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坦 侯小霞 孟曉峰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血清IgG、C3、TNF-α、IL-6水平檢測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劉坦 侯小霞 孟曉峰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補體(C3)、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檢測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66例SLE患者設為觀察組,選擇同期66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檢測兩組血清IgG、C3、TNF-α、IL-6水平變化情況,并對比觀察組治療前后IgG、C3、TNF-α、IL-6水平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血清C3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血清C3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IgG、C3、TNF-α、IL-6水平檢測在SLE患者治療中具有指導意義,可為SLE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系統性紅斑狼瘡;血清免疫球蛋白;C3;腫瘤壞死因子-α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指一種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疾病,多見于育齡期婦女,男女比例為1∶(7~9)。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癥狀為紅斑、皮疹、關節(jié)痛及關節(jié)炎等。劉蓮[1]研究指出,由于SLE患者體內細胞因子多存在異常狀況,易激活并釋放大量抗體,引發(fā)炎癥反應,進而損害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相關研究表明,90%的SLE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腎臟損害,且病情發(fā)展至重癥狼瘡性腎炎時,約有25%患者最終進展至尿毒癥[2]。故及時發(fā)現、及時診斷對減少并發(fā)癥、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66例SLE患者,并以6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C3、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檢測在SLE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6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0例,女56例,年齡16~50歲,平均(35.21±8.61)歲。選擇同期66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8例,女58例,年齡20~55歲,平均(37.51±8.2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①納入標準:符合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制定《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診斷標準[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②排除標準:有自身免疫病疾病史;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感染性疾病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患者;意識障礙者。
1.3檢測方法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濁吸附法檢測兩組血清IgG、C3水平。
1.4觀察指標統計兩組血清IgG、C3、TNF-α、IL-6水平變化情況,并對比觀察組治療前后IgG、C3、TNF-α、IL-6水平變化情況。
2.1兩組各項指標比較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C3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血清C3水平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SLE作為多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全球發(fā)病率為4/10萬~25/10萬,我國發(fā)病率為70/10萬~75/10萬[4]。其病因尚未明了,內分泌、感染、免疫失常及環(huán)境因素可能是導致其主要因素,病理機制可能為SLE患者體內B淋巴細胞及T淋巴細胞高度活化,導致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及自身抗體積于組織,使Th1/Th2比例失衡,進而引發(fā)細胞因子異常,導致重要臟器與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5]。若未及時采取有效診斷措施,易增加并發(fā)腎炎及淋巴瘤等的風險,影響其生活質量水平。故探索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且操作簡單的檢測方法對SLE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Ig是一組以抗體樣結構及抗體活性為特征的球蛋白,作為反映體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具有親和細胞及激活補體等優(yōu)勢。IgG作為其主要成分,有40%~50%分布于血清中,可在機體免疫中發(fā)揮保護作用。補體是非特異性免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存在于動物血清或健康人體內,并參與機體免疫反應,發(fā)生連鎖酶促反應,導致大量C3被消耗,進而降低其水平。IL-6為Th2細胞因子,多由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分泌,具有促進細胞分化與活化作用。相關研究表明,SLE患者體內IL-6水平高于正常人,且與SLE活動指數呈正相關[4]。TNF-α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產生自身免疫抗體的同時可誘導T淋巴細胞生長增殖,刺激細胞分泌炎癥因子,形成多靶點損害,同時可刺激NF-κB信號通道,使促炎癥靶基因轉錄翻譯,進而達到擴大免疫失衡的目的。鄭杰等[6]研究表明,SLE患者體內IL-6、TNF-α水平顯著升高,且與C3下降呈正相關。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血清C3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SLE患者血清IgG、TNF-α、IL-6水平明顯提高,C3水平降低。
細胞因子作為低分子量多肽及糖蛋白,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分泌,主要參與人體免疫反應、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gG、TNF-α、IL-6水平低于治療前,血清C3水平高于治療前(P<0.05),說明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gG、TNF-α、C3、IL-6水平逐漸趨于正常水平。原因在于,當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時,產生的抗體可激活體液及細胞免疫,形成組織損傷,且引起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經治療,可最大限度促使自身免疫系統恢復至正常,且有利于細胞因子趨于正常水平[7]。
綜上所述,血清IgG、C3、TNF-α、IL-6水平檢測在SLE患者治療中具有指導意義,可為SLE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 劉蓮.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GM-CSF、IL-6和TNF-α的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5):62-65.
[2] 韓學衛(wèi).老年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2014,34(20):5725-5726.
[3]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分學會.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5):342-346.
[4] 朱瑞宗.探討幾種血清學指標聯合檢測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早期腎損傷中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4):502-504.
[5] 楊旭偉,張旸,鄭祥雄,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37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49(1):20-23.
[6] 鄭杰,趙亞妮,陳慶平,等.血清IFN-α、IL-6水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實驗室指標相關性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3):366-367.
[7] 凌磊,皮肖冰,余旸弢,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干擾素-α的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32(1):106-108.
R 593.24+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14
2016-11-16)