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艷梅 李文瀚 楊璐
(確山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白細胞計數(shù)與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嬰幼兒肺炎病因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赫艷梅 李文瀚 楊璐
(確山縣人民醫(y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200)
目的探究白細胞計數(shù)(WBC)與C-反應蛋白(CRP)聯(lián)合檢測在嬰幼兒肺炎病因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確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嬰幼兒肺炎患者376例,根據(jù)病情分為細菌感染組(188例)與非細菌感染組(188例),并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88例為對照組。3組均行W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結果3組WBC、CRP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WBC、CRP高于病毒感染組、健康對照組,病毒感染組WBC、CRP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WBC、CRP陽性檢出率72.34%(136/188)、95.74%(180/188),高于病毒感染組的4.26%(8/188)、8.51%(16/1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W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可明確嬰幼兒肺炎病因,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
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嬰幼兒肺炎
嬰幼兒肺炎為兒科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多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氣候驟變時,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jù)統(tǒng)計,嬰幼兒肺炎病死率約為20%[1]。嬰幼兒肺炎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嗆奶、嘔吐、發(fā)熱、肺部啰音、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衰竭,并引發(fā)循環(huán)、神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障礙。因此,早期診斷嬰幼兒肺炎,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可有效緩解病情。病原學診斷為感染性疾病診斷金標準,但耗時較長,成本較高,影響早期治療。本研究選取嬰幼兒肺炎患者376例,探究W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在嬰幼兒肺炎患者病因鑒別診斷及指導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應用。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確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嬰幼兒肺炎患者376例,根據(jù)病情分為細菌感染組(188例)與非細菌感染組(188例),并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188例為對照組。細菌感染組男84例,女104例;年齡5個月~4歲,平均(2.55±0.48)歲。病毒感染組男80例,女108例;年齡4個月~4歲,平均(2.63±0.52)歲。健康對照組男92例,女96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2.76±0.64)歲。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監(jiān)護人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確山縣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操作方法3組均行WBC、CRP檢測,抽取早晨空腹靜脈血5 ml,WBC檢測使用抗凝管,CRP檢測使用未抗凝管,離心取血清,采用邁瑞全自動血分析儀BC-5390測定3組WBC,采用ARCHITECT plus c16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3組CRP。比較3組WBC、CRP檢測結果。
2.1WBC及CRP水平3組WBC、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WBC高于病毒感染組、健康對照組,病毒感染組WBC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91、10.367、4.476,P均<0.05);細菌感染組CRP高于病毒感染組、健康對照組,病毒感染組CRP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126、18.607、5.480,P均<0.05)。見表1。
表1 3組WBC、CRP水平比較
2.2細菌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WBC及CRP陽性檢出率細菌感染組WBC陽性136例,陽性率為72.34%(136/188),病毒感染組陽性8例,陽性率為4.26%(8/188),細菌感染組WBC陽性檢出率高于病毒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100,P=0.000);細菌感染組CRP陽性180例,陽性率為95.74%(180/188),病毒感染組陽性16例,陽性率為8.51%(16/188),細菌感染組CRP陽性檢出率高于病毒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100,P=0.000)。
嬰幼兒肺炎包括由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細菌引起的一般性肺炎,也包括由腺病毒、麻疹病毒等病毒引起的間質性肺炎。明確病原體有助于予以針對性治療。肺炎病原體檢測為嬰幼兒肺炎診斷金標準,但病原學檢測實驗時間長,醫(yī)療成本及實驗室條件要求高,且檢出時間比臨床癥狀遲,可能耽誤治療[2]。
CRP是指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當機體出現(xiàn)感染或損傷時,CRP濃度急劇增高,且炎癥嚴重程度越高,CRP濃度越高。CRP是由巨噬細胞與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刺激肝細胞產(chǎn)生,CRP與細菌胞壁結合,激活補體,造成C3b沉著,導致細菌被表達C3b受體的吞噬細胞吞噬而表現(xiàn)炎癥反應。病毒細胞膜磷脂不顯露,CRP無法產(chǎn)生,進而不能與病毒結合。因此,細菌感染CRP陽性檢出率較高,而病毒性肺炎CRP陽性檢出率偏低,故可將CRP作為鑒別嬰幼兒肺炎病因的判斷指標。同時,給予患兒正確抗生素治療,CRP會快速降低,有利于減少抗生素使用,避免耐藥菌株產(chǎn)生,是抗生素監(jiān)測使用的重要指標[3]。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等所致炎癥及組織損傷均可引起WBC升高,其中細菌引起的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所造成的WBC升高程度高于其他感染。但疼痛、恐懼等可引起WBC增高,僅采用WBC檢測可能造成誤診[4]。因此采用WBC與CRP聯(lián)合檢測,對提高診斷準確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WBC、CRP陽性檢出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組(P<0.05),說明采用W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可明確嬰幼兒肺炎病因,有利于早期針對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方法,控制病情,及時治療。經(jīng)抗生素治療后,若患兒WBC及CRP正常,可暫緩抗生素使用;若CRP下降后再次升高,可增加抗生素使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WBC、CRP高于病毒感染組、健康對照組(P<0.05),提示W(wǎng)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可促進抗生素在嬰幼兒肺炎治療中的合理使用。
綜上所述,WBC與CRP聯(lián)合測定,可明確嬰幼兒肺炎病因,促進抗生素合理使用。
[1] 胡興敏,熊旌,劉書婭.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3):5799-5800.
[2] 馬志超,黃白麗,阮和球,等.降鈣素原聯(lián)合呼吸道病原體抗體檢測在小兒肺炎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0(2):144-145.
[3] 張勇軍.小兒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2):200-202.
[4] 張凱,張召,成云云.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前清蛋白及白細胞計數(shù)在小兒重癥肺炎診斷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7):1128-1130.
R 446.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45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