時間,讓墻壁自然發(fā)霉、風干、長出斑駁,這才算完成了?!辈堂髁琳f,“VR電影讓觀眾有更多時間在畫面里左看右看,所以要有足夠多、足夠好的細節(jié)?!?p>
導演蔡明亮
蔡明亮不僅一次感慨,拍攝VR電影讓他找到了當年拍35毫米膠片的感覺。整部電影都是用JAUNT CHINA提供的VR攝影機拍攝,24個鏡頭的攝影機能夠捕捉全景,卻也帶來了布光難、畫面畸變等尚未解決的問題。因為是360度拍攝,現(xiàn)場不能有演員之外的其他工作人員,每次開機前,蔡明亮都要清場,自己一個人留下,站在緊挨攝影機的位置,肉眼替代了慣用的監(jiān)視器,他要用最原始的方式判斷光影和構(gòu)圖。
盡管用了新技術(shù),也嘗試了新的造型方式,56分鐘的《家在蘭若寺》依然是典型的蔡明亮電影——長鏡頭、少對白、李康生等元素依然在。
當下的很多VR電影都在探討如何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和沉浸感,這種處理方式的背后其實是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VR電影讓觀眾的地位提升,它削弱了導演對于鏡頭語言的把控,觀眾的觀影體驗不再是被動的,他們可以選擇觀看或忽略某些畫面和聲音,只接收自己愿意接收的信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